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学佛是什麽一回事 (第28期)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7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孙鸿瑞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所以知道人死後并非一了百了,那就大错特错了。神鬼类是心识的表现,佛是自性的表
现,菩萨将是自性的表现,他们可不依附物质而存在,而人和畜生是「心识」和「物质」结
合的表现。
  宇宙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变化不停的假相,由於人们习惯於主观地妄想执着,不明宇宙
人生的真相,固执假我,产生迷惑,由於种种迷惑而发生种种行为,由於种种行为而造成种
种痛苦,而陷於六道轮回中,所以现在来谈谈如何学佛而能跳出六道轮回,永不受苦。一切
成佛的方便法门皆属佛法(不只是出世间佛法,还包括世间法),研究有关成佛的学问皆是
佛学(注一)。皈依归信佛教主要是亲证佛法,达到学佛的目的:解脱生死苦恼,证悟到永
恒的丶不为时空心物所限制的丶不生不灭的,以广大法界(宇宙)为范畴的客观真理──常住
自性,除了自己转迷惑为觉悟外,还要发菩提心即大慈大悲地觉他,觉他就是劝化众生觉悟
,救度众生脱离苦难,等到达到觉行究竟圆满,则尘沙(指贪爱和执取)无明二惑净尽无馀的
境界,方才成「佛」。在此特别要强调的是研究佛学可视情况而定,若只是研究佛学而不亲
身实践体验,流於空谈,就是精通佛学也无法成佛,知而不行的作为是不会有成效,这也就
是禅宗「不立文字」的原因之一。其次谈谈学佛的条件:一丶要常思己过,诚心忏悔。二丶
要存心诚厚,大慈大悲。三丶要生正信,切信佛法。四要发大愿,即愿度无边众生丶愿断无
尽烦恼丶愿学无量法门丶愿成无上佛道。五丶要务必实行,步步踏实。现在谈谈学佛的法门
,学「佛」就是学「觉」,学觉就须修心,修心本来没有一定方法,但一般法则不出於「六
度」:一以布施度悭贪,二以持戒度放逸,三以忍辱度絈恚,四以精进度懈怠,五以禅定度
散乱,六以智慧度愚痴。修心的法则和成佛的目的虽然各宗都一样,但具体的下手方法却不
一样,由中国特别发扬的大乘教有三论宗丶唯识宗丶天台宗丶华严宗丶净土宗丶律宗丶密宗
丶禅宗等(小乘教只重自觉,恕不谈),但因有的需要相当好的根性,有的要有充份的时间
必须出家,有的要有明师授法的机会,而且都必须断除惑业,证得三不退位,所以能否得益
,还须看各人的因缘,因此只介绍净土宗稳当圆通的念佛法门,其它各宗在此恕不介绍,虽
然如此,但要晓得下手方法虽多,主贵精一门,才能受益,所以决定要修净土宗,就别修他
宗,以免杂多而一无所成。念佛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亦可修持,简单圆融且不花费很多时间
,称名念佛的方法,是深信实有极乐国土,切愿往生极乐国土,(到极乐国土不是为了享福
,而是有个良好的修行环境,自度度人)。真诚执持「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在行住坐卧
中念佛,欢喜时也念,烦恼时也念,无事时也念,做不用心思的事时也念。开始实行时难免
会遗忘,但只要记得就念,不论贫富贵贱智愚,不管好人还是坏人,只要发心学佛,能够净
念相继,老实行持,不悠悠忽忽,不间断夹杂,久久念头澄澈,证入一心不乱,亦就是除了
念佛外,「想要念佛」的念头没有了,及「所念的是佛」这个念头也没有了,念佛这个正念
不失,其它杂念不起。若在念佛时,倘有困境阻扰,此正是考验心志的大好时机,不可迷它
,不要怕它,不须遣它,不必避它,要知道困境也是变幻无常,只要刻苦忍受,不断念佛,
久之,困境自然消逝。假使不能念到一心不乱的程度,也可仗自己真信切愿的力量,摆脱业
力的束缚,到临终时能自念佛,则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极乐国土,见佛闻法,永不退转,蒙
佛授记,将来成佛(注二)。念佛最好用「金刚念」即绵绵密密在唇齿之间念佛圣号,但嘴
唇必须微动,来帮助忆念,时时摄心丶专注诚念丶心口相应,还有「高声念」易於费力伤气
,「默念」易於昏沈散失,一般较少采用,但也不一定如此,总要适宜自己的状况而定。但
在床铺丶厕所丶浴室及不净处,只宜默念,每天早晚定要念佛,简单仪式如下:朝起後及晚
睡前先洗脸洁口,整理衣饰,然後面对西方或佛像,起恭敬心,可立可坐(若状况不允许就
不拘於此,只要能念佛即可),然後合掌举至眉间曲身三次後,每吸一口气後就尽量念「南
无阿弥陀佛」若干声,不快不慢,共念十口气,完後说回向偈「愿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与诸众生,同生极乐国」,然後再合掌举至眉间曲身三次就完成了仪式。至於净土宗主要
经论有无量寿经丶阿弥陀经丶观无量寿佛经…等,若有心想阅读的话,自己可去找注释本来
读,比较容易懂。除了念佛仍须守戒,戒规很多,普通在家的人必守五戒 (下期待续)
                   第28期 公元1973年12月20日发行  

标签:学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