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慈胜寺壁画历史
温县慈胜寺壁画历史
慈胜寺大雄殿前古碑罗列,斑驳的石碑上有些模糊的字迹,显示着岁月的痕迹。记者上前仔细端详,看到有明嘉靖四年的《重修慈胜寺大雄殿记》、清顺治六年的《重修毗庐殿碑记》等等。时间在大地上永无停歇地流动,物是人非,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个寺院的过去了,只有这些石碑,忠实而无言地为前人记下曾经做过的事情,尽管仅仅是一鳞半爪,但借助石头固化下来,穿越了时间的大幕,让我们能够了解慈胜寺曾经的兴衰。
明代的石碑记载:“慈胜寺,温之古刹地,肇自五代,历宋、元,……入国朝香火始盛。宫殿森然,其大雄藏尤为奇绝……”
清乾隆19年的《重修延寿殿毗庐殿碑记》则云:“邑(温县)西40里大吴村,寺名慈胜,规模宏大,殿宇深广,前天王金刚,中大雄殿,后毗庐,其最后曰延寿殿。晋天福二年奉敕创建,嗣后,郑王一修于弘治,庐江王再修于万历……”这则碑记让我们知道,古代的慈胜寺远比现在大,建筑物也远比现在多。
大雄殿右侧,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雕刻精美的石头摞成一个形状特别的东西,五六米高,像塔又不是塔。谢公社说这是石经幢。
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是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种浮雕,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竖一石,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中国经幢多为石质,大的有数丈高,小的尺把高。唐宋间建幢之风盛行,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也叫“八棱碑”、“八佛头”、“宝幢”、“花幢”等。慈胜寺的这个陀罗尼经幢高5.4米,共有17层(17块石头)。上部为石雕的火焰、宝珠、城堡等,中部是刻着经文的八棱柱,下部是浮云、须弥座、伎乐飞天等。石雕形象逼真,刻工精湛,刀法流畅,姿态华丽生动,被公认为经幢中的珍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最难得的是,10多块大小粗细不同的石块交错着垒起来,竟然非常稳当。谢公社介绍说,这经幢可不是砌的,石块间没有任何东西粘连,就那么摞在一起,不平的地方用铁片垫一下。按照落款的记载,这石经幢建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8月28日,是住持僧宝林及邑主吴宝等“添修”的,至今已经将近千年,其间发生过一次八级地震,其他天灾人祸难以尽知,慈胜寺其他的五代建筑全都无存,只有这个石经幢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稳稳地矗立在寺院内。
这个石经幢上保留了寺院内年代最早的文字,一般认为慈胜寺创建于后晋天福二年,就是以此为依据的。但也有人认为,既然石经幢是“添修”的,那说明寺院可能早就存在,实际兴建于唐朝贞观年间,但这种说法没有找到直接的依据。
后晋的建立者是那个出卖燕云十六州落下千古骂名的石敬瑭,这是一个仅仅存在10年的短命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痕迹非常少,这个石经幢因此被认为更有价值。敬瑭创建此寺庙?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