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山色明于画,过眼峰峦若奔马
凌云山色明于画,过眼峰峦若奔马
蜀山水在嘉,嘉山水有凌云
岷江从北来,绕出郡背,青衣、凉山诸水自西来会之。萦回冲激,郡宛中央。凭高瞩目,豁然大观。九峰秀如芙蓉,屏拥其左,三峨翠若列眉,鼎峙其右。控西南夷之襟喉,为东北路之要会。明秀雄胜,果甲全蜀已。--明o万历《嘉定州志》
“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潺抱郭流”(清o张问陶《嘉定舟中作》)。凌云山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北邻川西平原,西接与峨眉山相连的康藏高原,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汇合处,与嘉州古城隔江相望,海拔448米,古有西南山水之冠誉称。凌云山景色奇丽,三江交汇的丹霞赤壁如染红霞,在万绿丛中格外耀眼。建在凌云山峰间的凌云寺与座落栖鸾峰的乐山大佛浑然天成,造就了凌云山得天独厚、独具特色的丰富佛文化资源,形成了世所罕见的文化和自然的神奇画廊。
“天下山水在蜀,蜀山水在嘉,嘉山水有凌云”(明o陈起龙《重新凌云寺记》)。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袁子让谓凌云山形胜“如入金谷,诸华争丽”,“于天下为稀有”。“岷江从北来,绕出郡背,青衣、凉山诸水自西来会之。萦回冲激,郡宛中央。凭高瞩目,豁然大观。九峰秀如芙蓉,屏拥其左,三峨翠若列眉,鼎峙其右。控西南夷之襟喉,为东北路之要会。明秀雄胜,果甲全蜀已”(明o万历《嘉定州志o地理志o形胜》)。
凌云山色明于画,过眼峰峦若奔马
凌云山最早名青衣山,得名于山下汇入岷江的青衣水。隋代名灵山。唐时的峨眉、嘉州两地已是佛教圣地。唐武宗会昌(845)前凌云山九座山峰,峰峰有寺院,民间朝山拜佛有“上朝峨眉,下朝九顶”之说,称九顶山。唐初山上建凌云寺,山因寺得名凌云山。“山有九峰,秀若芙蓉”,到宋代亦称为九峰山。明代文人因凌云山景色奇美,“九山相似,行者疑惑”,似湖南九嶷山,称小九嶷。
凌云山九峰环立:东面就日峰、丹霞峰,东北望云峰,南面祝融峰、兑悦峰,西面栖鸾峰、集凤峰,北面灵宝峰,居中拥翠峰,九个峰呈莲花状分布于乐山大佛身后。这九个峰的名称中有几个如灵宝峰、祝融峰、栖鸾峰,是唐代以前嘉州道教兴盛时期所命名,佛道共处,习用至今。
凌云山佛大寺奇, 山青水碧,古木参天,终年翠绿,如一首无声的诗,似一幅绝妙的画。拔江而起的凌云九峰,宛若一幅天然奇丽的画卷,峰峦叠嶂,丹崖翠壁。千岩竞秀,万壑争奇。林葱木茏,泉香鸟韵。鹭飞鱼跃,舟影浮沉。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刑部尚书王士桢《晚渡平羌江步上凌云绝顶》诗:“真作凌云载酒游,汉嘉奇绝冠西州。九峰向日吟江叶,三水通潮抱郡楼。山自涪翁亭畔好,泉从古佛髻中流。东坡老去方思蜀,不愿人间万户侯。”清嘉庆(1800)四川布政使、总督杨揆《舟过大佛滩望凌云山作》诗:“凌云山色明于画,过眼峰峦若奔马。”清道光年间荣县知县王培荀《重修东坡楼落成纪以长歌》诗:“凌云九峰如点黛,嘉州楼堞遥相对。下临大江波浪飞,天下奇观雄宇内。” “开窗浩浩来天风,万里江流奔向东。石佛屹立如砥柱,一洗尘颜豁心胸。”清光绪年间,诗文与赵熙齐名的四川荣县人詹言《登凌云山绝顶歌》,楷书大字刻于凌云寺至麻浩河山道崖畔:“凌云九顶天下传,载酒时闲记坡仙。就日峰头日影侧,雨花台畔花欲燃。春江水涨泻飞泉,楼台飘过尽花烟。独有凌云流不去,年年依旧峙江边。”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就读于凌云山九峰书院的四川彭山拔贡袁沆,为《嘉州凌云九峰图》题诗:“高高九峰山,峰峰有云住。石磴径盘空,直到云深处。两水夹江城,一镜澄波树。上下奔波人,难得山中趣。最是山僧闲,攒云写尺素。隔岸屹三峨,隐隐毫端露。满纸见云生,不辨云间路。一点坡仙楼,千秋金石固。持此问古人,临风欲飞步。”
清乾隆四川叙永县令朱云焕《凌云山九峰咏》:集凤峰:“圣冈凤集东山上,知是凌云第一峰。”栖鸾峰:“斗涯悬插巧栖鸾,弥勒凌空眼倦看。”灵宝峰:“秘开灵宝擘云根,三水交投万马奔。”就日峰:“日抱扶桑就日开,青州红见小蓬莱。”丹霞峰:“丹采轩轩举若霞,平羌江口水欹斜。”祝融峰:“拟向天南问祝融,岚光岳色绕湘东。”拥翠峰:“九点疏烟拥翠螺,三江排突又三峨。”望云峰:“望云峰下对嘉州,万景山巅万景楼。”兑悦峰:“十洲三岛何须觅,如此江山得未曾。”
天外飞出三白龙,界破青山来逦迤
凌云山的形成系距今1亿2千万年前(晚白垩纪),发育在巨厚层棕红色砂砾岩沉积层上,在漫长的地质构造升降过程中,经气候、侵蚀、风化,河流长期冲刷下切等因素共同作用,于距今1万多年前,最终形成屹立江岸“色如渥丹,灿若明震”的丹崖绝壁。凌云山峰顶圆缓、山腰陡峭、岩崖丹红、山形多姿。
凌云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丰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7.2摄氏度左右。
凌云山群峰叠翠,植被丰茂,类型较多,是具有一定分布规律的植物群落。“根据凌云山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群落特征,其表现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及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在沟谷地带常混有部分竹林”(邹红《乐山凌云山九峰森林植被调查报告》)。满山是树龄百年以上的桢楠、黄连木、香樟、银杏、青檀、枫杨、铁树、白兰花树、栾树、玉兰、南酸枣、雪松、罗汉松、马尾松、桂花树、龙柏、皂荚树、青果树、朴树、青、黄葛树等古木。还有山毛榉、槭树、抱栗、海桐、柿树、枇杷、棕榈、柳杉、摇钱树、榕树、茶树等几十种树木。其间杂生慈竹、箭竹、苦竹、水竹、刚秀竹、万寿竹、芭蕉等。树竹共生,交相掩映,终年翠绿。据1990年12月收录统计,凌云山“植物147科642种。其中蕨类植物20科54种,裸子植物7科17种,被子植物120科571种”(邹红《凌云山维管植物名录》)。
在栖鸾峰与兑悦峰之间的沟谷地带,生长有大片地球上几已灭绝,距今约两亿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陆生植物“活化石”桫椤树。1984年7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桫椤树为我国八大珍稀濒危植物之一,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在大佛景区,生长有新树种--肉果秤锤树。该树为我国特有树种,花白,花果极美,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凌云山花草品种繁多,四季有花可赏,山花烂漫,争奇斗妍。清代以来已驰名全国的兰中珍品--凌云蕙兰,花态多姿,花色朱红,花香幽远,叶色长青。“凌云山产蕙,叶长而圆,花英盛极香馥,他蕙莫及”(清o嘉庆《四川通志》)。
凤洲岛在汉、隋、唐时是乐山城区的一部分,后大渡河改道,淹没了临河部分街道,逐渐与城隔江相望。清同治三年《乐山县驿道交通图》称凤洲岛为“佛前坝”,习称“大佛坝”。民国《乐山县志》卷3《方舆志》:“凤洲即今之佛前坝,通称大佛坝,前清初年,坝之上游尚有育贤坝,文庙在焉,今成泽国亦”。清o张瑞《凤洲游记》:“嘉州有十景,凤州为第一。嘉城如凤,洲涌其前,如相扑然。凤飞于上,洲下从之……故昔人称讖记有云:‘沙洲抵佛前,嘉州出状元。’”
“天外飞出三白龙,界破青山来逦迤”(清o李宗传《邀游凌云山酒后长歌》)。浩荡的大渡河、青衣江、岷江在凌云山麓乐山大佛足下奔流而过,汇流处形成一个深渊,名“大佛沱”。大佛沱附近水域及乐山境内大渡河、岷江小三峡出产名贵鱼类墨头鱼(墨鱼)、鱼舅(大鲵,俗称娃娃鱼,味佳为诸鱼之冠)、江团(长吻鮠,嘉州一名水底羊,无鳞肥美)、泉水鱼等,以及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中华鲟、白鲟。“墨头鱼,产大佛沱,春初出,上止龙泓,下止乌尤”(明o袁子让《峨眉凌云二山志》)。
凌云山下湍急江流,滚滚波涛把沿江不同地域临河的金、银、铜、铁、水晶、玛瑙、粗玉、化石等各类矿石、岩石冲泄而下,争流触山,夹石以趋,逐浪互击,撞碎再造,石琢水磨。“湍急江流把它们推滚琢磨,慢慢变成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蜿蜒的三江把不同地域晶红、鹅黄、深绛、藻绿、雪白、墨玉等光泽细腻卵石带到乐山城旁、大佛脚下”(吴昌伟《漫话嘉州石》)。嘉州奇石在《水经注》、《蜀都赋》等古代文献、诗文中均有记载。
北宋诗人黄庭坚收到好友嘉州清闲处士王朴赠送的嘉州石后,作《谢嘉州处士王朴赠文石》诗答谢:“南极一星天九秋,自埋光景落江流。是公至乐山中物,乞与衰翁似暗投。”
抗日战争时期(1938),随校迁居乐山的留法博士、武汉大学教授章韫胎《嘉阳拾石记》中将别致的嘉州石归纳为“八采”(纯金、合好、韭叶、珠玑、锦藻、云根、罗纹、环带八种色彩)、“八品”(柿核、菱仁、螺髻、龙骨、水镜、天球、雷斧、浪椎八种形状),称赞嘉州石:“文石斑斓,光采缤纷,美不胜记。可见矿品之夥,出产之饶。玩之文石,其思宝藏。……状似古玉者,亦不鲜见。”“陈之案头,亦殊清雅。”
嘉之嘉,无嘉于凌云茶
嘉州古代别称凌云、嘉阳、汉嘉等。这些别称常常出现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中。以名扬海内外的佛教名山凌云山代称嘉州为凌云。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嘉州城位于大渡河之北,岷山、邛崃山、夹金山之南,故称嘉阳。东汉延光元年(122)在青衣县置汉嘉郡,故城在今雅安芦山。嘉州州境近汉之汉嘉,因得名。
自秦汉始,南安即出名茶。东晋蜀人常璩所著,我国最早的西南地区地方志,记载远古至东晋永和三年(347)巴蜀史事的《华阳国志》载:“南安、武阳皆出名茶”。巴蜀地处华山以南,时称华阳。
自古名寺出名茶。凌云寺僧众修学之余在凌云山上种禅茶,植中药。唐代,凌云寺所产“嘉州中峰”为蜀中八大名茶之一。明清时,凌云寺所产凌云茶,闻名巴蜀。茶“产九峰者佳”(明o万历《嘉定州志o货之属》)。
明代郭子章《续刻茶经序》曰:“寻出试嘉州,登凌云山。山九峰相向,予字之曰'小九嶷'。寺僧饮予茶,色似虎丘,味逼武夷,而泛绿含黄,清馥芳烈。伯仲天目、六安。予摘其芽,命僧旋焙之。归以饮藩、皋诸公,无不称良者。予同年张仁卿以龙安司李摄嘉州,予语'嘉之嘉,无嘉于凌云茶。'张君至嘉,报予曰'诚如君喻,顾《茶经》未及载,予欲续貂陆经,子为阐凌云之幽,以补竟陵之缺。”
清光绪十年(1884)五月,“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在《游嘉峨日记》中记叙:“又偕庆堂、鉴亭买舟泊凌云山下。凉风吹衣,飘飘欲仙。搴衣徐上,绿树夕阳,苍苔古篆,摩荡不尽”,“僧人能祥煮凌云泉,煎凌云茶饮客,芳香甘美。”
古代嘉州“人家婚丧之事,多以冬举,农隙足食且天气方寒,饮撰可历宿留耳”。民间婚聘多以茶为礼,取“茶不移本,植必子生”之意,男方用作聘礼称下茶,女家受聘称受茶。“花花綵轿门前挤,不少久分毫茶礼”。清康乾年间,一个普通城镇人的年收入约24两银子,寻常百姓人家婚聘,以凌云茶二斤、礼银四两为重。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