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阿艾石窟的见证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霍旭初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阿艾石窟的见证

  作者: 霍旭初

  在著名的库车县天山神秘大峡谷深处,据地面30余米的崖壁上,有一个不大的洞窟,它就是1999年发现、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阿艾石窟。石窟发现不久,急切的欲望驱使我来到阿艾石窟跟前。望着高矗的峭壁和摇晃的绳梯,年过花甲的我,确实产生了畏怯的心理。然而因为神秘洞窟的强烈吸引,我还是鼓起了勇气,晃晃悠悠地攀登绳梯,终于进入了洞窟。当看到虽然残破不全但仍是丹青溢彩的壁画时,我被震撼了。眼前一派中原情调的壁画、唐代风采的佛和菩萨、历历可见的汉字题记,使我忘记是在新疆的天山深处,犹如置身于敦煌莫高窟、河西走廊的石窟之中。

  阿艾石窟是个单体洞窟,高2.5米,长4.6米,宽3.4米。中间还残存一个佛坛的基座,洞窟空间不大。但三壁和窟顶残留壁画的内容,却非常丰富。经过研究考证,阿艾石窟系盛唐时期所建。洞窟正壁是一幅大型《观无量寿经变》(将佛经文字用艺术形象表现的均称为“变相”,简称“变”)。其中间部分保存较好,两侧壁画脱落较重。惟在左下方留有“宝楼观”故事的画面,可知这是“十六观”的一部分。根据敦煌莫高窟初唐开始流行的《观无量寿经变》,此类经变画,已经规范形成固定的模式。中央绘阿弥陀佛,两侧绘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此被称为极乐世界的“西方三圣”。周围是42身听法的天人。图的上方绘乘云而来的十方诸佛,还有飘逸空中的“不鼓自鸣”乐器。“西方三圣”下方是“九品往生”的信众。中央法会图的两侧,绘出“十六观”和“未生怨”的系列故事。故事是讲古代印度与释迦牟尼同时代的一位名叫阿世的国王,受坏人唆使,弑父囚母,最后悔悟皈依佛门。《观无量寿经》通过这个故事宣扬“因果”和往生“西方净土”求得解脱的思想。规范后的《观无量寿经变》,完全是“中堂佩两条幅”的中国传统的形式了。这种形式在敦煌沿袭到元明时代,是中原大乘佛教艺术中一种成熟而普及的绘画模式。

  阿艾石窟还绘出中原大乘佛教信奉的“卢舍那佛”、“药师琉璃光佛”,加上西方净土教主“阿弥陀佛”,以及弥勒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几乎罗列了唐代中原信奉的所有重要的佛和菩萨。这种集众佛和菩萨于一窟,在各地佛教艺术中,是十分罕见的。

  阿艾石窟的人物,完全是唐代流行的佛教艺术造型。特别是菩萨的形象,注入唐代女性的美姿。阿艾石窟《观无量寿经变》中的42身听法菩萨,个个丰面硕腮,身姿婀娜,体态绰约。正如唐代画家韩干论佛画所说:“今寺中释梵天女,悉齐公伎小小等写真也。”

  阿艾石窟还留有珍贵的汉文墨书题记19条,现选列几条。侧壁佛与菩萨旁题记有:

  药师琉璃光佛题记:清信

  弟子行官□□□年五月十五日□拜文殊菩

  萨题记:文殊师利菩萨似先兰为合家大小敬造卢舍那佛题记:清信佛弟子寇庭俊

  敬造卢舍那佛药师琉璃光佛题记:清信佛弟子寇

  庭俊敬造药师琉璃光佛券顶千佛旁题记有:

  裴□(心)喉□□□

  傅□□□□佛供养□□

  (彭)□敬造□佛供养梁

  □信敬造十方佛一心供养寇后男善庆造七佛供养

  女□□□七一心供养

  赵王□□造上七佛供养寇

  □□□□七佛供养

  寇后男善庆七

  供养妻白二娘造七

  一心供养申令光敬造十方佛供养

  李光晖造十方

  一心供养此外,还有两条用硬器刻画的题记:

  白光□、乙巳年五月十五日。

  看到阿艾石窟如此丰富的题记,使我激动不已。因为在新疆石窟遗存中,文字题记大部分已经毁坏或模糊不清,这些字迹清晰的汉文题记,实在太珍贵了。

  初见阿艾石窟,许多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开,还处于朦胧的阶段。但我已判定它是个价值极高的文化遗产。于是决心揭开她的神秘面纱。经过几年的努力,朦胧开始清晰,阿艾石窟的深邃内涵开始明朗。阿艾石窟内涵很多,这里仅从两个方面谈谈一些认识:

  首先,阿艾石窟是唐代在龟兹设置

  安西大都护府时期,以汉人为主体集体聚资开凿的。从壁画内容看,集中了唐代中原大乘佛教的多元信仰,以西方阿弥陀净土信仰为主,同时有东方药师净土信仰;弥勒净土信仰;地藏菩萨信仰;文殊菩萨信仰和观音菩萨信仰。这是唐代中原佛教宗派分立又互通的表现。多佛多菩萨信仰,是唐代佛教从“经院化”走向“世俗化”的具体反映。阿艾石窟的供养者都是普通官吏和平民百姓,题记中最高职务者为“行官”,此属于唐代下级官吏,其职责是办理各种外勤事务。其他供养者可能是兵士、工匠、庶民及其眷属,还有寺院的僧侣等。他们用“社邑”形式,联合各比较低下阶层的佛教信徒,进行佛教法事活动。这种形式发源于中原,安西大都护府的设置后,随中原移民的西进,就将这种形式直接传入到龟兹地区。

  阿艾石窟地处的库车铜厂河上游,沿河布满古代炼铁、炼铜遗址,是龟兹重要的矿产基地。《水经注·河水篇》载:“屈茨(龟兹)北二百里有山,夜则火光,昼日但烟,人取此石炭,冶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之用。”从阿艾石窟沿铜厂河上溯,还有阿艾戍堡等遗迹。阿艾石窟就是聚居在这一带的群众,集体开凿石窟进行佛教法事活动的场所。根据阿艾石窟的信仰和佛教艺术形式看,安西大都护府与中原关系十分紧密。中原佛教文化出现的新形式、新内容,不久就在龟兹出现。这证明安西大都护府实行着与中原完全一样的制度,唐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着高效而快速的管辖。在库车库木吐喇石窟壁画中发现“大唐□严寺上座四镇都统律师□道”汉文题记,都统是中央委任的管理佛教事务的官员。这说明,龟兹佛教事务也纳入国家的统一管理。库车库木吐喇石窟中汉风洞窟与龟兹本地石窟咫尺相邻,反映出当时龟兹不同部族、不同信仰在统一的国家中,共存共荣的和谐局面。

  其次,在19条汉文题记中,有10个不同姓氏,其中寇、李、赵、傅、彭、梁、申姓是汉人的姓。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有似先、裴和白姓。这些均是唐代非汉人之姓。似先是个复姓,据考证,似先可能为古代朝鲜半岛高句丽国的姓氏。唐代有不少高句丽、新罗、百济人入唐为官。唐代著名大将高仙芝就是高句丽人。姓似先的在唐代有不少居高官者,如唐宪宗时宦官似先义逸、唐僖宗时的中人似先元锡。似先兰的题记是以“合家大小”名义向文殊菩萨供养的,在阿艾石窟中,算是地位较高的。裴姓在唐代属于疏勒(今喀什)人的专姓,唐初就有裴姓人入居长安。在唐朝任高官的有裴玢、裴沙。著有《一切经音义》的高僧裴慧琳、宫廷著名乐工裴神符、裴兴奴都是疏勒人。白姓是龟兹国国姓,龟兹白姓源远流长,自汉代到唐代龟兹王室一直为白氏统治。根据大量资料表明白姓不仅是王族所姓,龟兹平民百姓也普遍采用白姓。1903年在克孜尔石窟发现的《孔目司帖》中,记载有工匠白俱满尖鸡和白俱满地黎的名字。前面所列刻记中就有“白光□”。在龟兹出土的文书中,白姓的名字所见很多。阿艾石窟中的“妻白二娘造七佛一心供养”题记,紧在“寇后男善庆七供养”之后,而且在白二娘前标上妻字,显然她是寇后男的妻子。这就表明,在龟兹有汉人与龟兹人通婚融合的现象。其实,自汉代始,中原汉人就大量西进,生活在塔里木盆地周边,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相融合,到了唐代形成了融合的高峰,这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中都有大量资料可寻。

  当通过对阿艾石窟壁画和题记的考证解读后,一幅唐代边陲各民族共同生活、并肩劳动、建设家园,自由信仰、团结和谐的景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虽然已是千年以前的事,但大唐一统天下的气派和风采,仍然感染和激励着今天的人们。

  小小的阿艾石窟,见证着大时代的辉煌历史。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阿里托林寺
下一篇:八戒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