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梦幻敦煌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禾青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梦幻敦煌

  禾青

  初识敦煌

  我把游历敦煌称为梦幻之旅,因为敦煌充满梦幻和神秘。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内地通往西亚的最后一站,西邻“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这里有极为罕见的佛教建筑和佛教艺术,规模之大、造诣之高,令人惊叹。

  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敦煌无异于一座一头连着阳世、一头通往阴间的奈何桥。内地来的人走出敦煌便进入了“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环境、气候、生存条件的恶劣,不亲临其境是想象不到的,就如同进入了鬼门关。反过来,从西亚来的人能活着穿越塔克拉玛干到达敦煌,就如同走出鬼门关,再也没有死亡之虞了。出敦煌的人在出发之前,要祈祷神佛保佑自己能顺利穿越“死亡之海”,平平安安地走出塔克拉玛干沙漠;而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来到敦煌的人,则庆幸是神佛保佑使他们顺利走出“死亡之海”,要感谢神佛,焚香许愿。有钱的商人们便在这里建庙宇、凿洞窟、修佛像,天长日久,便有了恢弘的佛教建筑和辉煌的佛教文化。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精神需求成就了这座举世罕见的艺术宝库。

  2008年9月的一天清晨,我乘火车直接到达敦煌,敦煌火车站刚启用不久,站前广场还没有完工。敦煌火车站很有西北高原特色,外形像边关要塞,雄浑古朴,给人固若金汤、坚不可摧的感觉。颜色与莫高窟和嘉峪关相似,呈凝重的土黄色,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西北边塞的粗犷和朴实以及漫漫黄沙和丝绸之路。

  到达敦煌之前,我脑海里的敦煌到处是起伏的沙丘和裹着沙粒的干燥热风,没有什么绿色。

  可是,当我走出车站时,却没有见到一丝沙漠的踪影,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我想,或许是车站选择的位置好,出了车站便会是沙漠景象。车子沿宽阔的高速公路开向敦煌市区,沿途除了各式建筑外,居然都是连绵不断的绿树浓阴,其中有许多硕果累累的果园,根本见不到荒芜的沙漠和遮天蔽日的风沙,倒像是穿行在江南花果之乡。这样的景象一直延续到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到达鸣沙山和月牙泉以后,景色就迥然不同了。景区大门以内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沙丘,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黄色和白色的光辉,几乎看不到一棵树、一株草;而大门以外却是郁郁葱葱的绿树、碧草、红花。

  确实,这里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一头通向“死亡之海”,一头连着活生生的人间世界。

  鸣沙山畅想

  还未进入鸣沙山景区大门,远远便看到景区内到处是耸立在蓝天下、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黄灿灿的沙丘,没有一丝绿色,完全是茫茫戈壁。一眼望不到边、起起伏伏的沙丘间,一队队骆驼驮着游人慢慢行走,传来阵阵悦耳的驼铃声,与景区外浑然两个世界。

  我发现,几乎所有游人都穿着一样的高筒黄色靴子,经询问才知道那是防沙靴,进入沙漠是必须要穿的,如果不穿,脚会深陷沙中寸步难行。

  入乡随俗,我们租了防沙靴,骑上“沙漠之舟”向鸣沙山走去。

  第一次骑骆驼,不免有些害怕,心想,一定会非常颠簸摇晃。其实不然,除了骆驼站起和趴下的一刹那有些前后晃动外,走起路来不但非常平稳,而且有节律地上下起伏,极为舒服。

  据当地人介绍,这里的沙山之所以叫鸣沙山,是因为刮风的时候沙山能发出声响。这种现象的产生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沙丘的分布错落有致,风吹过时产生回声;另一个原因是沙粒形状结构特殊,有的是圆形,有的是不规则多边形,有的中间有小孔,风吹能产生共鸣,因而发出声响。

  据说,鸣沙山还有个特殊的现象,当阳光照射的时候,在不同方向会反射出不同的颜色,缤纷绚丽,变幻莫测,煞是好看。可惜当天无风,加之游人太多,熙熙攘攘,无法听到沙鸣声。不过,天气很好,蓝天如洗,阳光灿烂,照在沙丘上闪闪烁烁、璀璀璨璨、熠熠生辉的奇妙景色倒是被我有幸领略到了。

  当我登上景区最高的沙丘,大有“一览众沙(丘)小”的感觉。无边无际、连绵起伏的沙丘如浩瀚大海中凝固的黄色波浪铺向天际。

  我问自己,这就是我们引以自豪、津津乐道的丝绸之路吗?以前我曾想象过它生存环境的恶劣,但眼前看到的,比我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恶劣得多。这的的确确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路啊!要穿越漫无边际、没有水、没有生命的干燥沙漠,该是多么艰险!但是,我们的祖先和西亚的先民们却在死亡之路上创造出了令世界瞠目的灿烂和辉煌!

  只有在此时、此地,才能真正体会到要进入沙海和从沙海走来的客商们的心境。

  我仿佛看到,客商们从沙海步履蹒跚地走来,脸上沾满风沙,只露出眼睛、鼻子和干涩的嘴唇,疲惫不堪,摇摇欲倒,连骆驼都是无精打采的。可是,他们是幸运的,走出了“死亡之海”,而他们没能走出来的伙伴却永远留在了那里,成为恒久历史的见证。当他们第一眼看到生命绿色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喜悦、激动、庆幸、哀伤……一定百感交集。

  月牙泉忧思

  月牙泉,多么浪漫诱人的名字!想起它,就想起弯弯的月亮,想起清澈,想起清洌,想起甘甜,想起神奇,更想起神话般的美妙境界。

  是啊,它太神奇了。在平均年降雨量只有39.5毫米,而年蒸发量却在2000多毫米的地方,在四周被沙丘包围的环境下,居然有一汪形似弯月的清泉,而且至少存在了2000年以上。难怪有人说它不是一般的泉水,而是广寒宫里嫦娥掷下的仙镜,是从天上降下的王母娘娘的瑶池。尽管这些都是神话传说,但谁也不可否认,月牙泉确实是上天赐给敦煌的瑰宝。据史料记载,西汉元鼎四年(前113),汉武帝刘彻在渥洼池得到一匹野马,有诗描述当时的情景:“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与月牙泉的情景极为相似,有人因而推测渥洼池就是月牙泉。尽管这一论点还没有直接证据,但有关月牙泉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汉代应该是不错的。

  在来月牙泉之前,听到不少有关月牙泉的传言,有的说月牙泉水位越来越低,甚至有人预言过不了几年月牙泉就会从地球上消失。心中不由感叹,存在了2000多年而不枯竭的神奇泉水,居然要在今天消失!

  因为是第一次见到月牙泉,感觉到的不是它的萎缩和病态,依然是它的神奇和美丽,犹如镶嵌在沙丘深处的一弯月牙,静静地躺在沙丘中间。它比周围的沙丘低得多,仿佛庞大的沙丘随时会把它吞噬、掩埋。

  新奇和激动过后仔细观察月牙泉,确实萎缩了许多,只剩下了不大的一块,月牙的形状依然,而里面的水却少了许多。有水的部分呈宝石蓝色,依然漂亮;而水浅或无水的部分则是泥沙色,远没有想象中清澈如镜、波光粼粼、清洌甘爽。水好像不是活的,因而显得无精打采,缺乏生气,疲惫憔悴,有一种病态的苍白。岸边虽然有芦苇,但稀稀疏疏,远不像史料记载的“芦苇绕岸,蓊郁繁茂,荻花如雪,摇曳生姿”。

  令人欣慰的是,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保护月牙泉的措施,往月牙泉中注水便是措施之一。

  我相信,随着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月牙泉一定会重新焕发青春,一个水量丰沛、澄澈湛蓝、荻花摇曳、鱼跃鸟飞、充满勃勃生机的月牙泉,在不远的将来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精美绝伦的莫高窟

  莫高窟是东方艺术宝库,是世界文化遗产,闻名遐迩,到敦煌是必去莫高窟的。

  我与所有参观过莫高窟的人一样,被这精美绝伦的佛教造像和朝代不同因而风格迥异的壁画深深震撼了。96窟的莫高窟第一大佛高35.5米,居世界第三位。130窟的佛像在造佛时,工匠们巧妙地利用人的视觉差,使佛身前倾,使人感觉佛像异常高大。

  对于敦煌的壁画,众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反弹琵琶”和飞天了,“反弹琵琶” 在北宋时开凿的55窟里,宋朝崇尚浅蓝色,包括“反弹琵琶”在内,洞窟的壁画都呈轻飘亮丽的浅蓝色。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远不像我以前看到的那样单调,而是丰富多彩、风格各异。最大的单个飞天位于开凿于盛唐的130窟内,高达2米,创莫高窟飞天之最。隋朝大概崇尚群体美,隋朝开凿的292窟内有莫高窟惟一一幅群体飞天壁画。莫高窟的壁画并不完全是佛教题材,也有描绘百姓日常生活的,79窟就有表现唐朝儿童玩耍和杂耍艺人表演的画面。在仙气浓郁的壁画包围中,显得格外鲜活生动、富有生气。

  莫高窟是佛教洞窟,造像和壁画内容都是佛祖和与佛教有关的人物和故事。但当我走进94窟时,惊讶地发现,在正中释迦牟尼像前,居然有一尊道士塑像。

  此事要从一个名为王圆箓的道士说起,他本跟敦煌莫高窟毫无关系。在清末民初,因为躲避战乱逃难来到敦煌。他见这里人烟稀少,战火不会烧到这里,又有空闲寺庙,虽然破旧,但遮风蔽雨没有问题,便住了下来。

  当时,莫高窟因为无人管理,许多洞窟被沙子掩埋了。1900年的一天,王圆箓清理埋在一个洞窟通道上的沙子时,蓦地发现墙壁上有一条裂缝,他万万没有想到,墙里就是震惊世界的藏经洞。

  就是这个王道士,使埋藏近千年的珍贵佛教经书典籍得见天日。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功臣。

  也是这个王道士,因为他的愚昧和贪婪,为了蝇头小利,盗卖这些无价之宝,使祖先遗产流失到国外!这样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又是破坏者,是罪人。

  其实,把责任完全归咎于一个无文化的道士身上也是不公正的。有资料显示,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后立即报告了当地官府,但是,并未引起官府的重视。在起初的几年里,王圆箓尽心尽力看守着这些珍品,把前来寻宝的外国人拒之门外。外国人并不甘心,变换策略,他们了解到王圆箓对唐僧玄奘格外尊崇,便扮成佛教徒,取得王圆箓信任,打开了缺口。王圆箓得到了好处,贪心大发而不可收。

  王圆箓的无知还表现在那尊佛教洞窟里的道士像上,因为他是道士,自以为保护莫高窟和发现藏经洞有功,觉得应该为道家扬名,为道家争一席之地,便在重修94窟时,硬是让工匠在释迦牟尼佛像前塑上了一尊道家祖师太上老君的像。

  《丝绸之路》2010年第15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