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是什麽一回事(第29期)
除了念佛仍须守戒,戒规很多,普通在家的人必守五戒:一丶不杀生(不杀害虐待生命
)。二丶不偷盗。三丶不邪淫(夫妻合法正淫以外皆是邪淫)。四丶不妄语(妄语本指说谎
话丶讲大话而言,扩大来讲还包括造谣生事丶挑拨离间丶粗言咒骂丶秽语讥谤丶说谗谄媚丶
邪说淫语。不妄语亦即不讲丶不写丶不做难听伤他的言语丶文字丶行为)。五丶不饮酒(尽
量能不饮就不饮,若饮切不可喝醉,且不得藉故喝酒),除守戒外不要忘了实行「六度法」
来戒除悭贪丶絈恚丶愚痴丶放逸丶散乱丶懈怠丶积极行善。现在知道如何学佛,就要即时去
做,千万不要等到老年才学佛,因到那时熏染的恶习加重,更增加困难。若对於实践佛法或
研究佛学有疑难时,可请教比我们有成就的在家居士或出家法师皆可。(注二:念佛在求临
终往生极乐国土。人在断气後八个小时内,是受重业丶习气丶现念影响而前往六道或佛土,
若於此时,此人能自念佛,则蒙佛接引,往生极乐国土,若在此段时间内丶有数人在旁助念
,帮助他指引他念佛,则更有效。至於助念应注意的事项有三:一丶断气後在八小时内,不
要移动身体。二丶不要哭泣和嘈杂。三丶数人轮流替换,出声念佛,场所应肃敬)。
四 几种对佛教不正确思想的澄清,兹说明如下:
甲.佛法不是唯心论丶唯物论。佛法说「根(感官)尘(外界)和合而生六识」,以及
「心本无生因境有」等说法,说明人的认识是客观外界的反映,而非所谓「唯心」
。此外佛法就物的存在与思想的关系来说,而有五蕴丶十二处丶十八界等心物并说
的教理和即心即物丶心物不二等说法,那麽佛法好像是亦心亦物论。但因为心和物
皆变化无常,自性本空,那麽佛法又像是非心非物论。但要晓得佛法说心说物的目
的在使人破除主观的分别执着心和物,而归到客观的真实自性。
乙.学佛不是悲观主义式的消极逃世。人身是物,当然要以物来维持生命,因此学佛的
人,照样要食衣住行和谋生,生活上的基本要素很多都依赖社会的互助合作而得来
,处处和现实人生世界相系,若是逃避现实而不解决困难,这才是消极逃世。虽然
佛法说人生痛苦,那只是客观地叙述现象的事实,而後还提出建设性的脱离痛苦的
方法,并非破坏性的悲观主义。再者出家只是少数人发大心肯牺牲自己为了将来弘
法利生作准备,并非独善其身,而且六度和觉他的对象都是和世间发生关系,只不
过是对维持生命以外的物欲生活看得淡泊些而已,并没有要抛弃生存基本条件。出
世间的佛法和政治丶科学丶经济丶文学丶道德…等世间法都攸攸相关,所谓「佛法
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只是出世间佛法像是干,而世间法像是枝,两者是不可分
离,相辅相成;况且成了佛菩萨仍旧在宇宙中继续普度众生,这种作风更是积极,
并无消极逃世!
丙.佛教不是单纯的劝人为善。为善只是对治有碍成佛的不良思想言行,而且为善要有
大公无私和不求福报的忘我精神,所谓「无为而无所不为」「为而无为」,这样才
能帮助达到觉悟成佛的目的,为善只是辅助成佛的一种工具,并非究竟。若只为善
仍在六道内轮回,无法解脱。
丁.佛教不是神道设教。佛法是一种理智民主的信仰,是活生生地讲理性实践的应用的
学问,使众生皆能证悟成佛(众生皆有佛性故),并不是没有理论和实证,并非迷信
,而成佛并非少数人特有专利。在此特别要声明的,佛教是探讨真理,服膺真理,
讲求科学,反对迷信。佛教是准许任何人对佛理发生疑问,进而探讨验证,程序如
下:一「信」;二「解」;三「行」;四「证」,「信」就是相信它是真还是假。
「解」就是分析研究它是真还是假,「行」就是确实实验它是真还是假,「证」就
是最後得证它是真还是假,若没有经过这四个步骤去求证,而就断定它是真或是假
,这才是大迷信。出世间的佛法是属於心性上的科学,和物质的科学,在表面来讲
是不同,而实质都在求真。佛法是否认「上帝是创造世界万能的主宰」这个说法,
所谓天神鬼魔到了他们应受的果报完了,除非学佛,否则还是要接受六道轮回,况
且忤逆触怒他们,还可能招致处罚,而佛菩萨是毫无怨害心!还有佛教是反对盲目
崇拜偶像和虚伪表面的仪式,而某些宗派对佛菩萨的供奉和礼拜,也只是表示崇仰
诚敬之心而去效法他们,并非一般祈福保佑,有福祚或能成佛主要皆靠自己,「天
助自助」,若言行举动皆违道理,即使是为佛菩萨镀金身,也几乎是毫无功德可言
,供奉佛菩萨最好的办法就是真诚学佛,其它皆是次要,总之佛教并非一般神道设
教。
戊.佛法并不主张宿命论和风水。虽然前世造了善恶因,要由今生後世受善恶报,但事
在人为,只要从今起为善学佛,天助自助,也能从恶报转为善报,若是执迷不悟继
续造孽,即使是善报也会转为恶报,不过这要看个人造业的轻重多少而决定受报的
机缘不同,有先後之别罢了。还有看风水一事,若风水真有其事的话,如果风水好
,而人所做的皆违背良心天理,只怕福祚未至而凶险已临,福期不长,这还谈什麽
风水好风水坏,况且风水此事只求福报,这有限的福报也有完尽的一天,非学佛本
旨。
己.除了伤天害理的邪说异端外,佛教并不排斥其它圣哲丶宗教的思想主张。佛教还赞
扬他们,认为任何圣哲的思想和宗教的主张对於人类皆有其不可抹煞的贡献丶价值
及功用,他们目的也是在使人趋向真善美的境界。他们和佛法虽有其相通之处,但
比较起来,他们包涵性不深广不完全,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他们还不能达到
究竟解脱丶圆满正觉的境界。佛法是圆融性的,不只是原始佛教出世间的佛法,而
且包括助缘的世间法,所谓「法门无边誓愿学」,就是这个道理。同时佛教主张教
导众生以众生根器不同而随机施教,也不用权威吓阻强制众生信仰,而是服膺真理
,若有疑问可提出来共同研究,直到清楚为止,并且是有教无类,所谓众生皆可成
佛,所以佛教是民主性丶宽容性丶验证性的。至於佛教不诋毁其它圣哲宗教的思想
,也就是因为他们能适合某种环境下某类根器的人,也相当不错。还有佛教是重视
伦理道德,学佛仍须从人道开始做起,亦即我国儒家所说的,如果人道做不到,何
况佛道。 (下期续完)
第29期 公元1974年1月20日发行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