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益:如何在公益中植入“酷”项目
如何吸引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人群?这个以往摆在可口可乐和电子游戏厂商面前的问题,也开始引起了公益组织的重视。希望通过传统方式对这个生于互联网时代的人群进行“组织”越来越难,他们习惯于基于网络的信息沟通方式,兴趣繁多,关注点的转移像鼠标一样迅速。
前不久,一些小型非营利性组织在美国三藩市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讨论的主题是“新志愿精神:如何在你的社区中植入酷项目”。这一题目源于很多公益组织工作中频频遇到的一个困惑:他们拥有很多满怀热情的年轻志愿者,但却不知如何有效地利用。
在没有薪酬激励的情况下,你应当如何激发年轻人群的热情,引导而非束缚他们的创造力,支持他们在遭遇琐碎无奈的现实阻力时寻找解决方案,这些也许是所有管理者都应当关注的问题。
在公益中植入酷项目
只顾一味埋怨80后、90后缺乏投身公益的责任感毫无意义,你需要的是在单调乏味的公益活动方案中加点“酷”。
也许很多年轻人对于社会公益活动的认识还只是清理公园小路、在流浪者收容中心工作之类,然而对于29岁的Sam Goldman和Ned Tozun来说,他们知道自己能为社会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比如让不发达国家中极低收入的人们能在夜间有灯光,好多做点活计。
这两位斯坦福大学设计研究所MBA班的学生在一个“极限负担能力设计”课程中,决定设计一种廉价的、对周边设备要求不高的光源。Glodman曾在贝宁和平组织当过四年的志愿者,他了解没有电所带来的生活困难和煤油灯的危险。于是,他们设计了一个基于太阳能的发光二极管光源设备,命名为“D光”,并把这个项目送到了GSVC大赛。
在美国的顶级商学院当中,GSVC(Globe Social Venture Competition)创业大赛可谓鼎鼎大名。这项创建于1999年的比赛并非奖金最优厚的赛事,也没有重量级企业在背后支持,实际上,它最初只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哈斯商学院的学生自己发起的,希望能够鼓励兼具专业技能和商业知识的商学院学子们能将能力用于那些更有社会价值的问题中,创造更多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结合的社会企业。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学生自助创建的赛事获得空前成功,此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伦敦商学院、耶鲁大学商学院和印度大学商学院等国际顶尖级商学院纷纷加入GSVC,居然成为遍布全球各洲的最大学生组织的社会企业创业赛事,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纷纷为获奖项目提供资金。
Goldman的“D光”项目在大赛上大获关注,这种价格可以控制在15-40美元的光源设备,结合分期付款计划,就连那些每天只有5美元以下收入的非洲和亚洲西南地区的低收入人群也能买得起。2009年10月,两人已经获得了近600万美元的风险基金,雇用了50名员工。“D光”在印度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从事碎石工作每天挣12美元以下的家庭现在收入翻倍了,因为他们现在可以在夜里做手工艺品”,还可以省下煤油钱。公司期望今年销售额能达到500万美元。
作为专门针对学生创业者的公益创投项目,GSVC最看重的并不是这个项目能否有潜力成长为一个“大生意”,而是其中蕴含的想象力,以及对“什么是对我们生活的社会更有价值但却缺乏保护的东西”的思考。
更好世界图书(Better World Books)的创始人30岁的Xavier Helgesen和29岁的Christopher“Kreece”Fuchs希望公司能在2010年开始盈利。这个总部位于印第安纳州米沙沃卡的图书销售网站已拥有了200位员工,通过全国的研究所及个人关系免费得来图书,并在线销售取得利润。它已经获得了Good Capital的200万元投资,因为图书价格低廉,更好世界图书网每天大约能销售1万册图书。从2002年成立以来,它已经为全世界文化项目和图书馆捐赠了超过500万册图书。(想了解更好的世界图书?请浏览www.betterworldbooks.com)
有时候,一个好项目不仅关注的社会问题出乎评委们意料,学生们运用专业技能解决社会问题的构思之巧妙,也常常令评委们惊叹。不要惊讶,也许你看的某个电影中的背景建筑正是出自中央工艺美院的学生之手。他们在2009年GSVC的首届比赛中推出了“故园之恋”项目,把现实中的许多快要消失的古典建筑,按照实体比例做成模型。甚至细腻到连房间里摆的桌子、凳子都一并做了出来,以此来表现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就连苛刻的电影厂商们也不禁被他们唯美的作品所吸引。有趣的是,这个项目当时只获得了GSVC的二等奖,但是却让GSVC看到了社会型企业在中国的生存空间。
“创意公益”的弱冠之年
创意和激情这些在很多人看来非常缺乏的潜质,却是大学生团体最大的优势。但是,千万别因此放松警惕,他们的才华也时常会“走火入魔”般地随意释放。对于很多企业和团队来说,管理这样一群年轻人总是让人头疼。正因如此,GSVC在各国的分赛事都需要在当地寻找一个有经验、有“组织”的机构作为支持平台。而GSVC在中国的背后支持者正是以“针对17-35岁人群的NGO”CNature。
GSVC的所有活动都与国内高校的社团进行合作完成,但是,学生们对自己的团队、项目和活动有着绝对的自主权,而CNature所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背后的支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辅导,以及整合外部资源,仅此而已。
缺乏必要的纪律感、人员流动性大、团队沟通困难等都是项目运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难题。正如CNature的中国负责人杜涓感叹:“你永远没办法阻止他们在不合适的时机做出不合适的选择,就像你不可能阻止他们谈恋爱一样。”
但是,在CNature看来,这正是年轻人值得培养的特性,在给他们足够多的自由空间的前提下,让他们发现自己在做一件有趣的事比按部就班地硬性管理好得多。
杜涓说:“你无法像通常那样用数字去衡量这些学生,也不可能去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因此理解和包容是十分必要的。”为了适应这些年轻人的工作特性,CNature设置了专门的沟通机制。每两周开一次会,而且CNature会尽量将开会时间安排在学生们比较空闲的时间。其余时间,通过QQ网络会议来解决问题,保持工作人员们与学生的联系。还专门设定了很多工作语言,比如一样格式的表格,一样报销的程序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去管理学生。让他们在校园生活之余,也感受到一定的企业化运作模式。
但实际上,因为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毕业都不得不面临工作的难题,因此拿到GSVC创业奖金的大学生团队,毕业后还能继续做下去的人凤毛麟角。尤其社会型企业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较为长期性的项目,并不是在短期能就内收到回报的。理想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支柱,而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往往让人难以抉择。
因此,CNature知道很多项目可能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但还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同时,也推荐一些活动中比较优秀的大学生,到一些有国际化背景的大公司实习,以此作为对他们之前做公益、奉献爱心的回报。在GSVC的理念中“年轻可以犯错,但却不能没有激情”。
“潮”公益的吸引力
影响18-35岁的新生代群体就意味着改变未来,而传统的宣传和推广理念很难让这些新生代群体“埋单”,CNature想做的正是让他们感到做公益也可以成为“潮人”。
“乐色起义”是CNature(自然景象环境保护协会)在中国推广的一个公益设计活动,看惯了生活中一成不变的垃圾桶,是否早已让自己的视觉感到麻痹?那就尽情发挥你的想象,设计一些更“酷”的垃圾桶吧。很多人也许很疑惑,改造一个小小的垃圾桶能算作公益活动吗?但当你看到那些形状各异,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时,一定会改变这种看法,甚至会产生不忍往里边扔垃圾的想法也说不定。
CNature是一个公益性质的环保类非营利性组织,他们一直在中国试图找到更为有效的推广环保的做法。最终,他们将目标集中在了18-35岁的新生代群体,因为影响这代的做法就意味着有可能改变未来。而传统的宣传和推广理念显然很难让这些新生代群体“埋单”, CNature想做的正是让枯燥的公益变得更加有趣,让他们感到做公益也可以成为“潮人”,从而激发他们自主环保的意识。
在这样的情况下,CNature从2006年创立开始,就举办了一系列以“随手环保主义,时尚垃圾分类”的前卫环保理念为主题时尚的公益活动。音乐的魅力总是让人难以拒绝,从成都到北京,CNature举办了多个以环保为主题的时尚音乐节。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享受音乐的盛宴。但要注意,你必须学会随手拾起身边的垃圾。更为有趣的是,音乐节的主角并非是台上演唱的歌手,而是周围造型独特、色彩各异的垃圾桶。
2009年9月,CNature联手国内最大的创意门户网站“视觉中国”推出了“乐色起义”创意垃圾桶设计大赛。“‘乐色’这个词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肯定不陌生,在港台片中常常能够听到。但对于我们来说,这却并非是垃圾的名词。而是代表一种新的潮流生活方式,一种健康有趣的生活方式。”CNature的负责人表示,“我们让年轻人通过对身边最不起眼的垃圾桶进行再设计,一方面让他们天马行空地发挥自己的创意,另一方面用设计的力量让垃圾桶具备环保、时尚、实用、创新等多维度价值,让他们对时尚公益环保生活产生兴趣。环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不是一种标榜时尚的行为,更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光环,而是一份真心诚意的关怀,是一场身体力行的运动,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作为。”
“拥抱”是CNature此次比赛的获奖作品之一,单从命名上来看很难让人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垃圾桶联系到一起。这款垃圾桶的设计想法是一男一女合手拥抱,意在表明人对环境正如人与人之间一样,要彼此拥抱、呵护、关怀。
来自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设计者林琼说:“在我的印象中,垃圾桶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很脏,恨不得远远地就把垃圾丢过去,而不管是否真的扔进桶里。我的想法就是希望垃圾桶能惹人喜爱,不再对它敬而远之,同时让人们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丢垃圾。”
为了满足不同场景的时尚元素,CNature还专门设置了不同的场景让选手们进行设计。例如有家居的、办公室的、高山上的和有小区里的各种各样的垃圾桶设计,力图让垃圾桶能跟环境融合在一起,更像是一种艺术品。
“8.半”是一个设计和造型都十分简单的作品,但实用性和普及性却让人刮目相看。整个设计看起来就类似于一个老虎钳,但是可以很轻易地夹在路灯、大树上,远处看上去你根本不会注意到有这样一个物体的存在。
设计者广州大学大三的学生高超谈到自己设计的初衷时说:“我经常乘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城市中的路灯和垃圾桶之间似乎有些联系,就是它们的数量与分布位置几近相同,我想它们的结合是不是可以更紧密些?”如果未来城市中的垃圾桶都能够很轻易和廉价地安装在每一个路灯上,那你也难以找到随手乱扔的借口。
在比赛结束之后,很多厂商和一些地方的环保局都找到了CNature,表示对一些设计作品很有兴趣。同时,CNature也尝试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试图让一些作品能够实现批量生产。杜涓表示:“我们举行这样的设计比赛的初衷在于让这些东西本身就要方便别人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满足一次赛事而已,我们在中间是起一个桥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活动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年轻人对于环保的热情,他们涌动的灵感让我们感到吃惊。所有人并不缺乏环保的意识和激情,需要的只是更符合他们口味和特质引导,时尚的确也能够更环保。”
戴上你的“红鼻子”
可爱浑圆的红色大鼻子、幽默诙谐的行为动作,小丑们逗笑的演出,总能带来不少的欢声笑语。“古板”的英国人总会在一天变得“疯狂”起来,那些平时被认为缺乏幽默感的英国“绅士”和“淑女”,甚至连英国首相都全然没有了平日的严肃,甚至有人会奋勇地跳入盛满英国烤豆子的浴缸中洗一个烤豆子浴。他们乐意染红了头发,戴上大红鼻头,拿起募捐桶到街头去募捐。所有英国人这天都用“不正经”的方式做“正经”的募捐,这就是英国最富盛名的慈善节日“红鼻子日”的魅力。
这个由英国“喜剧救助组织”(Comic Relief)举办的慈善捐款活动,从1988年举办第一届开始,每年都会有数百万的英国人参与其中。从平民到首相,这天英国所有的人都会戴上小丑的标志——红鼻头,以各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进行募捐。而所募得的款项,六成用在改善非洲贫穷人民的生活,剩下四成则运用到帮助英国弱势团体中。
与一般募捐不同的是,“红鼻子日”提倡以赞助善款的方式换取任何快乐,而不是毫无回报地施舍。“红鼻子日”的创始人之一阿曼达·霍顿.玛斯廷(Amanda Houghton Masi Ting),是英国著名的喜剧作家,曾创作过《憨豆作家》,《七个婚礼六个葬礼》等为英国人所乐道的喜剧作品。他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曾说:“戴上了红鼻子,所有人都可以尽情地在这里享受和释放自我。同时,你又会发现幽默之余其实你做了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让大家都乐此不疲。正如英国人自己总结的那样,‘红鼻子日看似愚蠢,实则伟大’。”
主办方已与60%的英国学校取得了联系,每次能卖出近900万个红鼻子给英国的小孩子。很多超市、宠物食品生产企业等也都与“红鼻子”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他们在五周的时间里面义卖这个产品,来给红鼻子日筹款。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