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民俗钩沉——郫县三道堰的庙宇和庙会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民俗钩沉——郫县三道堰的庙宇和庙会

  解放前三道堰街上共有庙宇7座。河南岸街上,从场口起,头道栅子旁边有(南)观音阁,供奉地母娘娘;“横街子”中间有紫云宫(实际上是陕西会馆),“横街子”转拐处有文昌宫,供奉文昌菩萨;永定桥南桥头下首,往河边走有一道栅子,栅子旁边有一座小小的镇江王爷庙。河北岸街上先往东,再往北的老街上,有关帝庙,供奉关羽;有火神楼,它并没成为“庙”,只是一座楼,而且这座楼横跨在街道上,街道从楼下通过,楼上供奉火神菩萨;火神楼外右边,有(北)观音阁,供奉观音菩萨。

  以上庙宇,除(南)观音阁、火神楼和镇江王爷庙外,其他4座庙宇都建有固定的戏台,称为“万年台”。加上街上各会馆的“万年台”,三道堰街上的固定戏台有六座。解放前的三道堰,有时会同时有两个戏班唱戏,几乎天天有戏看,十分热闹。

  三道堰乡下,还有观音堂、张家庙子、王爷庙、秦家庙、李家庵、文武庙、青塔市等十来座庙宇。

  有庙宇,当然就有庙会。

  一、大明国母张娘娘出驾

  三道堰的庙会中,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端阳节张家庙子的庙会。张家庙子不在街上,在西街外约一里路远的乡下。从前每年三道堰的端阳会,张家庙子都要风光一回:庙内供奉的“大明国母张娘娘”被众信徒簇拥着巡行全镇四条街。可以说,“大明国母张娘娘出驾”是从前三道堰端阳会的重头戏,是群众最爱的游行队伍。

  这个庙会的形成,有它的历史政治背景。

  据说,道光末年,三道堰有一个姓张的有钱人,在这里修了一座小小的家庙,称为张家庙子。庙内供了一尊女菩萨,叫张娘娘。张娘娘的像身和其他庙子里的泥塑菩萨(叫“坐身”)不同,是木雕的“行身”,“行身”的好处是可以搬动而不致损坏。奇怪的是,头年修好庙子,第二年就有许多人来朝庙会,给张娘娘烧香、挂红,说张娘娘灵验的很,求子得子,求财得财。第三年,就有许多善男信女,在三道堰端阳会这天,用轿子抬着张娘娘的“行身”,以鞭炮彩旗开路,在街上巡行一番,张娘娘的名声就越来越大,“张娘娘出驾”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了。更为奇怪的是,辛亥革命后第二年的端阳会上,张娘娘出驾时,驾轿前挂出一条横幅,写的是“大明国母张娘娘”。修庙的张姓人这时才说明真相:他们的祖先是“哥老会”(后来叫“袍哥”)的人,修庙子供张娘娘,组织“娘娘出驾”,是隐讳地宣扬袍哥“反清复明”的主张。为什么娘娘姓张呢?也有其出处:据《明史·后妃列传》记载,明朝仁宗皇帝的皇后姓张。姓张的袍哥借同姓张这一点,以修家庙为名供奉大明皇后,暗中表达反清的意志。民国成立后,三道堰的袍哥码头就公开出面组织每年端阳会的“大明国母张娘娘出驾”活动,甚至把农历五月十三在关帝庙举办的每年一次的袍哥例会单刀会,也提前到五月初五端阳会这天来举行。端阳会这天的“娘娘出驾”就更搞得有声有色的了。特别是癸亥年涨大水的第二年,办端阳甲子会,全街各店铺张挂彩绸,把街道的上空都遮完。每家门前都挂上彩灯,各式各样,争奇斗异,空前热闹。

  端阳这天,早饭后,张家庙子锣鼓喧天,鞭炮声不断,张娘娘起驾了。

  这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最前面是鞭炮队,二三十人手举长竿,竿上挂一串长长的鞭炮,边走边放,鞭炮的数量要保证从起驾到巡行完毕回庙,炮声不断。沿途空气中弥漫着炮烟,充满了火药味儿。紧跟在鞭炮后面是旗幡队,二三十面彩旗飘飘扬扬,壮观而热烈。其后是两组锣鼓队伍,一组是川剧锣鼓,打川剧的曲牌;一组是地方乐器闹年锣鼓(俗名叫闹年响器),打的是闹年锣鼓的曲牌。两组人马有时一齐敲打,各打各的曲牌,川剧锣鼓想凭乐器的洪大音量来压倒对方,闹年锣鼓想凭自己的快节奏和群众爱听来胜过对手。有时他们又你打一支曲牌,我打一支曲牌,比谁的曲牌多。闹年锣鼓的曲牌有《双梅花》、《闹八仙》等,川剧锣鼓的曲牌有《帽子》、《水洞》、《二杆子》等,花样百出,打得震耳欲聋,热闹得不亦乐乎。他们往往不分胜负,最后以《长槌》曲牌宣告停战。唢喇队在后面不敢跟得太紧,怕锣鼓声掩盖了自己优美的乐曲。这支乐队由12支唢喇组成。他们不管张娘娘是“出驾”还是“出嫁”,总之把用于结婚的曲子吹个遍,翻来覆去吹,什么《迎花轿》《闹洞房》,吹得围观的群众深受感染,心潮激荡。

  最受喜爱的是紧跟其后的、由民间宗教团体“五阴会”组织的“五猖”队。二三十名青年男子化妆成“五猖”鬼,他们全是一副厉鬼模样:蓬头赤发,耳发上竖,青面獠牙,血盆大口,上身赤裸,短裤光脚,两手叉腰,阔步缓行。最耐看而又最恐怖的是,他们人人腹前有一把刀从肚脐眼处杀进腹中,只剩刀把露在外面,杀入处肠子冒出,鲜血淋淋。而刀尖又从背后腰部刺穿出来,刀口处照样是冒出肠子,鲜血淋淋。而“五猖”们却个个毫无痛苦的样子,因为刀穿肚腹是假装的。他们是当时三道堰的男孩子心目中真正的英雄,是崇拜的偶像,孩子们要紧随着这些偶像走完游行的全程。“五猖”之后是鬼神队走着“高脚灯”(高跷),一共5排,每排两名鬼神。走在最前列的是“牛头”和“马面”,二神边走边东张西望,滑稽可笑;第二排是黑无常和白无常。黑无常俗称“鸡脚神”,脚如鸡爪,黑衫黑裤,披头散发,面色惨白,一条鲜红如血的长舌吊在胸前,十分吓人;白无常俗称“吴二爷”,白衫白裤,白面红舌,披发吊眉,面目可怕。据说二神的职责是奉阎王之命到阳世间捉拿作恶的人。他们都是一手执令箭式的木牌,牌上写的是“正在拿你”,另一只手提着铁链,抖得哗哗哗地响。铁链的另一端拴着一个被捉住的“恶人”,跌跌撞撞地跟在二神后面,做出十分害怕的样子。这两位凶神有时会故意踩着高跷,向两旁围观的人群跨过去,围观的男女老少都会被吓得齐向后退,人群中会爆发出一阵惊恐而又欢乐的尖叫声。第三排是两位掌握“生死簿”的判官。二神红发黑脸,一副铁面无私的面孔。他们都是一手执“生死簿”,一手执笔。他们用笔在“生死簿”上一点,就决定了人间善人或恶人的寿夭,无论是帝王还是小偷,在他们笔下一律平等。第四排是巡方夜叉,红发红须,蓝脸白鼻,血口獠牙,狰狞可怖;手执三尖刀,耀武扬威。不知是什么原因,组织者把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安排在这列队伍里面,而且走在最后。二老白发黄袍,慈眉善目,踩高跷的步子比前面的鬼神小一些,碎步缓行,步履安祥,一副和事佬的模样。接着走的是“挂灯会”的信徒组成游行队伍,由二三十个青年男子组成,每个人都是头缠黑巾,脚穿草鞋,不化妆;穿黑绸长裤,裸着上身,身上挂着七盏小灯:两个乳头上各1盏,双臂外侧各挂一盏,两肩胛骨处各挂1盏,黑头巾正中挂一盏,小灯是用细细的弯针刺入皮肤挂上的。他们双手臂呈八字伸着,手中握着有龙头的木条,木条的另一端叉在腰间,龙头上挂一盏灯。他们不说不唱,神情凝重地缓步而行。“挂灯会”是三道堰、马街、彭县太平场、新繁公义场一带的民间宗教团体,主张禁欲,该组织成员声称不怕刀枪。

  最后才是主人公大明国母张娘娘的驾轿到来。轿前轿后各有二三十名信女护驾,他们分别走在轿的两边,各成一行。每人手里都执着一支竹筒划破成条的响刷子,边走边摇,边摇边念诵经文。驾轿由8人抬着,轿中端坐着张娘娘的木雕行身,身上披着许多红绸或红布,不像个六根清净的女菩萨,倒像个披红着彩的宫中丽人。娘娘所到之处,围观群众中的妇女们不住地诵念“阿弥陀佛,菩萨保佑”,有的当街下跪叩头,虔诚得令人感动。北观音阁的观音娘娘,也在她的信徒的簇拥下,跟在张娘娘之后游行。

  张娘娘在鬼神的护送下,被善男信女簇拥着,游完三道堰的4条街、6个场口之后,就算完成了她一年一度的巡视使命,然后返回张家庙子,在两三个尼姑的陪伴下,等待来年端阳节再风光一回。

  接下来,是三道堰端阳会的第二场大戏:在波浪滔滔的柏条河里,数百游泳高手抢鸭子、抢尿脬,一场混战。大河两岸,人山人海,挥汗成雨,欢声雷动,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二、程家船文武庙一年两庙会

  程家船,现在是三道堰镇程家船村的村办公地,小小的地盘,并不热闹的“幺店子”式的地方,可是在几十年前,这里却是一个非常热闹的交通要口,一个川西坝子闻名的袍哥码头,一个一年有两次庙会的繁荣之地。

  程家船何以得名?据民国26年重新建桥(原桥在毗河作战中被邓锡侯的军队烧毁)时的碑文说,很早以前,徐堰河在这里没有桥,而是“程氏造舟”以渡南来北往之人,故名“程家船”。有了渡船,这里就成了主要商道:南面大邑、邛崃一带的农副产品,如粽绳、竹麻、木制农具等经这里渡到北岸,运往广汉、什邡一带;而北面的中江挂面,连山水果等经这里运往川南。交通的发达,使程家船闹热起来、繁荣起来了。后来,当地乡绅集资修了一座木桥,交通就更加便利,集市就更加繁荣了。

  程家船市场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多,一些民间活动也在这里开展起来。

  最初,农村春耕前的农业生产资料交易集市在程家船形成,慢慢的就成了习惯,在正月十八、十九、二十这三天,程家船举办春耕生产资料交易集市,叫春台会。有了集市,就有唱戏的来凑热闹,来程家船的,年年都是木偶戏,连演三天,更增添了热闹气氛。不知从哪年起,一个叫“抢童子”的民间活动,在“春台会”的最后一天,即正月二十日,在程家船举办起来,而且一年比一年办得闹热。

  从规律上讲,庙会的产生,一般都是先有庙,后才有会;而程家船却与众不同,这里是先有会,后才有庙。

  年年正月二十都要举办抢童子活动,原有的一个坝子,逐渐满足不了既要办“春台会”、又要演木偶戏、又要抢童子这三项活动的需要了,并且,抢童子是为无子嗣的家庭送子息而举办的,而有无子嗣并不是世俗的什么活动就能决定的,决定权在神的手里,具体地说,在专司子嗣职责的娘娘手里,于是,程家船的“抢童子”活动,有了修娘娘庙的需要。农村群众对修庙宇热情很高,集资、修建都搞得又好又快,不到半年,庙修好了;不到一年,娘娘的“行身”(能移动的木雕像)就作好了,因时间紧迫,娘娘最初的衣服是雕匠画的。当地的一位私学老师给这位娘娘取了个名字叫“广生圣母”,那“广生”二字,是专为“抢童子”取的。

  后来,程家船袍哥码头也要修一座自己的庙子,来供奉自己的神灵关羽,于是就在“广生圣母”殿的右边修了一间关圣人的的祀殿,再后来,当地信佛的善男信女们,又集资为自己的观世音菩萨修了一座祀殿,修在关圣人祀殿的右边。于是这座庙就成了并列三间祀殿的建筑:中间是关圣人,左边是广生圣母,右边是观音菩萨。程家船人称这座庙叫“文武庙”。不久,又修了一座戏台,便于唱川剧大戏。木偶戏已满足不了旺盛的娱乐需求了。

  在徐堰河边,还有一座镇江王爷庙,不知建于何时。

  从此以后,程家船的文武庙一年要办两次庙会。一次是“春台会”,最后一天正月二十“抢童子”;一次是农历五月十三的“单刀会”。

  农历五月十三日这一天,程家船袍哥码头在文武庙正中那座供奉关公的“武庙”前举办盛大的集会,会场上大排香案,张灯结彩,欢宴从江湖上来的各地袍哥朋友,同时,按组织规程论功行赏,栽培提升,接纳新的袍哥成员。戏台上唱的都是袍哥喜爱的川剧,剧目有《单刀赴会》《聚古城》《虎牢关》《辞曹挑袍》等,都和关公的故事有关。

  同一天,右边观音殿里的观音菩萨也不空闲,在袍哥码头的组织下,善男信女们也来凑闹热,把观音的行身抬出来,搞一个如三道堰端阳大明国母张娘娘出驾巡行一样的“娘娘出驾”活动,民间宗教团体“五阴会”组织的“五猖”鬼游行队伍,有青面獠牙的夜叉、有红舌长发的吴二爷和鸡脚神,有利刀穿腹、肠出血流的鬼卒,有不住地口念佛经的居士婆婆等等。香烟缭绕,鞭炮不断,热闹非常。

  “单刀会”又叫“文堂子”。程家船袍哥码头有时还举办“武堂子”聚会,即聚会时袍哥们身上都带着“炮火”(手枪)。开完会出会场时,每个人都要打几枪以示袍哥之威,叫“打威武炮”。程家桥袍哥的武力雄厚,所以大爷张益三在某年徒众们为他祝寿的聚会上,敢于说这样的话:“哪个敢欺我的兄弟伙,我拿几千‘棍子’跟他打明仗。”果然,有一年三道堰袍哥码头的红旗管事“五梅花”痛打了他的管事,他就运了几桶洋油到三道堰,宣称要火烧三道堰,后经各方出面调停,此事才平息下去。

  解放后,崇兴乡乡长束世荣把程家船的文武庙和戏台拆了,用来修青杠树小学。

  1952年,程家船在胡宝善的组织下成立了全乡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1954年,又成立了全乡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郫县行政区大规划,程家船划属三道堰。推广杂交稻后,程家船率先制作杂交稻谷种,村民收入大大提高,先富起来。

  三、青塔寺——中共郫县第一个支部的诞生地

  三道堰有一座寺庙叫青塔寺。

  青塔寺是一座佛家寺庙,至今仍香火兴旺。但是,它并不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寺庙,而是中国共产党郫县第一个支部的诞生地。

  1927年6月,中共川西特委会派遣原内江县特别支部的支部书记黎静中(又名黎冠英、黎灌英)和党员吉觉生到郫县来开展农民运动。那时,袍哥大爷张云卿担任安定乡(含现在的新民场和三道堰)乡长,他在青塔寺办了一所“青塔寺团练学校”,自任校长。黎静中和吉觉生到郫县后,在青塔寺团练学校任政治教官。同年7月,在学校内建立了中共郫县支部委员会。同年10月,成立了中共郫县特别支部委员会,黎静中任支部书记。

  中共郫县特支以青塔寺为据点展开农民运动工作,开办了农民夜校和农民政治训练班,课程有《列宁传》等。同时发动群众,建立农会,成立妇女协会,兴办女子学校,建立理发、独轮车等手工业工会10多个。其中“独轮车”工会扩大到雅安、大邑等地,并于1927年年底建立了“川西南独轮车工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中共郫县特支以青塔寺为据点,领导农民开展各项活动,提出“实现耕者有其田”、“人均平分土地三亩三”等斗争口号,声势浩大。为中共郫县地下党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郫县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荣的一页。

  青塔寺里的和尚在解放后从未离开寺庙。现在,青塔寺已恢复了“朝庙”的旧例: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是小朝庙,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和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世音的生日,是大朝庙。每逢朝庙日都有一二十桌人吃“斋饭”,香火颇旺。

  四、秦家庙

  秦家庙在三道堰和郫县之间的公路边,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寺庙,庙内菩萨众多,最出奇的是后殿里的陈娘娘脚踏一头小猪。该庙的庙会期在农历三月三日,十分热闹。有一年还抢过“童子”。(详情见本书《“风水”宝地秦家庙》)

  五、南北两个观音阁

  三道堰街上从前有南北两个观音阁,北观音阁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木雕“行身”,每到端阳节,就和张家庙子的大明国母张娘娘一起出驾巡行,风光一回。南观音阁供奉的是地母娘娘的泥塑“坐身”,农历每年的十月十八,是地母的生日,叫“地母会”。众多善男信女要来给地母做生,烧香磕头,披红挂彩,非常热闹。

  六、文武庙

  程家船有一座庙叫文武庙,可是只有关羽(武)没有孔圣人(文)。此庙并列三间房屋,三个殿,三个神。正中是关羽,左边是“广生圣母”,是专门给人送儿子的神,右边是观音娘娘。

  文武庙每年有两次庙会。

  第一次是农历正月18—20日的“春台会”。这次庙会的主要活动是“抢童子”。(见本书《程家船抢童子》)

  第二次是农历五月十三“单刀会”,是程家船的袍哥们的盛大节日。这天,观音殿里的娘娘也要出来凑闹热,在善男信女们的簇拥下出驾上街,去风光一番。(详情见本书《程家船一年两次庙会》)

  从前的庙会,一般都在农历的正二月间,这和农耕季节有很密切的联系。一是正二月间正是农闲,农民才有空闲朝会;更为重要的是,清明节快到了,春耕生产就要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前要作好准备,特别是购置必需的农具,所以每个庙会都是一个大型的农业生产资料的交易场所。因此,客观地说,从前的庙会,它的积极因素是大于消极因素的。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