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胜寺的《赵城金藏》
广胜寺的《赵城金藏》
全国的佛教寺院成千上万,为何洪洞广胜寺却著称全国,闻名世界,成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其原因在于这座佛寺早在八百多年前即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就供养有一部《金代大藏经》简称《金藏》,因广胜寺原属赵城县,故定名《赵城金藏》。
一、《赵城金藏》是国家瑰宝、稀世之珍
佛经传人我国始于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明帝永平年间(68——75)。《大藏经》是由佛教丛书。全书集了我国佛教历史上的高僧大德的译经和著述,既是佛书,又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建筑、天文、历算、医学、艺术等领域包罗万象的古籍,成为东方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支柱,是人类文化史上极为罕见的巍峨丰碑。我国第一部木刻版汉文大藏经是北宋开宝年间(971——983)在成都雕印的《开宝大藏经》,共480帙、5048卷。《开宝藏》问世六十年后,洛州(今属山西长治)崔进的女儿崔法珍募集经资,从金熙宗天二年(1139)至金世宗完颜雍大十三年(1171)历时33年在山西省解州(今属山西运城地区)西10公里的静林 山天宁寺,以北宋《开宝藏》进行复刻,雕刻完毕后,分藏全国佛寺。
宋版藏经历经八百年沧桑,特别是元、明年末,农民起义军蜂起,战争连年不断,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在这历史长河中,连年战祸使佛教寺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佛教典籍散失极其严重。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宝藏》仅存11卷,散失殆尽。我国学术界和佛教界人士从《嘉兴刻藏缘起》、《金史》和《永乐大藏经》,但在全国各地的寺院一直找不到踪曩。《综理众经目录》、《工元释教录》、《大藏经圣教法宝标目》、《高丽大藏经目录》等都有记载有《大藏经》经文的目录,但在现存的《大藏经》版本中有二百多卷找不到这些经论的原文。1933年春,我国著名高僧范成法师闻讯来到广胜寺,看到六个大经柜保存着尘秽封积的《金代大藏经》五千卷,真是喜出望外,精神焕发。范成法师在整理过程中,将窥基大师的《唯识注疏》、《大中祥符法宝录》和我国禅宗的早期著作《金林传》等,我国元、明以前就失传了许多经论原文共46部249卷,全都从《赵城金藏》中的录出来。范成法师这惊人的意外发现,轰动中外,震惊世界。消息传到北平,中国的学术界和佛教界惊为人间的孤本密笈,津沪各报,争先披露,学术界和佛教界的著名学者,都纷纷来到广胜寺研究和考察,并将《赵城金藏》中未曾传世的孤本经论典籍印成32开线装本120岫,题名为《宋藏遗珍》,在全国印刷流通,广胜寺和《赵城金藏》随之名扬天下。1936年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法制派人到赵城考察,要以22万银洋收买这部中华民族的瑰宝,后来日本僧人专程来到广胜寺,提出要以每尺1元银洋的高价,购买这部稀世之珍。日本人的两次买经,均遭到广胜寺住持明澈和尚的断然拒绝。从而使这一部稀世珍贵的《宋版大藏经》,仍然保存在广胜寺上寺的弥陀殿。
二、《赵城金藏》是反映我党我军革命斗争历史的文化政策极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1982年,在中国出现了一件使全世界各国学术界和佛教界振奋人心的大事。这就是国务院成立了《中华大藏经》,向全世界发行,消息传出,各国学术机构和佛教寺院争先汇款定购,因为《中华大藏经》是以稀世珍本《赵城金藏》为底本。《赵城金藏》原有6943卷,现在全国共存有4856卷。阙世部分以《高丽藏补足,并采用现代照相影印技术,既有学术价值,又是珍贵文物,国务院决定赠送给广胜寺一部。1985年5月9日,国务院《中华大藏经》编辑局派童玮教授、荀俊恩同志专程从北京把《中华大藏经》第一册送给广胜寺供养。1085年5月25日,中国新闻社以《中华大藏经运送到山西广胜寺》为题,从太原发出新闻电讯。《人民日报》于1985年5月29日在四版以《中华大藏经送往山西广胜寺》为题。刊载了这一重要新闻。我国主要报刊和广播电台都刊发了这一重要消息。《中华大藏经》正编106册于1994年6月全部编齐,于1996年6月印刷装帧完毕。在这长达十三个上头的日日月月里。《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的同志们,为新编《大藏经》提供影印原件,历尽千辛万苦,西抵川藏,东泛辽海,南临苍梧、北极紫塞,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终于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胜利地完成了一具有伟大的历史使命。《中华大藏经》在发行到世界各国各地的同时106册藏经已全部送至广胜寺。从此,广胜寺和《赵城金藏》更加名扬天下。
附:广胜寺的传说
广胜寺的来历
相传释迦牟尼去世一百年之后,又降生出阿育王来。这阿育王勤奋好学,熟读三藏,决心普救天下生灵,于是就取出了阿王等所埋的七个舍利,在全世界建舍利塔八万四千座。中国建了十九座,广胜寺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叫霍山南塔,人们也称这个地方叫阿育王塔院,大约这已是公元前七百年的事情了。
到了东汉,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建和元年,这个地方便有了和尚,改建为俱卢舍寺,每日香客不断,倒也热闹。不知又过了多少时候,那座舍利塔年久失修,就崩溃了。那寺院香客逐日稀少,也就冷落下来。
后来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又盛行起来。周武帝(北朝)保定三年,有位正觉和尚,路过赵城要去五台山朝拜。只见东面的霍山南端金光闪闪,紫气红绕。他想这里虽非仙山琼阁,但已见异端,肯定不是一般地方。于是就直径霍山走来,经过细细打听,原来这里早有过一座舍利宝塔。这地方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果真是个出家人的幽静地方。当天晚上他就邀请了当地的和尚,做功德场,虔诚拜祷了四十九天。到了四十九天子夜时分,只听半空一声巨响,就降下四十多粒色彩幻变的东西来。正觉知道这是天帝所赐的舍利子,要他在这里行善积德,修塔建寺,第二天就破土动工,重建舍利宝塔。施工的时间是漫长的,直到唐肃宗时期,才将这座舍利宝塔建成。
后来到了唐大历四年,汾阳王郭子仪重修庙宇,扩建禅院,上表唐代宗、代宗准奏,并赐额为“大历广胜之寺”。从此以后,人们便叫这个地方为广胜寺了。
飞虹塔
“广胜寺有个琉璃塔,离天只有丈七八。”据说这座古塔过去高的很,塔身金壁辉煌,巍峨壮丽,是全世界第一座完美的琉璃塔。这也有一段美妙的传说。
明武宗正德年,这座塔便开始修建了。所用的砖、瓦、砂、灰、石、木料等,都要从山下运到海拔730米的霍山山顶。那时候只有几条崎岖的羊肠小道,运输极端困难,虽然有几百人的运输队伍,但停工待料的事情还是经常发生。后来,山上来了一位白发老人,每天早晨在山梁上大声一呼:“上——工——了!”附近各村的老百姓、牲畜、鸡、猪、羊就一齐出动,轮番往山上运送原料。就是远离广胜寺几十里的村庄,牛马虽然拴在自己的槽头上,也都汗水淋淋,象实际参加驮运一样。当时有一首歌谣:“广胜地有个白发仙,能叫上六畜上了山,鸡背瓦,羊驮砖,牛马在圈也出汗”由于运输队伍逐渐壮大,不久便把全部材料备齐了。
塔盖到第三层以后,脚手架越造越高,施工速度越来越慢,匠人们都很着急。停工吧,交代不了寺院长老,再干吧,又不会腾云架雾。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那位白发老人又来到工地,仰长叹欲言而又不语。大家知道他神通广大,纷纷转拢上去,向他求主意。老人说道:“我这么大年纪,已半截入土,半截入土啊!你们想想办法去吧!”说罢,就飘然而去,有些人尾随其后,见老人站在悬崖的石洞口,朝着塔点头微笑,转身入洞,再也不出来了。
老人走了以后,匠人们将老人的话细细琢磨了一番,渐渐明白了“半截入土”的含意。于是,他们就往塔身周围培土,继续造架。随之塔一丈,土增十尺,终于将塔全部修成。最后,把土刨去,一座宏伟壮观的宝塔,便屹立于太岳之巅了。由于它全身用红、黄、橙、绿、青、兰、紫七色琉璃砌成,在阳光的折射下,散发出彩虹般的光晕,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优美的名字“飞虹塔”。
聚宝盆
广胜寺山坡上的柏树为什么齐向左扭?这也有个神奇的传说:
很早以前,广胜寺有两个专为牲口割草的小和尚,叫张发、李才。有一年,冬天无雪,三春缺雨,张发早出晚归,跑遍山坡总是草不盈筐;而李才戏水,树荫乘凉,却满载而归。天长日久,老师父便发现了这个秘密,不再责骂张发。原来李才找到了一块炕头大的青草地,随割随长,越长越旺。老师父甚觉神奇,于是把那块草地掘地三尺,结果挖出一个破瓦盆来。老师父看了好不泄气,又想自己已费了一番功夫,便拿回去做狗食盆用。那狗食每日不乘自满,老师父更为惊奇。于是将那瓦盆拿回方丈,详细观察却也看不出什么名堂。
一天,老师父扫炕,无意将一枚铜钱扫于盆内,不一会儿就变满一盆。老师父喜不自禁,取出一些,很快又会变满,真是取之用尽,用之竭。广胜寺有了“聚宝盆”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前来观看。老师父怕惹出事非,于是在一个漆的夜晚,悄悄走出寺院,摸到山脚下株唯一的左扭柏下,掘地三尺,把“聚宝盆”埋在下面。谁料一夜功夫,漫山遍野尽成了左扭柏,老师父再也找不到埋“聚宝盆”的地方了。
黑猪拱河
传说那霍泉水,自“南蛮子”被打败以后,水量一日比一日增大,滔滔不绝地向四面八方流去。那时候,这个地方的人还没种过水浇地,根本不懂得开渠灌田。人们看见大水到了高处,就向周围横溢;到了低处就冲成一条鸿沟,不是淹房,就是塌地,心中非常着急。于是他们就烧香磕头,祷告上天,想点办法。
一天下午,一口大黑猪从海场里爬了出来,用嘴在地上乱拱,天黑以后就朝西北方向拱去。
第二天天将亮的时候,方圆几十里的人都听见了“接水来——接水来”的声音。人们以为又要遭水灾了,慌忙从炕上爬起来,朝门外跑去。原来是一条大黑猪在拱渠,后面跟着一渠清水。这条水渠不但能往下流,而且能往上流。人们顺着这个方向,一直把水渠挖到赵城的连城村。遗憾的是,那条渠挖通以后,大黑猪就再也不见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头大黑猪的功勋,把那个天将明黑猪叫“接水来”的地方叫成“明姜(将明的倒音)村”,还在水神庙旁,铸了一口大铁猪。据说解放前,那口“猪”还立在这里。
法珍化缘
南宋时期,平水县的崔家庄有个崔员外,崔员外有个独生女儿叫爱爱。这姑娘生得眉清目秀,只是年方十七,不会说话,是个哑巴。崔员外上州下府,求医拜神,也不见半点效果。
这年夏天,崔员外家来了一位化缘的老和尚,浑身瘦干如干柴,两眼却炯炯有神。崔员外给了他一些施舍后,那和尚还是不走。崔员外问道:“老师父,还有甚事?”老和尚答礼道:“员外闷闷乐,敢问有何难事,可否搭救?”
崔员外见和尚态度诚恳,就把事情原委如实的讲了一遍。
那和尚从怀里掏出一个药葫芦,递给崔员外道:“这是五百颗发音仙丹,专治哑巴。每天十粒,吃上七七四十九天,自然就会说话。”
崔员外满心欢喜,拉上女儿,纳头便拜:“谢过师父大恩,请问尊师高名?”
“我乃霍山老人,明年三月十八在广胜寺见面吧!”说罢便飘然而去。
自那和尚走后,爱爱每日按时服药,果然到了第四十九天天黑时就会说话了。那女子聪明过人,不到一年功夫,四书五经就背的烂熟,竟会作诗赋词,在方圆很有名声。
冬去春来。转眼就到了第二年的三月十八,崔员外引上女儿带上礼品,去赵城广胜寺拜谢霍山老人。
原来那霍山老人是广胜寺的住持和尚,已在山门外等侯多时。霍山老人把他们父女二人接到方丈,重礼相待,崔员外自然千恩万谢。叙话当中,崔员外见霍山老人愁眉不展,不住的唉声叹气,于是问道:“老师父,今天广胜寺庙会人山人海,理当喜气洋洋,为何却紧皱眉头?”
“唉!”霍山老人长叹一声,说道:“说也无用,你管不了这佛家的事情”。崔员外见霍山老人有口难言,说道:“师父,你尽管说吧,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要帮你的忙。”
霍山老人长叹一声说:“我今年九十九岁了,在人间的时间不会太长了。只有一事尚未办理,缺人帮助。”
这里爱爱扑通跪倒在地,哀求着道:“老师父,那我就不回家去了,早晚服侍你吧!”
霍山老人听罢大笑道:“我一生中收集了佛教的所有经典,共七千余卷,取名叫《赵城藏》。需你帮我化缘,集聚巨资,方能印成,只是这乃苦行僧的事情,怕你这女孩吃不消这般苦头,半途而废。”
爱爱听罢,转身就走。不多时分,就拿回一把菜刀,当众人还没有弄清楚她要干什么的时候,只听“咔嚓”一声,当场将自己的左手砍掉,鲜血淋淋。霍山老人急忙取出灵丹妙药给她包扎,不到半个时辰,那伤口就不痛了,而且愈合得很好。教师父见她意志坚决,就留她做了尼姑,取名法珍。
从此,法珍就风餐露宿,四方化缘。所到之处,人们都为她的苦行感动,纷纷解囊相助,乐于布施。
她苦苦奔波了三十余年,足迹遍及晋、秦、豫、皖等省,化得一笔巨资,便延请高师名手,在解州天宁寺刻二十五年,才印成《赵城藏》。那时候,霍山老人已不在人间了,但法珍为了纪念这位有功的法师,《赵城藏》上还是刻了霍山老人住持的字样,这部位有功的法师,《赵城藏》上还是刻了霍山老人住持的字样,这部国之瑰宝,世界孤本《赵城藏》就这样问世了。
力空买经
力空法师在广胜寺当过多年住持,因保护《赵城藏》有功,至今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
原来广胜寺分上下二寺。上寺在霍山之巅,下寺在霍山脚下。两寺虽上下呼应,浑然一体,却分成两处。那上寺由于飞虹塔弛名,常年香客不断,更有力空管理有方,所以兴旺起来。
一天深夜,力空一人在方丈静坐,忽听见门“吱呀”一声,刮进来一股旋风,迷了他的眼睛。待他睁眼看时,原来是一位老师父站在眼前。那位老师父童颜鹤发,启齿说道:“我乃霍山老人,特有一事相嘱,《赵城藏》是当今世界孤本,有人暗算,烦你速移上寺。”力空听了,急忙问道:“老师父,《赵城藏》现在那里?”霍山老人再没有言语,就开门走了。力空追至站外,只见明月当空,根本没有什么老人了。回到方丈,一夜不得安寝,一连串的问题,在他的脑海时盘旋:这到底是否梦呢?《赵城藏》现在哪里?“速移上寺”难道就存在下寺吗?……
第二天清晨起来,力空就朝山下走去。到了下寺一看,墙上贴的,柜上搁的,桌上放的,门上挂的全是藏经。力空仔细翻看,果然是《赵城藏》,卷卷黄裱木轴,卷首有讲经说法图,上面还印有“霍山老人住持”的字样。他在下寺看了一天,确实是一部集佛教之大成的好经藏,是当今稀世之宝。可惜由于管理不善,丢失损坏不少,力空觉得非常心痛。
没过几天,果然从重庆来了一位文物商人,出高价要将《赵城藏》全部买走,下寺当家和尚,根本不懂得这《赵城藏》珍贵,见价格高昂,便一口答应了。力空见这无价之宝被拿走,急速联系赵城地方的开明士绅,赶走了那个文物商人。不料,那具下寺的住持,却借口下寺有债,要挟力空。力空上就想要这部藏经,于是就拿出上寺的全部积蓄,又经过一番化缘布施,用三百石小麦才将那《赵城藏》买到上寺。抗日战争期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部《赵城藏》几经转移,才保护下来,现存在北京图书馆里。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