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布达拉宫
朝圣布达拉宫
李宏川
参观布达拉宫,我始终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
正逢南方酷暑,我们一行五人乘飞机从成都抵达拉萨,为预防高原反应,大家先在宾馆休息了几小时,直到晚上7点才去了布达拉宫广场。此时的拉萨依然是艳阳高照。屹立在市区西北红山上的布达拉宫犹如盛开的莲蕊,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看到曾经梦里千回百转的神圣佛教殿堂,我心情激动,忐忑恍惚。
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当时称红山宫。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解体,红山宫逐渐荒废。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三年后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并将政权中心移至于此,从此,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居住和进行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公元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摄政第巴·桑结嘉措为了让工程顺利进行,将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的消息隐藏长达13年之久。因此,公元1693年布达拉宫重建工程结束后,落成纪念碑只得以无字碑的形式出现。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位期间,又在白宫东侧增建了东日光殿和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1934~1936年间修建的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与红宫结成统一整体。至此,布达拉宫重建和增扩工程全部完成。
次日早晨8点,我们就赶到布达拉宫入口处,许多游客已排着长队在等候。身边有川流不息的人流,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满脸稚气的孩童,他们一色“高原红”脸庞,身着长袖、宽腰、大襟的藏装,嘴里虔诚地诵读六字真言,手中转动着大大小小的经筒,围绕布达拉宫缓缓而行,他们既是来朝圣,也是来圆心中的梦。
经过严格的安检,我们进入宫墙内的山前部分,这里叫作雪城,分布着原西藏政府噶厦的办事机构,此外还有作坊、马厩、供水处、仓库、监狱等宫廷辅助设施。过了验票处,才真正进入布达拉宫,我们由无字石碑起,经曲折的石铺斜坡路,直至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并由此通过厚达4米的宫墙隧道进入大殿。阶梯不长,但由于高原反应,我们却爬得气喘吁吁,格外艰难。一路上,只见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红、白、黄三种色彩对比鲜明,交相映辉,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格局,充分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在半山腰上,有一处约2000平方米的平台,名曰德阳厦,是历代达赖观赏歌舞的场所,四周有木质围楼可供宫中僧众观看,而达赖和贵宾则可以从议事厅直接到专门的阳台观看。
穿过德阳厦,由扶梯而上经达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此处就是历代达赖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白宫内还有达赖喇嘛的生活起居处以及议政、会客等场所。室内光线迷离,弥漫着浓浓的檀香和酥油味,每个拐角处都有一位僧人在轻诵经文,游客悄然行走其间,安静而肃穆。
红宫主体为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佛殿。达赖圆寂后,按照藏传佛教的规定,要享受最高规格的塔葬。除六世达赖喇嘛,五世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全部安放在布达拉宫的红宫内。据传,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4岁时入主布达拉宫,但他始终未能忘情于世俗生活,并以亲身感受创作了大量诗歌。“在那东方的山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未嫁少女的脸庞,浮现在我的心上。”这样的情歌就是出自六世达赖。康熙三十二年(1693),仓央嘉措因陷入西藏的政教斗争,被清廷废除,解送北上,道经今青海湖时,夜中遁去,不知所终。布达拉宫里惟一保留有六世达赖喇嘛遗迹的地方,是他曾经的寝宫——德丹吉殿。
行走在布达拉宫内,我们却没有了在外面呼吸困难的感觉。原来,宫殿的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节空气。这些设计,如同人工空调一般,使宫内温度适宜,氧气含量充足。
一路上,导游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布达拉宫内珍藏的各类历史文物和工艺品数量繁多,有几千余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塑像、上万幅唐卡,还有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籍,还有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器、玉器、锦锻品及工艺珍玩,这些文物绚丽多彩、题材丰富,集西藏宗教、政治、历史和艺术诸方面于一身。可以说,布达拉宫是“西藏历史的博物馆”。
这个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以它浓浓的宗教氛围和藏族文化特色,默默地承接着游人惊奇的目光和虔诚的致意,让我们犹如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出自: 《丝绸之路 》 2010年21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