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通七年经幢拓本跋
唐成通七年经幢拓本跋
宗鸣安
唐咸通七年(866年)所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作八棱体,青石。高约140厘米,经幢下宽上窄,每面下部宽约14.5厘米,上部宽约12厘米。八面刻字,行草书,行约68字左右。
唐代是佛教兴盛的时期,当时寺院林立,信徒众多,特别是唐都长安城内外,大小寺院达百十数之多。在各个大小寺院内都树立着不少官方或信众捐舍的经幢,这些经幢的文字内容绝大多数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佛教徒认为《陀罗尼经》可以祛凶禳灾,保佑平安,特别是当你进入寺院朝拜时,《陀罗尼经》经幢上被风吹落的灰尘散落在你的身上,你就会获得佛的护佑。因此,唐代人极重视捐刻《陀罗尼经》。而那些无暇去寺院进香朝拜,及无缘抚摸古刻以求平安的人,则可借佛的灵性所化作千万身的《陀罗尼经》拓本,带给其以福祉,获得其心安。
此《陀罗尼经》经幢为唐咸通七年时所刻。“咸通”为唐懿宗李淮的第一个年号。其时已至晚唐时期,政治上虽已呈现出了没落腐败的景象,但在书法艺术上却展现出了更加成熟与自信的笔力。从目前传世的唐代经幢文字来看,大多数都是用行书体来书写的。唐代的这些行书体经幢与其他行书体碑刻相似,都是继承了晋人书写的特点,是“二王”书风盛行的结果。我们知道,自唐太宗喜欢并搜集晋代“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迹后,书法界便兴起了一股临习“二王”书法的高潮,并出现了不少此类书风的高手。如沙门怀仁、李邕等,而一般民间书手也多趋而习之,以为时尚。书法理论界称此现象为“世风影响书风”。但值得庆幸的是这种书风并未坠入低俗媚世的泥沼,却一直以一种清新自然、充满动感的姿态呈现给世人。欣赏与学习这种书体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无疑有一种净化心灵、安定身心的功效,它能使你的眼光变得更纯洁,书艺变得更秀美。
此经幢刻制的主人为刘公弁,其职官名首书“儒林郎”,这是唐代的文职散官名,即没有具体职务的官员。《续通典·职官·文散官》:“唐制正九品上曰儒林郎。”刘氏职务名后又书“上骑都尉赐绯鱼袋”。“上骑都尉”即“骑都尉”,此职在汉代时为统领骑兵的高级军官,唐以后成为勋官。《续通典·职官·勋官》:“唐制六转为上骑都尉,视正五品。”“鱼袋”即唐时五品以上官员随身所带放置鱼符的袋子,唐制五品官员衣绯色,并赏赐鱼袋,故称这种品级的鱼袋为“绯鱼袋”,也代表五品官员。由此可见,此石主人的最高官阶应为五品。此经幢文字最后一行“长安县龙门乡南造村”,这是经幢主人刘公弁的里籍名。“龙门乡”在今西安市西北方向,原地名今已不存,“南造村”今也无此名。在故龙门乡一带今存有“南皂河村”“北皂河村”,方位与唐时龙门乡南造村大致相同,或当时人以音同将“皂”字刻成了“造”,也有这种可能。
此经幢拓本20年前余即在长安城碑林门首下见过,原石曾归长安刘氏,后归东厅门安氏。传世拓本多为朱色,拓工精美,祥光照人,足可珍视。
责编 潇然
出自: 《收藏 》 2010年9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