略论老挝《休沙瓦》中的轮回观念
略论老挝《休沙瓦》中的轮回观念
李祖义
【摘 要】《休沙瓦》是一部在老挝流传十分广泛的寓言故事集,“轮回转世”是作品宣扬的主要宗教观念。文章对轮回观念产生的根源及其在《休沙瓦》中的表现形式等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认为,《休沙瓦》中的轮回观念既深受佛教文化的浸染,同时又不排除其受婆罗门教及当地原有宗教信仰的影响。
【关键词】老挝 《休沙瓦》 轮回观念
【中图分类号】I106.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1-0175-02
一、《休沙瓦》一书的梗概
《休沙瓦》是老挝澜沧王朝鼎盛时期的一部寓言故事集,成书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繁荣的17世纪,最初刻写在贝叶上,共10卷(捆),每卷21页(张),以经书文字[注1]写成。
全书由28个主故事和14个子故事组成。该书在老挝流传十分广泛,其最大的魅力在于书中100多条富有哲理、琅琅上口的谚语及其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作品以主人公休沙瓦向国王和大臣们讲述故事为主线,以包孕的形式展开,以比附的手法向人们讲述作者奉为正统的道德操守、为人处世的哲学以及统治者应遵循的治国方略。
老挝是一个深受佛教文化浸染的国度,佛教信仰深入人心。由佛教高僧于佛教鼎盛时期创作完成的《休沙瓦》,充斥着浓重的佛教理念,这是必然的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佛教的核心理念的轮回观念,在《休沙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轮回观念在《休沙瓦》一书中的体现
作为一部故事集,《休沙瓦》中的轮回转世观念并非在每则故事中都有所折射,作品也没有为了宣扬这一观念而刻意去找故事来附会。轮回观念在作品中的体现是自然而然地展露出来的。
1.在故事叙述中反映
通过叙述故事来表现轮回观念的情况在《休沙瓦》中十分常见。例如第4则故事《业报》中,休沙瓦的岳父向家人讲了一个“命中注定”的故事:一个高僧被一头小母牛用牛角给顶死了。在前世时,这个高僧是一个大财主的儿子,他每天寻花问柳、玩弄女性。有一次,他找来一名妓女陪他玩了很多天,并约定给她1000金币。过后财主之子却不想付钱,于是拿长矛把妓女给捅死了。妓女死后转生为小母牛,为了报仇,它把高僧撞死了。这里,船主想讲的是自己要去给国王守更(去了必死无疑)是命中注定的,反映了他的宿命论观点。同时,他也认为人存在前世、今世和来世,并且这三世是轮回流转的。在这个故事里,我们清楚地体察到了灵魂转世观念的存在。像这样以故事里人物角色的转生直接反映轮回观念的作品中还有不少,如第16、19、21和第25则故事等。
轮回观念一般分为“三世轮回”和“六道轮回”之说。“三世轮回”即前世、现世、来世的流转更替,“六道轮回”即在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中的生死相继。在作品的上述故事里,有的突出“今生”和“前世”,有的侧重人、畜生和饿鬼。但无论如何,它们都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轮回观念的存在。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故事中,虽然都明确记述了人物角色的转生,但其目的并不在于阐明或弘扬轮回思想而在于说明其他道理。轮回思想是在故事叙述中自然地表露出来的。
2.仿照《佛本生故事》反映
《佛本生故事》又译《本生经》,是讲述佛陀释迦牟尼前生的故事,共收有547个故事,每个故事都由今生故事、前生故事、偈颂、注释、对应五个部分组成。《佛本生故事》旗帜鲜明地宣扬轮回思想,这一点仅从篇名本身就可看出来。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佛本生故事》在信奉佛教的国家广为流传,其中的寓言故事及其创作手法为许多民族文学所接纳和借鉴,世界上有许多文学作品都曾受到过《佛本生故事》的影响,《休沙瓦》便是其中之一。在反映轮回观念方面,《休沙瓦》有效仿《佛本生故事》之处。
以第18则故事《财主科萨卡》为例,故事开头便讲老财主的前生。说他前世时是个穷男子,带着妻儿沿路乞讨,觉得自己的婴孩是个负担,便将其遗弃在路上。后来妻子问起,穷男子(老财主的前世)才返回将婴儿抱起一起前行。之后他们来到御厨家,得到赏饭,穷男子因吃得太快终被噎死。死后变成狗,由于帮主人去叫辟支菩萨来家里用膳而积德,死后得以升天变成狗神。狗神死后投胎到一个妓女肚中,生下来后被妓女丢在路上。在老财主的前世,我们看到了“穷人→狗→狗神→妓女之子”这样的轮回过程。紧接着,故事开始讲述老财主的今生。他在妻子将要分娩时去占卜,占卜师告诉他谁在今晚拂晓时分出生将是个福大命贵之人。他匆匆赶回家等待妻子生产,但他妻子当天并没有生下孩子来。老财主于是命女仆去寻找占卜师说的吉时出生的婴儿,并把婴儿买回来抚养。七天之后,老财主的儿子才呱呱落地。由于担心亲生儿子无法继承自己的财产,老财主几次三番要置养子科萨卡于死地,但科萨卡总能幸免于难。老财主害人终害己,他设计让制陶匠把科萨卡丢入陶炉烧死,制陶匠却误把老财主的亲儿子给烧死了,而他的养子科萨卡最终继承了老财主的职位和财产。讲完老财主的今生,作品又以休沙瓦向众臣、百姓说教的形式点明故事里前生和今生中人物的对应关系,说老财主便是那将婴孩丢在路上后又捡回的穷男子,老财主的养子科萨卡便是那遭丢弃又被捡回的婴孩,老财主的妻子在前世也做他(穷男子)的妻子。老财主的亲儿子前世则是一只青蛙,制陶匠前世是个捕蛙为食的老人,他在杀青蛙时没有杀死便将青蛙丢入火炉中烧死,所以老财主的亲儿子被丢入陶炉中烧死。
这则故事不仅充满了浓烈的“轮回”氛围,而且其轮回观念的体现,也与《佛本生故事》如出一辙,既有今生故事、前生故事,又有对应部分,只是少了偈颂和注释部分。这样,故事的说教色彩变淡而故事的趣味性更加突出。鉴于《佛本生故事》早已在老挝广为流传,而《休沙瓦》的创作又正处于老挝佛教的鼎盛时期,我们有理由认为《休沙瓦》在反映轮回观念方面(乃至其他方面)必定借鉴了《佛本生故事》的艺术表现手法。类似的情况我们还可以举第21、23、24、25和第26则故事作为例证。第21则故事《天之擎地之柱》不仅有今生故事、前生故事和对应部分,还增加了“注释”和“偈颂”部分。只是“注释”放在“偈颂”之前,且不是解释“偈颂”中的词义,这一点和《佛本生故事》略有不同。
3.以说教方式反映
文学作品不是宗教经典,它不可能像经籍那样进行赤裸裸的宣传劝说。但“宗教渗透进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在内容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作品中主人公的言行往往体现出某种宗教思想或宗教倾向。在《休沙瓦》中,轮回观念有时是通过说教的方式反映出来的。例如在第2则故事《大象》中,休沙瓦的父亲临终前教诲两个儿子说:“所谓恶之道,有三:①人不叫勿应,人不求勿帮,要想帮也要考虑清楚,该帮才去帮;②长辈和僧侣长老教导我们,不要东争西吵,这样不好;③勿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人在轮回流转中,时有时无时而得而复失。”这里,休沙瓦的父亲在说教过程中提出了人有“生死轮回”的思想观念。第4则故事《业报》的开端在反映轮回观念时则尤如经文一般:休沙瓦的岳父在向家人告别时说,“……,人生死轮回无定数,唯有涅槃才是定数,各种孽报就像牛车的轮轴那样轮回转动。”第15则故事《金匠》的结尾处,休沙瓦告诉占巴纳空国王:“即便是大象之王也要曲膝走路,即便是因陀罗也要转世到人间。”
在上述这些故事里,轮回观念都是通过说教的形式反映出来的,这种现象在《休沙瓦》中还可找出几例,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三、轮回观念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人对于死亡的态度问题,而死亡问题进入文学作品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知道,轮回观念经历了从“死亡→灵魂存在→灵魂迁移→灵魂轮回流转”的演进历程。远古人在对死亡问题进行思辨的基础上,得出灵魂存在和灵魂不朽的结论,并进一步推断灵魂是可以转生的。可见,轮回观念的产生,归根到底,是人类对于死亡的思考。由此可以说,《休沙瓦》作品中的死亡问题最终是以轮回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轮回观念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仅从《休沙瓦》借鉴《佛本生故事》反映轮回观念这点上看,我们便有理由认定作品中的轮回观念包含有佛教的因素。也就是说,《休沙瓦》中的轮回观念可能就是佛教的轮回观。此外,作品在反映轮回观念时提到了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这五个轮回之“道”,这是佛教“六道轮回”所特有的。
既然“关于灵魂未来的幸福或痛苦的概念,在原始社会中极为流行”,那么,源于远古人灵魂观的轮回观念也绝非印度所特有,它在全世界相当普遍。因此,在佛教传入之前,不排除老挝存在本土的轮回观。我们知道,“佛教在创立其轮回说时吸收了婆罗门的因果报应观念,吸收了婆罗门教的‘业’的理论”,它是在继承婆罗门教轮回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早在真腊时期,婆罗门教已在老挝地区流传,轮回观念作为婆罗门教的重要思想肯定也已在老挝流传。这样看来,《休沙瓦》中的轮回观念不排除曾受到过婆罗门教或本土信仰的影响。
〖注 释〗
1 一种用于抄刻经籍、通行于老挝寺庙的特殊文字,据说来自孟文和缅文,与老挝文有很大差别。
参考文献
1[老]玛哈西拉?维拉翁.文学的功用[M].万象:老挝国家图书馆出版发行,1996
2 姚卫群.印度宗教哲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胡 静.浅谈佛教对老挝文化的影响[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5(89)
4 申 旭.老挝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
5 陈 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自: 《中外教育研究 》 2009年11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