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建筑>>正文内容

略谈绵山古式建筑的风格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乔焕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略谈绵山古式建筑的风格

  乔焕玉

  绵山为名闻遐迩的风景名胜区,其翠岩丹崖、林壑幽美、历史久远、文化深厚,为北方旅游胜地。公元前636年绵山成为介之推封田以来,人迹渐众,圣迹仙踪,始有探觅者。岁至民国其宫观寺院因年久失修,日渐坍塌,尤以日军侵华期间累遭东倭焚毁,绝大部分人文景观变为废墟。之后又经“文革”破坏,遗留下来的仅是断壁残垣,瓦砾寒洞。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投巨资复兴绵山以来,至今开发建设已近十年。绵山古式建筑已具规模,复兴开发面积已达近二十平方公里,建筑面积十六万平方米,形成了十五个各具特色的游览区。一处处掩映在深山松柏中的仿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富丽堂皇,风格独特。成为绵山风景名胜区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如今作为绵山旅游产品的硬件工程,绵山古式建筑自成格局,富有特色,富有创新,雅俗共赏。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古式建筑的风格,既取之历代建筑之长,又加上绵山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新意识,构成了绵山现代古式建筑群体的独特风格。随着时代变迁,将成为现代建筑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下面我仅从绵山建筑群体的建筑特色,粗略地探讨一下绵山古式建筑的风格。

  一、山岳险峻建筑奇特

  绵山地形条件复杂,沟壑纵横,峭壁悬崖,复兴后的绵山建筑群体,绝大部分分布于岩道上下两侧悬崖陡坡上,有的就其自然穹窿、洞窟恢复和新建寺宇楼馆,其建筑物规模宏大、设计独特,在别处是很少见的,下面分别谈三点:

  1、陡坡悬崖矗立巨厦

  复兴前的绵山寺庙建筑,大都因受自然和经济条件限制,除云峰寺建筑规模较大外,其余都是在羊肠小道旁的洞穴、崖根、凹地等处因陋就简修成的。

  复兴后的绵山古式建筑大都是建在30至50度的山坡陡崖上,有些甚至建在悬崖峭壁之上。比如大罗宫旧址狮子山崖,原是一片陡坡荒峁,找不到一处小平地,建设者们硬是凿凸补凹、砌石筑垒、创建阶式平台,因势制宜地建楼修殿。大罗宫其主体建于离岩道地面高近50.00米的山腰,近50度的岩坡上,开拓面积1090平方米(45.00米×24.00米),建筑平台高达20.00余米,其台基基础部分与山体基岩牢牢地紧密锚固深于3.00米以下,做到了建筑物与基岩固为一体,极力增加其抗震性能。大罗宫从最下层的财神殿到其主体建筑最上层大罗宫六层藏经阁,其总体十三层,垂直高度110.00余米(其中主体建筑高度56.00米)。群体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大罗宫各组建筑物之间上、下、左、右全部回弯曲折、踏道垂带石雕栏干相互连接,形成了一处高低错落、掩露有致、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风格。

  又如上方院、正果寺,唐初为高僧志超聚徒弘法的道场,当时僧、尼仅能通过铁索岭险道而往来于云峰寺与上方院及高层的竹林寺、铁瓦寺等禅林之间。复兴绵山以来,为了恢复绵山上层禅林,绵山建筑者硬是在90度的悬崖绝壁间修筑了“之”字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悬空栈道“通天云衢”,栈道全长300.00余米,共筑有440多个台阶。复修后的上方院、正果寺位于绵山高层陡壁处,而乾坤塔是修建于五龙峰巅的一座大型楼阁式古塔。它包括地下室一层、地面七层(其中地面一层还包括一夹暗层、实际为九层),外观看为八角七层宝塔,总高度为52.73米。(不包括塔刹部分)整座宝塔雄伟高昂、金碧辉煌,是一座悬于峰巅,具有时代象征的仿元代建筑风格的大型佛塔建筑,也是我国建以来在高山寺院兴建的最大的宝塔之一。其雄浑的大象,高矗云表的气势,令世人叹为观止。

  2、抱腹穹窿复修古寺

  绵山有许多大小穹窿,穹窿内复修以殿宇,这也是绵山建筑一大特色。规模最大的要数抱腹岩了。抱腹岩座北面南,为一长约180.00米、深约50.00米、高约80.00米的巨型岩洞。抱腹岩之腹大可抱云峰寺二百余间殿宇禅房及近2万名游人于腹内,而不显得拥挤。抗日战争时期介休抗日民主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军民抗日誓师大会,抱腹岩是天然生成的超大礼堂。在穹窿内较合理地利用了地形条件,建筑物大致分为上、下两层,下层较平坦,建造有4处庙院。有面阔5间的空王古佛殿,有山门牌楼及钟鼓楼、有楼阁式地藏殿、藏经阁。

  上层紧贴岩壁修殿,架设空中栈道,殿室较小。有石筑空王石佛殿,更有十余间各具形状的修行洞等。殿殿相连,路断处有木栈道沟通。自下仰望,殿宇参差,勾栏蜿蜒,犹如空中楼台。穹窿内挡风避雨,幽窗宁静,复兴后的云峰寺修旧如初,古色古香、建筑风格多样,终年烟云缭绕,铃罄木鱼声声,一派古刹氛围。

  又如蜂房穹窿,除有驰名的蜂房悬泉自然奇观而外,穹窿内还复修有四海龙王殿、五龙朝母殿、绵山风景区综合办公楼等建筑。

  3、洞窟祠庙罕见奇特

  绵山建筑的又一特色是自然洞窟祠庙。在自然洞窟中,前檐修筑殿面歇厦,后室洞窟内雕塑大型道家神仙、圣人先贤。窟外建附属配套建筑,构成一座完整的庙殿。如洞真宫、洞玄宫、天桥悬廊和介公祠等。介公祠位于介公岭半山腰鱼龟山岩绝壁间,是一处海内外最大的石窟寺庙。介公祠是一座以元制为主兼有明清艺术风格的大型古式建筑。其洞窟是在原址上剥除风化石层后稍有加深加宽。其洞宽约40.00米、洞深30.00米、洞高20.00米,洞窟中部有自然生成的2根擎天柱,岩柱直径约5.00米,成为洞窟支撑和悬塑载体。洞口歇厦顶是后来为支撑起见专门筑钢筋混凝土锚固,设40.00米×1.00米×0.40米钢筋混凝土层体,洞口东西两边各设钢筋混凝土柱2根,使顶部的山体压力得以分传。殿面歇厦面阔5间,进深2间,钢筋混凝土与木式构件相结合的结构形式——三层庑殿式宏殿巨厦。

  介公祠大殿洞窟内圆雕和悬塑均是由国内著名的专家与当地能工巧匠精心制作。可分为大型座雕像和悬塑人物、动物、背景等两种。其一:大型座雕,位于洞窟最深处神坛上,这里是介之推享祀处。神坛其长约30.00余米、宽4.00米、高1.50米。其座像高约9.90米、宽约3.00余米。三位金妆彩塑神像,正中为洁惠侯介之推,东面是介母,西面为介之推弟子、介公祠第一代住持解张。其座像庄严静穆,面部慈祥里透着威严。从一进殿门看,2根擎天岩柱很自然 地把洞窟分成三洞:介母一洞、介之推一洞、解张一洞。当你步入洞窟深处时,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大洞窟,东为上,供奉介母,中间供奉介之推,西面供奉解张,合乎情理。洞窟东、西、北三面上、中、下岩壁上及2根巨型岩柱上、中、下四周围,分层分组有近百组悬塑作品,生动地再现了两千余年来介公圣迹及其灵应故事。整个祠内雕塑场面气派宏大、形象生动逼真、造型准确、比例适中、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介之推忠孝清烈的伟大精神。可以说绵山介公祠是一座集宋、元、明、清综合艺术的大型建筑雕塑博物馆,它的文化内涵和外延远远超出了祭祀圣人的范畴,成为东方艺术宝库中一项不可多得的珍品。

  另外还有龙脊岭十二处修行洞和中岩的八仙洞都属于这种建筑类型。

  二、形式多样结构合理

  绵山古式建筑结构古今新旧相结合,这是根据其地形条件、建筑物本身的要求、用途、抗震性能以及建筑材料采购运输难易等条件因地制宜而确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钢筋混凝土结构式(现代式)

  绵山上基础设施项目多是钢骨水泥结构。这种结构坚固耐用、抗震、抗压、防渗性能好、耐腐蚀、抗老化、耐用、容易和山体基岩结合为一体。这类建筑如:蓄水工程、龙脊岭、介公岭一千立方米的大型水窖及其它景点上的小型水窖。水涛沟、塔林、龙头寺、岩道和冀家庄的污水处理池、管道系统。桥梁工程:卧龙宾馆基础,跨沟大拱桥,栖贤谷地下跨沟大拱桥(普渡桥)、慑神崖等4处悬空栈道,清风洞等5处隧道内加固装修、岩道全程拓修,以及静心亭、励志亭等。

  2、砖混木结构式(仿古式)

  这种结构主要用于牌楼及二层以上的殿、楼、阁、亭等建筑。这种结构:钢砼柱、梁、枋、下层屋顶,砖砌护维、上层木架屋顶。这样既解决了抗震坚固耐用问题,又使直线曲线相结合、美观大方别致。例如山门牌楼、三楹三层庑殿顶的南天门、普救殿等5处地下庙殿建筑、九楹六层歇山顶大罗宫及排云殿以及上善若水等7处牌楼。五楹二层歇山顶洞神宫、邀月楼、介公祠正殿、乾坤塔、明道坛、足下亭、集贤居等4处宾馆。

  3、砖混结构式(没木架式)

  这是砖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型现代建筑,这类建筑建在较平坦的地方。如望云阁宾馆楼、水涛仙谷售票处等7处楼室。

  4、砖木结构式(传统式)

  这是千百年来我国一种传统建筑结构方式,即以立柱和横樑组成构架,以多层重叠的樑架,逐层缩小、逐级加高,最上一层立脊瓜柱,各层樑头和脊瓜柱上承托檩条,檩条上排列椽子,构成屋架。建筑物的全部重量由构架承担,砖砌墙壁只起维护和隔断作用。此构架为满足不同用途和审美要求提供了条件。这类建筑所占比例很大,例如关帝庙正殿、偏殿、文奎阁等64处庙殿。

  5、纯木结构式(传统古式)

  这类建筑是用木构件组合而成的框架体系。柔性的木质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易变形。构架节点使用榫卯结合,既有一定的弹性,又增强了整体刚度,有很好的减震防震作用。这类建筑也很普遍,例如天桥三楹二层庑殿顶山门楼,五楹三层洞玄宫正殿,栖贤谷的二层十字楼旺字廊封侯亭,水涛沟三楹重檐层泻月流花楼,三楹二层重檐观澜听涛楼,以及赋诗亭、授书亭等72处亭阁建筑。

  6、石结构式

  这类建筑为厂家根据绵山设计图纸雕琢石部件,而后实地砌配组合而成。如龙头寺山门石牌楼、龙门石牌楼、景行亭、仰止亭等18处建筑等。

  三、布局精到繁而有序

  绵山古式建筑的平面布局,严格按照传统格式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构成建筑群体。就单体建筑而言,绵山古式建筑的合理布局和艺术匹配,使功能与结构达到和谐统一。群体建筑根据其地形情况,或以山门、正殿中轴线为主,两侧对称,布局以次要建筑和园圃,如关帝庙、灵霄宝殿、三清殿等。或是采取中轴线、两侧均衡布局,如朱家凹洞玄宫群体建筑布局:以山门、正殿为中轴线,两侧对称布以观景亭、东西配殿、钟鼓楼。西面端小山峰布以朱家祠,为消除视觉上的不平衡,又在东面端独秀峰点缀以独秀亭,使整体平衡均称。大罗宫、介公祠群体建筑布局均属这方面的上乘之作。或是采取廊院制布局,如云峰寺下层的介公祠大院、空王古佛殿大院、药师佛殿大院、李姑岩的静悟斋、远尘堂、朝阳堡、碑苑等就属这种布局。总体效果恰到好处,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虚实对比、曲折多变、零零总总、繁而有序,充分展现了绵山建筑的质朴大方、坚实雄浑、俊秀而又透着灵气。

  四、艺术融合内涵丰富

  绵山建设者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来完善古式建筑群体。这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镌刻、雕刻、雕塑以及工艺美术等方面艺术。在建筑物柱、梁、枋、檩、椽、斗栱、走马板、天花、藻井等殿内外及楼梯间墙壁等处的彩绘;悬挂在檐下额枋间的匾额、柱上的楹联、殿内悬挂的条幅、诗画等;殿内奉祀的彩色雕塑神像、须弥座、火焰屏(包括洞窟内的悬塑)、四壁的壁画、布画、殿内陈设的屏风、木刻、石刻书法作品、雕花木供桌、道家、佛家法器仪仗、服饰、缎绣幢幡、供桌上的陈设等等都是经过精美的艺术再创作,蕴注有丰富的内涵、著着有缤纷的外装,到处闪烁着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光芒。建筑的功能,各种艺术融合后所产生的效果,体现的完美无缺。

  绵山建筑群体,单体建筑之间,一组与另一组建筑之间,这一景区与下一景区之间都做到了有联系、有变化、有动有静、有藏有露、有起有伏、有中心主题、有周围陪衬。所有这一切都因地制宜、巧设妙置,都融合在建筑艺术与自然要素的交替之中,虽是天斧之工,但又不留任何斧痕。大罗宫群体建筑布局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绵山古式建筑是在很好地继承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吸取了各个朝代风格之优点,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采用多种新材料,运用先进的施工作业手段,富有创新和创造精品的意识,所产生的具有独特风格、时代烙印、领先潮流的建筑珍品。整个绵山风景名胜区古式建筑可以说是一座庞大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绵山人创造的新的文化遗产。它不论在规模、效果、规划设计、施工质量、新技术开发应用、施工难度、险度、环保效应、各种艺术的相互匹配,文化内涵和大自然和谐等方面,绵山古式建筑可以说都是姣姣者,真可称谓是我国古式建筑花园中一朵耀眼的奇葩。

  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