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峻秀庐山“神仙宅”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0日
来源:不详   作者:许小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峻秀庐山“神仙宅”

  许小轩

  云是山的魂。因为庐山云雾奇诡莫测,苏轼叹曰:不识庐山真面目。也因为庐山云雾恢奇秘幻,不可摹拟,古时的方士们依附名山留下许多寻道求仙的神奇传说,在人们头脑里布雾飞烟,氲氤出七彩霓虹。 许小轩摄

  稽史消闲,翻开《天台山记·名山洞天福地记》,见庐山寻真观为三十六小洞天中第八洞,而庐山也在七十二福地中被列为第六十八福地,脑海里顿然升腾起庐山峰峦耸翠、云缠雾绕的绝美景象。

  我去过庐山,而且不止一次。此时渐入隆冬,虽然天气晴暖,树木的枯荣还是应合着季节变换,旷野里除了一些常青的树,满目枯黄。但这样的季节有苍茫感,适合访古与探幽。于是打道起府,驱车沿迂回有致的山路盘旋而上。果不其然,当温馨的阳光透过夹道林阴映进车窗明灭摇曳,那些贮存在记忆中的庐山历史、文化信息便触绪纷来,我眼里的庐山逐渐扑朔迷离,焕发出青紫纷呈的斑斓。

  庐山位于幕阜山余脉的东端,相当于东经115°59′,北纬29°34′40″。幕阜山蜿蜒江西、湖北两省边界地区,伸延到鄱阳湖口时,孤峰突起,如天外飞来般奇特地峙立在长江南岸。因为庐山地处江湖之会,这里数千年盛传大禹曾经到九江、彭蠡和庐山指挥治水的故事。尽管没有确凿材料证明,但史学家司马迁却相信,他在汉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上庐山考察山川形势时,在《史记·河渠书》中留下“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的记载。古时的帝王,包括秦始皇、汉武帝都沉溺于求仙,希望得到长生不老之药,造就了历史上一个方士活跃时期,而庐山“峻与秀两有之。五老窥湖,悬泉坠天。粳香药灵,鸟闲兽善”,自然成为方士们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他们依附名山,凭借庐山奇峰峻岭且云气飘渺的美妙风景,留下许多寻道求仙的神奇传说,在人们头脑里布雾飞烟,氲氤出七彩霓虹。传说中,秦始皇、汉武帝都曾登上过庐山的上霄峰和紫霄峰,汉武帝还敕匡俗以“大明公”的封号。记得《汉书》中有记载,汉武帝为姐姐平阳公主与大将军卫青合墓“起象庐山云”,足以见得庐山自古便在帝王眼里如同“神仙之宅”一样。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并于东汉时进入江西,峰峦叠翠的庐山开始有了僧侣的足迹。慧远遵道安之命去岭南罗浮山传播佛教,“见庐山闲旷,可以息心”,于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在庐山西北麓香炉峰下建东林寺。他结白莲社,创立净土宗,统领庐山的佛学与佛教活动。而道教在东汉中期逐渐形成后,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陆修静于南北朝·宋太明五年(公元461年),在庐山东南麓创建简寂观。他不仅制定了道教徒的斋戒仪式,还搜集道教的著述编纂了《三洞经书目录》(我国最早的道教大众书,即《道藏》),并建道藏阁,以“龙箧贮之”,在庐山开启了一个道教兴盛时期。从此,庐山上下随长江流域政治经济活动的展开,成为经学、玄学、佛教、道教等各种思想交流碰撞、竞相发展和互争雄长的典型地区,并相沿相袭一千余年。

  我去过东林寺、西林寺,这两所除归宗寺外,庐山最早、也是最主要的寺庙香火一直旺盛。但没去过庐山的道观。好几年前去秀峰曾坐缆车上庐山,为沿途看李白诗中的瀑布,到山上后似乎见过一个导游牌,简简数十字介绍唐玄宗时宰相李林甫的女儿李腾空在这里学道,研习陆修静编篡的道教经典,同时以丹药、符录为人治病。而李白在“安史之乱”时入永王李的幕府,兵败后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附近),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回来便送夫人宗氏上庐山寻李腾空学道。其时,与李腾空同在庐山学道的,还有蔡侍郎的女儿蔡寻真,她们的道观被以后的皇帝下诏赐名:封蔡寻真居住的道观名寻真观,李腾空居住的道观名昭德观。可惜的是,当时的我被庐山山色所吸引,与这座庐山著名的道观失之交臂。而这次打定主意再次上山,却又遇上秀峰的缆车连续几天检修,不得不扼腕长叹。

  那么,陆修静的简寂观还在吗?查找了许多资料才知道这座延续到清朝还在的著名道观应该在庐山南麓,但如今它的兴衰包括清代文人李渔为简寂观写的楹联:“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出我先师。”都已归结于浩瀚的历史。有人告诉我,建于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的承天白鹤观还有遗迹,这座被《方舆记》称为“庐山为江南第一,而此观复为庐山第一”的道观旧址就在庐山的五老峰。可当我穿过庐山植物园抵五老峰下时,却被告之:承天白鹤观在庐山区的海会。看来此山下非彼山下。古时交通不便,怎可能将宫观庙宇建在人迹罕至的绝高之处?只怨自己见了一首唐朝人包佶写白鹤观“苍苍五老雾中坛,杳杳三山洞里官。手护昆仑象牙简,心推霹雳南枣盘。春飞雪糁加毫润,晓漱琼浆冰齿寒。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的诗荡魂失魄,竟忘却了古时庐山的佛教寺院除一部分在山南之外,多在山西北,而道教宫观,基本上集中在山东南的格局。但我同样遭遇了遗憾。辗转来到五老峰下海会师大留守处,长年在此生活的陈道仁老人告诉说,去承天白鹤观须过海会寺往上至东牯山,有一个叫做木瓜洞的地方即是。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去庐山开会经常路过那儿,除了一棵银杏树外,地上还有一些残垣,上世纪七十年代再去时便连残垣也不复存在了。

  一次兴趣盎然的访古寻幽就此不了了之?心情为之蒙上一层郁闷的薄影。中午在乡间菜馆小酌后,因喜爱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而去看醉石。东晋以来,庐山成为佛教胜地、道教胜地,同时也是读书人和士大夫隐居的胜地,其间最有影响的便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弃官归田,后与刘遗民、慧远交游往来,遇酒则饮,饮则必醉,而意不在酒,经常醉卧虎爪崖下的巨石。此时,微醺之后的我在这块巨石上小憩,任山风拂面,仰看云卷云舒,心与往古通,身与天地合,有神仙一般的逍遥。朦胧中,庐山的云雾如烟、如絮、如练,如奔马、瀑布,如天幕下垂,如银河倒泻……缠峰卷峦、绕石匝岩,恍若仙境一般。顿时恍然而悟:在庐山美轮美奂的景色中,我们就是神仙,人人都是神仙。

  出自: 《江西画报 》 2009年2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