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古代名著中的“暴走族”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0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李子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假设您是个75岁的乡下老太太,家住城郊,准备带点新收的蔬菜水果到城里走亲戚,您怎么去?这个问题看起来着实无聊——我可以开车去、搭顺风车去、打的去、坐公交去、坐地铁去、坐火车去……难不成还走着去吗?说到这您得庆幸生在好时候了,如果生在《红楼梦》的时代,您还真得走着去。不信翻开《红楼梦》三十九回,刘姥姥从乡下到城里的荣国府走亲戚,就是走着去的,肩上还扛着一大包新鲜蔬果呢。

  再看《儒林外史》,诸暨县知县派翟买办去请王冕画画,翟买办“飞奔下乡”,从县城跑到乡下(《儒林外史》第一回)。匡超人要从杭州回温州乐清县的家中,表示“只这几天水路搭船,到了旱路上,我难道还想坐山轿不成?”也是走着回去。(《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在《水浒传》里,走路简直成了最常见的情节之一:高俅发迹前在临淮州发配,被赦免后回老家东京,是一路走回来的;吴用要拉阮氏三兄弟入伙劫生辰纲,从晁家庄到石碣村,近百里路程,是“拽开脚步”走着去的,从三更走到晌午才到;鲁提辖打死镇关西以后急忙潜逃,“一道烟走了”,也是徒步;李逵从梁山去沂水县接娘,还是走路;晁盖等生辰纲案发后逃跑,也是凭着两条腿跑,并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骑着马;第三十四回,宋江和花荣等人骑着马、领着队伍准备投奔梁山,路上接到一个假凶信,爹死了,宋江居然把马给了别人,自己跑着回去奔丧;第六十四回,打大名府时宋江得了背疮,生命已经岌岌可危,张顺到建康去请神医安道全,那么远的路,张顺也是“冒著风雪,舍命而行”,靠的还是两条腿。

  上述人士中,刘姥姥、翟买办、匡超人、高俅应该都属于雇不起车、也没马骑的。我们奇怪的是《水浒传》里的好汉——大家都是在江湖上混的,照理应该骑马往来,分析他们当时的条件,也绝不是无马可骑(最明显的是宋江奔丧)。

  其中原因,我分析可能有两种解释:

  一是当时政府规定平民不准骑马。这一点很容易理解,马作为军备物资,历来都是国家专设机构管理牧放,就算是民间养马也大多是替国家养,属于差役,躲都躲不及。到了清代,干脆禁止私人养马、贩马和买马了(《清史稿·马政》)。一句话,马是武器,所以禁止普通百姓使。当然,明确的法律、文件,我现在还没看到,这一点只是我的推测。

  第二种解释是国家虽然没有明确禁止骑马,但是因为马在当时非常金贵,骑马这种行为就像现在开着悍马走在大街上,想不引人注目都不行。我们知道《水浒》里的好汉不是要去从事犯罪活动就是杀人后潜逃,要么就是通缉犯,自然不敢做骑马这么拉风的行为。

  当然,也不能排除某些好汉是真驴友,以徒步为乐,比如武松要到城外的快活林去打蒋门神,施恩牵出马来让他骑,武松不屑地道:“我又不脚小,骑那马怎的?”(怪不得他后来外号“行者”)

  对大部分普通百姓来说,徒步出行的唯一原因恐怕只有一个字——穷。比如汉朝有个蔡义河,做门客的工作,“家贫常步行,礼不逮众。门下好事者相合为义置犊车,令乘之。”(《汉书》)因为穷,养不起马、驴、骡、牛,也雇不起车,当时也没有公交设施,所以在古代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普通百姓出行只能靠走路。对他们来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绝不仅仅是一句励志名言。至于乘车、坐轿这些出行方式,都是有钱人才可以享受的,如《红楼梦》里的老爷小姐们出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逗乐了贾母,获赠的礼物堆了半炕,回去的时候就是坐着王熙凤安排的车;《儒林外史》里翟买办去请王冕没请动,知县亲自去请是坐着轿子;就连《水浒》里的好汉,有了条件还是偏爱坐轿,如林冲在梁山山南水寨厅火并王伦,跟晁盖、吴用等人回聚义厅,想来也没几步道,竟然是坐着轿子回去的。

  出门只能靠步行,这极大限制了古人的生活空间,反映到建筑上可以看到,古代城市规模都比较小——因为要保证居民走不长的时间、耗费不是很多的体力就能到达城市边缘。判断古代城市的大小有一个常用的标准就是城墙的周长,有学者指出,清代省级城市城墙的平均周长也不过10973.16米;府级城市平均5195.7米;县级城市平均2850.7米(成一农《清代的城市规模和行政等级》)。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当时城墙的长度也就是现在二环路的长度——32.7公里,据说飙车党们13分钟就能跑一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