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绝顶之巅有神庙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芳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绝顶之巅有神庙

  陈芳媛

  我曾去过西藏多处寺庙,金顶红墙五彩经幡,标注着它们的神圣身份。这些在西藏大地上处处点睛的庙宇,人们一般不会称其为“神庙”,但唯有一座仅有23位僧人的寺庙——达拉刚布,让我想用属于西方神话的“神庙”一词来形容它。

  百折千转上绝顶

  你无法想象,在那样一个俯瞰众生而又超然世外的山巅,竟然有一座寺庙。它存在于此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一位比我早一步拜访了达拉刚布寺的朋友这样向我描述。

  海拔4150米,这在西藏算不上惊世骇俗的数据,比那根拉山口少1040米,比珠峰脚下的绒布寺少1150米。然而加查县境内雅江边的达拉刚布山顶,一座拥有4150米海拔数据的寺庙,却可以毫无愧色地面对绒布寺号称“绝顶之巅”。

  我们是从坝乡原始森林返回加查时,去往这座传说中的寺庙的。原本沿着雅江一路奔驰的我们,经过计乡之后,汽车陡然向山上爬升,脚下碧蓝的雅江渐渐在视线里变成线状。

  向上攀爬的山路是无止境的连续弯道,汽车向前开出不到几十米,必然来一个几近180度,仰角30度的急转弯,行进的速度异常缓慢。开山辟路的人像是一个偏执的画家,在山体上一味地画着来回曲折的线条。从车窗俯瞰下去,空荡荡一片,仿佛车子悬在半空,所能见到唯有远山和更远的天空。

  伴着紧张的心跳,不知转了多少个回头急弯,就在头晕目眩之时,偶然透过车窗向上望去,一座宏伟的的巨石屏障就那样突兀地出现在了蔚蓝的天际中——传说中的达拉刚布寺就在那座巨石脚下。

  我们继续转着眩目的急弯向那座隐蔽的寺院艰难靠近。随着高度的上升,傍晚的斜阳成了与我们并肩的天体,灼热光芒横冲直撞地扑进车窗。就在我努力对抗那刺眼的阳光时,正前方,一个金色的尖顶闪耀着金光,宁静而辉煌地伫立在巨石之下。环绕在我周围的灼热阳光瞬间灰飞烟灭,仿佛寰宇间只剩下那片金色的希望。

  这是帕特农,还是阿波罗?不对,这里不是古希腊,这里没有爱琴海,这里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青藏高原,和一座独一无二的绝顶之巅的神庙。

  活佛归寺的日子

  我就在这样的神迷中来到了寺院门口。放眼望去,整个寺院规模并不大,主要建筑仅一座错钦大殿,一座祖拉康,还有一些僧舍,组成一个紧凑的院落,向前望去隐隐可见一些塔尖。主殿背后,依山势而上,有一座四四方方的殿堂,后来我们得知那是莲花生大师殿。再往高处,是一片仅存残垣的废墟。

  从寺院大门到大殿门口,僧人们用白色的粉末画出了一条路,道路中间又画着雍仲符号和吉祥八宝图。僧人们都来到了寺院门口,在道路右侧排成一行,他们手持着金幢、哈达、法螺、藏香、法号等,个个脸露笑容,见到我们的到来,只是开心地看着我们,时而又望望向山下延伸的路。

  我们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今天是达拉刚布寺第八世活佛土登西珠归寺的日子,僧人们正等待着迎接他。

  这时,一阵细雨透过金纱般的阳光开始飘零,随着抚摸山顶的风,一切开始在眼前变得飘渺。眼见脚下的山谷开始蒸腾浓雾,遥远的对面,尚积着冰雪的山头在流云中若隐若现,白色积雪在尚未沉落的夕阳中反射着金色和红色的光芒。

  晴雨相加,云蒸霞蔚,眼前僧人们的笑脸,身上鲜艳的袈裟,手中古旧而绚烂的各种法器,这一切的一切,犹如仙境,是因为活佛的归来还是这本就是神域呢?

  我们跟僧人们一起等待着活佛,一位名叫旦增赤烈的喇嘛跟我们交谈起来。他说,达拉刚布是噶举派的“母亲”。我一直以为大名鼎鼎的楚布寺才是噶举派的祖寺,因此对旦增的话有些将信将疑。然而,旦增道出该寺创寺活佛的大名时,我们才恍然大悟,这确实是一座在噶举派中可称“母寺”的重要寺庙。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支派最多的教派,它的创立人有两位,琼布朗觉巴和玛尔巴译师。在玛尔巴译师这一派,有达波噶举和香巴噶举两大传承。达波噶举的创始人便是达拉刚布寺第一世活佛达波拉吉。

  也许说起这些复杂的教派分支令人头晕,但若告诉你,达波拉吉的上师是大名鼎鼎的米拉日巴,你便可理解这座寺庙的重要地位了。

  1121年达波拉吉来到了雅鲁藏布江北岸的这个山顶,在高达百米的一片巨岩下创建了达拉刚布寺,并再次精进禅修。达波噶举一派以此为根本道场,达波拉吉的门徒们先后建立起“四大八小”的支系,这一派可谓根深叶茂,影响广远。

  900年前的达波拉吉,他的广泛影响力也显现在我们眼前的僧人旦增赤烈身上。旦增告诉我们,他是从那曲来此修行的,已有5年了。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旦增告诉我们他在出家来此前,还在内地念过高中,但心的愿望还是指引他从花花世界来到了这个路途艰险的绝顶之巅,在云雾之中,佛法之下,修行参悟,进修一生。

  旦增说,达拉刚布现在有23位修行的僧人,还有几位尼姑,除了活佛土登西珠,还有两位堪布,果桑尼玛和次成莫拉。就在我们还想继续交谈时,僧人们一阵低语,一齐拿起手中的法器,吹起了法螺、奏响了法号。远处天葬台一旁的道路上,出现了一辆汽车的身影,向寺院大门奔驰而来。活佛回来了。汽车在大殿门口停下,活佛下得车来,僧人们上前给他撑起金幢,献上哈达,等待多时的一些信教群众簇拥着他进了大殿,接下来就是活佛给他们赐福摸顶的仪式了。

  我们目送他们进入大殿,不想去打扰藏族同胞期待已久的摸顶仪式。回过头来,旁边阶梯上两位正收拾长号的年轻喇嘛,对我们露出了灿烂的笑。

  山巅上的绝世风景

  赐福摸顶的仪式还在殿内进行着,我们按着顺时针方向,开始了对这个神域的探索。

  在这个寺庙中徜徉,你总是不能忽略它所背依的那片巨岩。西藏的山大多如此,山顶之处总是被凌厉的劲风吹散覆盖的泥土,露出坚硬的岩石。即使我们在西藏四处行走,见多了绝顶处的各种嶙峋怪石,但面对达拉刚布山的这片巨岩时,我们还是禁不住一声喟叹。

  这一片巨岩沿着东西方向绵延数里,高达上百米,犹如一道神铸的屏障,据说在这片巨岩之后便是神湖拉姆拉错。中间一块石碑状巨石直直挺立,紧靠着它的是一个帽子状的巨石,旦增说那是莲花生大师的帽子,而石碑巨石上有一片印迹,那是祖师达波拉吉的显影。

  在西侧悬崖之畔,是一群宏伟的白塔。在经历了文革浩劫后,就规模而言,这片塔林可算是该寺最壮观的建筑了。137座小型八善逝佛簇拥着4座噶当塔、两座擦康、一座菩提塔、一座天降塔。塔色均以白色为主,塔身却恰到好处地斑驳出一些黄色的印迹,在印迹中述说着这个寺庙的历史。

  交通:达拉刚布寺,在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东、计乡西北约4公里的达拉刚布山顶。由于寺庙所在地靠近山顶,且山体坡度较陡,因此上山的两条道路急弯繁多,须特别注意行车安全。从加查县城去往达拉刚布寺,一天可往返。

  气候:达拉刚布寺海拔4150米,但由于处于峡谷边的高山之顶,天气变化较快,时晴时雨,因此可以备上长袖衣衫和适当的雨具。

  宗教:达拉刚布寺是噶举派主要分支达波噶举的祖寺。达波噶举的支系又有“四大八小”之说,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达波噶举中的帕竹噶举、噶玛噶举在历史上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

  其他:达拉刚布周围没有购物点,前往拜访可在县城自备干粮、饮水。寺院僧人及附近百姓热情好客,但也需注意宗教禁忌,如天葬台等地最好不要擅自前往。

  当我们来到已成废墟的喇嘛拉康面前时,这一片散落于地的石块,坚强矗立着的断墙,还有废墟中横亘着的雕花椽木,顿时震慑住了我们。这本是当年达拉刚布寺历代活佛及高僧居住之处,在文革中被摧毁。在近年的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仅从这片废墟中就发掘了300多件有价值的文物。

  在我们难免伤感之际,原本飘着细雨的天空,豁然晴朗,抬头望巨岩,可以清晰地看到块石碑巨石上的活佛显影。往下回看我们刚刚经过的塔林,一片金顶白身的佛塔就安详地铺呈在悬崖边,散发出祥和慈悲的金色光芒。这片光芒,似乎从这里洒向了山下,洒向整个人间。如果这真是一座神庙,那这片光芒便是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诞生》中,爱神从海贝中初生踏足水面时所散发的神圣之光。

  我想,塔林和这个寺庙其它建筑的重建也许正如纳爱斯的新生,告别过去的伤痛,重新开启佛法的示函。至少,从1980年代到现在,这座寺庙在渐渐恢复它的生机。

  穿过一片低矮的灌木丛,我们看到路边有一块方方正正的大石块,上面放了一个长方体状的小石块,同行的邓卓玛说:“这是达波拉吉的药箱,用那个小石块碰碰你身上的病痛之处,病痛便会神奇地消失。我上次来时正牙疼,用它碰了碰,果然就好了。”

  不管这个小石块是否真具有神奇的治愈功能,历史上,达波拉吉确实是一位高明的医生,他的名字“达波拉吉”就有“神医”之意。

  我们绕寺一周,参观了后期修复的莲花生大师殿后回到了庭院中,这时活佛的赐福摸顶仪式已经结束,我们在寺院喇嘛的带领下开始参观措钦大殿。

  大殿内堂并不十分开阔,但却有许多神奇的物件,除了正中供着达波拉吉的塑像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塑像左侧,一座达波拉吉的牙舍利塔。此外供台中间还放着一对硕大的牛角,据说这是达波拉吉曾骑过的牦牛的遗物。四壁整齐地放着藏传佛教传统的藏经阁,用精致的绸缎包裹的是《甘珠尔》和《丹珠尔》。

  出殿右侧是祖拉康,这座拉康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在原被毁坏的祖拉康一部分基础上重建的,因此在它的侧面和背面还保留着祖拉康被毁坏后的废墟。一半的兴荣一半的废墟,历史今昔,就集合在我们眼前。这片废墟下还藏着30多年前被坍塌的墙体所掩埋的许多寺院珍宝。在修复的祖拉康二楼,我们看到了几年前考古队清理发掘出的一尊释迦牟尼佛像,这尊佛像是用一种特殊的合金制造而成,而这种合金的配料及制作工艺早已失传。

  夕阳西沉,我们必须返程了。汽车渐渐驶离这座金色的庙宇,沿着蜿蜒的山路从山的另一侧下山了。随着海拔的下降,雅江边绿色的青稞田、金灿灿的油菜花重新回到视野中,山下村落中的牦牛、绵羊也渐渐清晰,看着这河谷中安详的世俗美景,回想刚才在山顶的所见所闻,仿佛做了一个梦,梦境却又如此的真实。活佛、金顶、金光、巨岩、白塔、废墟——这就是一座从神话落入现实的神庙。

  出自: 《西藏旅游 》 2009年9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