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声明>> 文学>>正文内容

唐僧:从历史人物到影视形象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铁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唐僧:从历史人物到影视形象

  张铁君

  [摘要]《西游记》的故事起源于唐代高僧玄奘西去天竺取经的真实历史,后来经过艺术加工,成了小说中坚定的取经人。唐僧从历史人物到影视形象,经历了多重变化。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与历史人物相差很大,这反映出人们对唐僧的喜爱,同时也表现出艺术创造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唐僧;《西游记》;影视形象

  《西游记》的故事起源于唐代高僧玄奘西去天竺取经的真实历史,后来经过艺术加工,成了小说中的坚定的取经人。19世纪以来,随着影视的产生与发展。小说中的取经人又变成了五花八门的艺术形象。一路走来,唐僧的形象几经变化,已经和当初的玄奘有了很大的差别,这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他的喜爱,同时也表现出艺术创造的无穷魅力。

  一、玄奘其人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玄奘,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祎。世人称之为唐三藏,其意在于玄奘精通经、律、论三藏,熟知佛教圣典。玄奘是我国杰出的译经家,法相宗的创始人。玄奘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玄奘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他先后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等学习钻研《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大般涅槃经》等经论,颇有造诣。然而他对当时的异说纷纭深感困惑,于是他想去印度求取《瑜伽师地论》,以达到会通一切的目的。贞观三年(629,一作贞观元年)玄奘请允西行求法,但没有获唐太宗批准。可是玄奘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他孤身涉险,历尽艰难,经秦凉、高昌等地,越过现在的新疆北路,经西土耳其斯坦、阿富汗而进入印度境内。贞观十七年,玄奘东归,经由今之新疆自治区南路、于田、楼兰而回国。贞观十九年正月回到长安,文武百官盛大欢迎。玄奘西去,往返共历17年,行程五万里,请回佛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玄奘也得到了唐太宗、唐高宗的重视,赐号“三藏法师”。后来,玄奘长期居住在长安大慈恩寺里,研究佛教,孜孜不倦翻译经文,共译经论75部,1335卷,其中包括大般若经600卷、瑜伽师地论100卷、大昆婆沙论200卷、俱舍论、成唯识论、摄大乘论等,从而把在印度所学全部传至中国。

  关于玄奘西行,《大唐西域记》中有比较丰富的记载。《大唐西域记》系唐太宗钦定,玄奘亲自编撰,由弟子辩机整理而成。《大唐西域记》共12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玄奘说:“所闻所历一百二十八国,今所记述,有异前闻,皆存实录,非敢雕华,编裁而成,称为《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该书记录了西域、印度、锡兰等138国的历史、地理、宗教、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等,在佛教史学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亚、南亚之史地、文化上,乃至于中西交通史料上,均富有极高的价值,受到欧美日本学者重视,至今仍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成书于武周垂拱四年(688)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要充实得多。该书有10卷,唐慧立本,彦惊笺。本书原稿只有5卷,慧立死后书稿分散,后来重搜齐全,又加上彦惊的序次,得以完成。不过,书的内容经过这样的补充后,扩展为1卷,对于述奘的出生、出家学历、西游行程、参学经过,以及奘师回国以后和宫廷的关系、译经事业以至最后在玉华宫示寂等大小事件一一叙述,成为关于奘师法师的一部传记作品。

  通过关于玄奘的事迹以及有关他的记载,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德高望重的高僧形象:他不远万里,求取佛经,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一生从事佛教学习和宣传事业,表现出执著忘我的精神;他汇通诸说、自成一家,表现出杰出的思辨能力。因此,玄奘其人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实践者。

  二、《西游记》中的唐僧

  《大唐西域记》虽然“皆存实录,非敢雕华”,但是此书以宗教家的心理去描绘故事和现象,其中的神异色彩在所难免。《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赞颂师父、弘扬佛法的理念中,也运用了夸张神化的笔调。于是,取经的故事成了变幻莫测的一次奇遇。唐代末年的《独异志》《大唐新语》中的玄奘取经就是神话式的创作。到了北宋年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出现为后来《西游记》奠定了基础。话本出现了列行者、深沙神等艺术形象。变化最大的是,列行者成为取经的主角。他帮助唐三藏求取真经,神通广大、作战勇猛。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在前人关于玄奘取经的故事以及相关创作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中的唐僧突出了历史人物玄奘虔诚苦行的一面。唐僧为了追求佛法真理,明知西行途中困难重重,仍然坚持,表现出一种无畏的精神。例如小说第12回中,玄奘接受了西行的任务,他说:“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他的徒弟听说西行取经之事后劝说:“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但是玄奘却说道:“我已发了宏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其实唐僧也知道此行“渺渺茫茫,吉凶难定”,但却从没有后悔退缩过。在小说第100回结尾处,唐僧总结了自己一路来的苦难:“总记菩萨之言,有十万八千里之远。途中未曾记数,只知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岭,遇林不小。遇水宽洪。还经几座国王,俱有照验印信。”通关文牒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风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在这十多年的取经日子中,唐僧从来没有改变过西行的决定,美色与富贵也不能让他动摇。正是他的坚定和执著,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才能团结一致,共同抵达目的地。

  但是,小说中的唐僧比历史人物玄奘又有了颠覆性的变化。小说中的唐僧一改庄严肃穆的高僧形象,而成为迂腐、胆小、窝囊的代名词,在艺术形象上和孙悟空的英勇斗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说第15回中讲到小白龙吃了唐僧的坐骑,结果唐僧马上埋怨起来:“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完了还大哭起来,以至于泪如雨落。连孙悟空看到师父的模样都忍不住讥讽他“脓包”。小说第9l回写妖精变化来看灯,被唐僧误认是佛,于是不容分说就拜,显得愚昧糊涂。唐僧被妖精掠走,当妖怪审问时,唐僧又是一副窝囊样。妖怪问他姓名来历,唐僧战兢兢地跪在下面,只叫:“大王饶命,饶命!”妖怪质问他为何冲撞时,只见唐僧磕头如捣蒜一般地如实招来,简直是丧尽颜面。小说第56回写孙悟空嫌师父行得慢,于是在白龙马屁股上打了一棍,白龙马驮着唐僧飞奔而去。不料,先行的唐僧遇到强盗,唐僧吓得战战兢兢,坐不稳,从马上跌下来,口里只叫:“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因担心被强盗打死,于是欺骗说:“二位大王,且莫动手,我有个小徒弟,在后面就到。他身上有几两银子,把与你罢。”孙悟空知道实情后也忍不住讥讽唐僧:“好,好,好!承你抬举,正是这样供。若肯一个月供得七八十遭,老孙越有买卖。”孙悟空打死

  强盗后,唐僧又担心惹出事端,于是向死者祷告:“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猪八戒也笑他:“师父推了干净。”孙悟空最后忍不住批评他:“师父,你老人家忒没情义。”可见,小说中的唐僧增加了很多胆怯、懦弱的性格特点。

  三、影视作品中的唐僧

  影视技术产生以后,《西游记》不断被搬上银幕。影视作品中的唐僧形象主要从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从小说和历史中进行综合,一方面努力刻画人物的正面力量,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人物自身的弱点。这方面的代表要算是央视86版《西游记》。这部作品堪称我国电视剧的精品之一,自播出以来,收视率一直是名列前茅,获得了观众广泛的认同和喜爱。其中唐僧的形象,主要还是侧重于一代圣僧的庄严和肃穆的特点。因此在情节上删除了那些滑稽、窝囊的言行。唐僧每次遇到妖怪,最多只是受到惊吓。不会有有损形象的行为;被妖怪抓住后,也大多是无奈地听天由命,不再哭叫连天。此外,让唐僧成为取经团队的思想导师,不时地指点三位徒弟的问题。不过,为了接近原著,央视86版《西游记》中还是表现了他身为凡人的弱点。例如,在三打白骨精中表现出唐僧肉眼凡胎、不分人妖、顽固偏执的缺点;在女儿国的故事中表现出唐僧面对美色诱惑的内心冲突,等等。这些对于人物的刻画,要比小说丰富得多,表现出真实的人物情态。这些缺点无损于唐僧的形象,却能够使唐僧的性格脱离小说中的单一化的套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第二,删除小说中对于唐僧形象不利的内容,强化人物德高望重的特点,如香港TVB《西游记》,主要表现了唐僧为了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为了给唐僧的事业注入更多的内涵,作品在人物形象上突出了从容、镇静、智慧等特点。作品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常常会在取经路上出现问题,如孙悟空受妖怪陷害时,竟然不顾师父、师弟的劝阻,要离开取经队伍。而这一切问题,最终通过唐僧无畏的精神、深刻的认识圆满化解。因此,这部作品中的唐僧才是中心人物。是他带动徒弟,在取经路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战胜一次次外在的危难和内心的矛盾,最终终于通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成功到达西天。显然,这部电视剧中的唐僧,强化了圣僧德高望重的特点,与历史真实比较接近。

  第三,强化小说中唐僧的弱点,使之成为被讥讽的对象。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完全是香港式的无厘头产物。影片中的唐僧是被极力否定和挖苦的对象,也是影片的笑点之一。影片中唐僧的出生就带有极大的侮辱性的味道——一代高僧居然是妖精之子。这就把唐僧的形象设定成了荒谬和非理性的夸大。其后,唐僧的啰嗦成了影片主要讥讽的部分。例如孙悟空扔月光宝盒时,唐僧就说了一大段啰嗦的活,令孙悟空感觉到有一群苍蝇在飞,后来连仁慈的观音菩萨都难以忍受,恨不得掐死他。唐僧被牛魔王抓起来要绞死,唐僧用一种可怕的哕嗦来劝解牛魔王的小喽啰。结果这些小喽啰宁可自杀也不愿意听他的劝。不过,影片还是表现了唐僧对佛法的执著。当观音菩萨因孙悟空策划吃唐僧而要消灭孙悟空时,信奉佛法力量的唐僧居然请求观音菩萨饶了孙悟空,甚至愿意用自己的性命来为孙悟空偿命。但总体上来说,唐僧的弱点是影片的重点。

  此外,还有一些作品增加了唐僧的性格内容,进行新的创作,如《情癫大圣》。影片表现了唐僧对男女之爱的体验以及对爱的理解。虽然在国外早已有了唐僧谈恋爱的情节,但是在国内影视作品中,这还是第一部重点描写唐僧恋情的作品。因此,影片还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的。

  唐僧从历史人物到影视形象。经历了多重变化。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唐僧,大多已经经过了加工,不再是历史上的那个形象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形象已经变得丰富充实、多姿多彩了。

  出自: 《电影文学 》 2009年20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