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那漠探古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冼世棠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那漠探古

  冼世棠

  岗美镇土地肥沃,水道交通便利,古文化遗迹较多。据《阳春县志》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吴国孙权,以高凉西部都尉辖地置高兴郡,统领五个县,郡治在今阳西县境,设置莫(漠)阳县,县治就设在今那漠村境内,从此这里便日渐繁荣。近日,我随人在那漠这一带地方三次探索了古茶场、古陶瓷窑、古寺宇等文物,领略了这三古的轮廓,经整理,以飨读者。古代茶场

  岗美的古茶场,阳春县志记载不详,可以说鲜为人知。我在那漠住了三天,一位爱好易学地理的颜崇琨先生,为我拿来一本手抄笔记,记录了不少这里的古文化、古迹,资料来源是古代《广东佛经》一书。从书中得知,在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由当时的翁涛洁、麦昌精、许兆泉三姓为富户人家,在岗美那漠,开发丘陵山坡作茶叶基地,从那漠茶口到马水南山分界,长约20多公里,宽10多公里,大量种上了茶树。所植的茶树有两种,一种是取叶制茶,另一种是种树取果榨油。出产的茶叶、茶油,除国内销售外,还通过阳江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东南亚。

  我很想在这里找出几棵古老茶树,以观其貌,但时迁日异,无处寻觅。可是这里以茶字命名的地方很多,什么茶山、茶口、茶坳、茶亭等等都有。古代那漠这样大规模的种茶基地,必然有制茶叶和榨茶油的作坊,但时代久远,也未曾觅到,只待后人发掘。古陶瓷

  岗美的陶瓷业是始于唐朝,兴于宋、元、明、清四个时代。据《阳春县志》记载,位于岗美镇新埠村缸瓮埇河边的杯岗、瓦窑岭一带方圆5000平方米,有宋朝陶窑二三十座。1983年县文物队到此试挖了一条窑,挖出100多件残缺的陶器物,计有陶壶、陶罐、陶盘、陶网坠、陶坛、龙首、龙勿、陶简等,其型状花纹釉色与粤东潮州在笔架山宋窑出土的器物一模一样。

  岗美蛤山宋代陶器遗址,面积1300平方米,皆为龙窑,所烧制的器物也是陶器,盆、壶、罐、盅等器物,与在岗美镇新埠出土的陶器相似。

  岗美河邦陶瓷窑遗址(即今那漠村民委员会境内),方圆四五千平方米内的山坡和溪边,就发现了宋代的陶瓷器遗址有十几处。在化龙寺附近1公里多的范围内,就有多处的宋代陶窑、砖瓦窑、瓷窑遗址,在化龙寺的东边离寺四百米的坑边就有一处窑址,但被人建猪舍埋没,陶瓷残片随地可拾。岗美那漠陶瓷器的发展《广东佛经》一书记载,在宋代绍兴五年(1135年),由开发茶业的翁姓大户兼开发陶业,烧砖瓦陶器等。在这里我们数人收集到残缺陶瓷器,有各种瓷碗、瓷碟、瓷杯、瓷瓶和陶钵等残缺遗物。完整的古陶瓷必然还深藏窑内,若然有识之士,有经济能力者进行发掘,让它出土,重见光明,其意义甚大。

  岗美在宋朝以来,以陶瓷为中心的工业,以茶业、粮食为中心的农业,以商业为中心的两大埠头,即那漠埇口埠头,那时商船十里,北上南下非常活跃,通过这些商船把产品销向四方。后来又在西南面,开发了新埠埠头,商业则更加活跃,反过来又推动陶瓷、砖瓦、粮食、茶业的发展。据清朝雍正年间《广东通志》记载:“广东陶器,宋代以阳春、阳江为最著,中外学者多有授述,故其名远播海外。”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岗美的陶瓷器是广东最有名望的产品,与阳江出产的陶瓷器一并销向海内外,古代外国学者亦有记述,成为当时的名产。当然这与阳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有密切的关系,值得我们继续发掘。但到清末至民国期间,岗美的陶瓷业跟茶业一样却逐渐衰退,茶场消失,陶瓷窑荒废。原因何在,也值得今人总结,以借古扬今。古寺宇

  岗美古寺庙也不少,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在那漠有一个观音寺,从宋朝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便开始建立。据《广东佛经》记载,在宋·绍兴二年,从外省来了一位尼姑,年近七旬,带来一尊观音陶制佛像,一对金钞(祭神乐器),单身而至,居住在那漠古代茶口村(今也叫茶口村),随身带来的还有一个活金头龟,一个竹制米筛,但不知其用意。这位尼姑住在茶口村,在群众来往较多的村口,朝暮摆设观音陶像,点燃香火、诵经念佛,声调时而慈悲为怀,时而欢乐有趣,向群众宣讲祛邪扶正、改恶扬善、因果报应的宗教道德文化,引起人们关注,不少人拿钱送米给她度日。她还懂得中草药以及艾火治病,治愈了不少群众的顽疾。据记载,有一小孩患急病,危在旦夕,几灶艾火被她救活,当地俚人更爱戴她,由在开发茶业的麦、翁、许三姓人家捐资,为她建了一幢房子作为居所,并立起观音像,让人朝拜。她死后也作为观音寺,人称“茶口观音寺”。

  光阴荏苒,历史又流转到南宋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麦、翁、许三姓大户,需要建一间大的观音寺作为精神寄托,便乘到佛山卖茶的机会,与佛山祖庙的主持联系上,由佛山祖庙派两位活佛来到那漠考察,看到现在的寺址,湖宽水洁,几个小山头被水环绕,形似鲤鱼,风光独好,便连说满湖活鲤,生气蓬勃,可在此建寺。那两位活佛回到祖庙向主持报告后,主持决定在此处建寺,作为佛山祖庙的辖属,由祖庙捐资40石田产作为寺产,长期使用。并派来主持一名、祝师一名、尼姑五名开展工作。观音寺又从茶口移到“五鲤游湖”这地方建起寺宇两座六间,非常宏观壮丽,雕梁画栋,定名为“鲤山寺”,并运来观音六祖、七祖神像在此寺立起,从此朝拜者便从四面八方涌来。那些来此采购茶叶、陶瓷的商人,也登门求佛、烧香祈佑,每年盂兰节(七月十五)为祭祀日,从此这里便成为一方名胜。

  历史又到了清朝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当地人请来曾在阳春活动的清朝国师徐东风到本寺指导重修,寺修好后又改名为“化龙寺”,有一块石碑记载了这段历史。

  化龙寺历史悠久,对劝导世人遵道守德、改恶从善有一定的作用。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1945年至解放前夕,这寺竟然又成了地下党、游击队、粤中六团、八团的活动据点,他们常在这里住宿、开会、通讯,与那漠白土村游击根据地距离1.5公里左右,互相照应、里外共防,不少人而今也公认作证。当地群众要求把它申报为老区革命据点,以便利用庙会向广大青少年作为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教育基地及旅游基地,以提高岗美文化地位,促进经济发展。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