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建筑>>正文内容

浅谈建筑风格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6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颜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浅谈建筑风格

  张颜媛

  【摘 要】:本文概述了建筑的风格,对西方建筑风格及中国建筑风格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体现建筑造型风格美的措施,最后反思我国在建筑风格方面的问题。

  建筑风格 哥特建筑 中国建筑 造型

  1 .建筑风格概述

  任何与艺术相关的作品都有风格可言,有些是以历史背景来分类的,如巴洛克风格以及后现代风格等等;有些是以个人色彩来分类,如莱特风格或罗丹风格等等;也有些更细微的分法,是以创作者个人不同时期为基准,如画家毕加索的蓝色时期与粉红色时期等等。对风格的探讨,研究者一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大体上的共识为,风格是作品在外表形式上,利用共同的元素和固定的手法,而达成许多类似的组合。

  建筑以其不同的艺术风格而被人们所认知。就世界范围的大文化圈的空间区域来划分,建筑有西方建筑风格、伊斯兰建筑风格、中国建筑风格、印度建筑风格和俄罗斯建筑风格等类型。就一个较小的地域范围而言,如较晚近的欧洲建筑,至少从中世纪晚期的哥特建筑,已可以分出法国风格、意大利风格、英国风格和尼德兰风格等地方性建筑的细微区别。在东亚文化圈中,中国风格、日本风格、朝鲜风格、东南亚风格又各不相同。仅以印度建筑而言,就有印度教建筑、印度佛教建筑及印度伊斯兰教建筑等风格上的差别。而传统中国建筑,不仅有民族的差异,如西藏建筑、新疆建筑、西南少数民族建筑等,而且有北方建筑、江南建筑、岭南建筑和荆湘建筑等的区别。风格的另一种含义是把某个时代的重要文化标志、审美对象的美学效果等诸多因素集结在一个概念之中。我们说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以及国内正在盛行的“欧陆风格住宅”等等,都把一定历史时期的主要的或大量的建筑物所显示的特征,用风格二字概括。这类“风格”的说法,可以是一种简单的年代问题,可以被认为是一套规范形式的应用,也可以专指某一时代的一种共同审美追求。

  2 .西方建筑风格特征分析

  在西方中世纪,先后经历了早期基督教建筑、罗马风格建筑、哥特建筑等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漫长的中世纪结束后,又先后出现了文艺复兴建筑、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建筑,还有以繁褥琐细而著称和洛可可建筑等不同风格。18 一19 世纪期间,一方面出现了专门复兴古老风格的建筑潮流,如希腊复兴建筑、罗马复兴建筑及哥特复兴建筑;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将各种建筑风格作标签式的拼贴处理的所谓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从时代风格来看,古希腊建筑具有宁静典雅的风格,它与同时期的雕刻一致,甚至可以说,古希腊建筑具有当代雕刻的风格。我们看到不同的希腊神庙,便感受到形式(造型)上的一种特定风格,因为它们不但具备了古典柱子、嵋梁、山墙、阶梯等共同元素,更因为这些共同元素是以一套建立在数字上的类似比例关系作为组合的手法,才使得它们得以成为一种建筑风格。哥特建筑具有神秘朦胧的风格,它也与同时期的雕塑、绘画一致,甚至可以说,哥特的雕塑、绘画具有当代建筑的风格。现代西方建筑强调体量对比,造型简洁,突出空间组织,也与当代的抽象雕塑、绘画,以至文学、音乐是一致的。具体来说,罗马式建筑的特征,一般是在窗、门和拱廓上广泛采用半圆形拱顶,以这种桶状拱顶和交叉拱顶作为内部支撑,可使建筑物牢固而美观。这种建筑艺术风格已被广泛用于桥梁、高架渠、大圆形竞技场以及凯旋门等建筑中。哥特式教堂保持了罗马式的十字形建筑平面,但它用尖的和斜脊的屋顶代替了罗马式的圆顶,在墙壁外面用大石柱加固墙壁,以承受斜脊屋的横推力。教堂内部是似框架式的结构柱,窗子占满了支柱间的整个面积,而支柱又全部由垂直线条组成,筋骨嶙峋,几乎没有墙面。哥特式建筑的外表形高而直尖,显得巍峨飞耸,直插云天,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的特殊建筑风格。洛可可建筑不追求所谓的排场而求实惠,关心的是方便和舒适,精致的客厅和亲切的起居室代替了豪华的沙龙,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并没有简单地模仿或照搬希腊或罗马式样,它在建筑技术、规模和类型上以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型装饰,都体现一种秩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这种建筑风格已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厅、行会大厦、广场与钟塔等建筑中。巴洛克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的常规,采取了双柱或三柱为一组的节奏不规则地跳动的形式,开间变化很大,突出垂直分划,墙面作为深色的壁案,有意造成反常出奇的新形式,并且喜欢大量地使用壁画和雕刻,常常将人体雕塑渗透到建筑中去,以显示富丽堂皇的形象。

  3 .中国建筑风格特征分析

  相对于西方的建筑形式而言,中国的建筑风格也为人所熟知。中国建筑最主要的部分是屋顶、柱梁和台基、而通常有几种主要的种类和组合方式,使不同的房屋在外表上有统一的风格。建筑既有不同的用途,它们给人的艺术感受也就各不相同,欣赏时应该加以区别。宫殿、寺观庄严神圣,犹如肃穆、缓慢的庙堂音乐;纪念性建筑物崇高、伟大,犹如气势磅礴的进行曲;园林建筑清新隽永,犹如行云流水的抒情小调;江南农村建筑青砖黑瓦白粉墙,犹如山歌村笛。能够听出不同的节奏旋律,品出不同的艺术韵味,方算是领略了我国各种古建筑的风情。

  人们常说,汉魏质朴,隋唐豪放,两宋秀逸,萌清典丽。这些风格不但概括了当代的建筑风格特征,也适用于概括绘画、诗词、书法和工艺美术。至于地方的和民族的风格,更是建筑富有艺术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现存的明清时期建筑,就可以明显地区分为北方、江南、岭南、西北、西南等地方风格,以及蒙、藏、回、维、壮、瑶、侗、黎等不同的民族风格;而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民族风格,它们表现出的气质、韵味,以及某些特有的装饰题材手法、构图比例式样,都与当地其它艺术一致。地方的和民族的艺术风格,是该地区、该民族人民审美心理结构的反映。这种心理结构是长时期生活实践,包括审美的和艺术创作实践的积累,具有相当牢固的传统性和保守性。图它们在各种艺术创作,以至整个生活的价值取向方面都要顽强地表现出来。另外,性格与建筑类型基本上是一致的。比如中国古代建筑,宫殿、坛庙、寺观、陵墓、住宅、商店、作坊,基本风格是一致的,形成统一风格的母题是相同的,但它们的性格有差异,这差异就在于另外一些母题不同,比如宫殿寺庙用琉璃瓦,而民居商店绝不会用;佛教寺院常有佛塔,没有佛塔的也有另外一些标志物(如影壁、牌坊、香炉、石碑等),绝不会与衙署府邸等世俗建筑混淆起来。现代建筑功能复杂,类型比古代要多,正是因为有一些非此莫属的功能性符号,才使得现代建筑也应该有很鲜明的性格。

  4 .造型风格美的内涵

  建筑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既有美学上的共性,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以其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都是以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来感染人的。建筑造型利用建筑自身存在的某些规律,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满足建筑的功能目的要求,综合反映建筑的空间处理、环境布局,构成完美的建筑形象。建筑的造型风格是人们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自然形成的,由点、线、面等形式要素组成直观的形象。它是一种艺术观象,具有一定的特征。周建筑作为一个巨大的物质实体,它的造型给人以强烈的直观感受。任何建筑,只要它置立于大地之上,它就不可能是抽象的二次元“面”,也不可能是抽象的一次元的“线”,更不可能是抽象的零次元的“点”。它势必呈现出长、宽、高三度空间。如果构成了序列,它又渗人了第四度时间的因素。如果这些形式要素结合建筑实践具体运用,就可以成为完美的形式和美的风格。比如,美国现代建筑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该建筑座落在美国匹茨堡市郊一个风景幽美的山润溪谷中。那里林木扶疏、山石峋嶙、泉水涂涂,建筑环境得天独厚。建筑本身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抽象的形式美法则,由竖直的烟囱、墙壁及水平的挑台等组成高低错落、纵横穿插的几何形体,对比十分强烈,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作为一幢现代建筑,它不仅体现了“回归自然”的环境意识,而且展现了一种由简洁的点、线、面要素构成的、生动有趣、赏心悦目的造型美。“流水别墅”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说明了一切优秀建筑的造型美,都是综合了各种形式美法则浑然一体的。如果只有外立面的美而内部空间关系紊乱,或是本身比例不错而整体尺度失真,这样的建筑是不能给人以美感的。从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人类对造型风格美的追求留下了辉煌的成就。造型风格不仅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比如,古希腊建筑亲切明快的风格,反映了奴隶制城邦社会民主开朗的生活。古罗马建筑雄伟豪华的风格,则是奴隶主穷兵默武、骄奢淫逸的生活写照。中世纪哥特风格的基督教堂,以它们高耸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光怪的装饰,既显示出了教会的极端权力,又展现出市民力量的勃兴。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只要历史在前进,建筑造型风格的变化就不会停止。同样,其审美感受和社会生活的功能也将继续发挥作用。

  5 .建筑风格反思

  建筑风格是建筑艺术最敏感的一种现象,也是争论最大的一个课题。事实上,基于自然、功能、技术等物质因素而出现的形式,可以给建筑风格以重大影响,但最终形成风格特征的核心还是符号的鲜明性。一座最普通的楼房,即使是最平庸的建筑师使用最平庸的建筑处理手法,只要母题运用恰当,或母题的特征鲜明,也会赋予它一定的风格特征。比如,加几个玻璃亭子,就有中国风格;窗顶做成曲线尖拱形,就有伊斯兰风格;前面加一排西方古典柱式门廊,就有欧美风格;女儿墙加檐口饰带,就带有西藏风格。又比如,布局对称、树木修剪,再加喷泉雕像,就有西方园林风格;布局曲折,亭廊委婉,再加假山曲水,便是中国园林风格。现代建筑否认建筑具有艺术风格,主张形成自然地由功能、技术产生。实际上没有一座建筑的形式是这样“自然地”产生的,它们总带有某些功能的风格特征,总有一些特殊的母题,哪怕是最“纯净”的一个钢架玻璃盒子式的建筑,它那大面积的玻璃并不是全部功能所需要的,它就是一个母题。这母题代表着现代结构、材料和技术的成就,因此它也不可能只是空前绝后的一座建筑,而是普遍存在的“现代”风格。

  在建筑学术语中,“风格”是最被滥用的词汇之一。建筑的民族风格并不是靠主观臆造出来的。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从传统当中跳出来,接受新型的材料,充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满足民族特色的习俗,这样,才可能呈现出民族气质的时代精神来。如果现在还老想着苏州园林、北京故宫等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那么只能说是守旧。因为红色柱子支着金黄瓦顶已不适合于这个时代了。笔者认为,一座城市不能硬逼出一种风格来,应该让它自然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实行的是木结构体系,又要做到一定的跨度和良好的排水,所以采取“举”的办法,举出一个大屋顶。而我们现在可以运用现代技术作出百米的跨度,又何必硬搬出个大屋顶,用钢筋水泥把木椽子仿制得惟妙惟肖呢?再说,就是把一个完美无缺的大屋顶原封不动地搬到一个几十米高的建筑上去,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比例协调。由此可见,在追求建筑民族化时,不能只注重外部形态。密斯· 凡· 德罗曾强调:“只有当内部充满生活,外部才会有生命”。这说明了内部空间的重要性。建筑物主要是为人们所使用,功能上的实用性应首先考虑,其次才是艺术性。所以,我们应更多地探讨如何处理与我们更密切的内部空间,让内部空间决定外部形式,从而反映民族风格。

  6 .结语

  概而言之,一座建筑的风格,如同一件器物的装帧,赋予建筑以时空的归属,表述建筑以不同的特征,展示建筑以独特的性格,确定建筑以特定的身份,传达建筑所内蕴的情感。中国建筑师有着广阔的创作舞台,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创造有中国特色现代建筑的时代潮中奉献出更多更好的建筑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黄绳.《 建筑设计学》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 7~27

  2. 潘谷西等.《 中国建筑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 128 ~143

  3.车轮.《 建筑造型主义与形式美》 .陕西建筑与建材,2004 ( 8 ) : 1~ 2

  4. 谢浩.《 建筑艺术中的象征表现性》 .广西城镇建设,2004 ( 4 ) : 20~ 21

  出自: 《科教纵横 》 2010年7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