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常礼举要:寅丶处世(七)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1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李炳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九丶施恩求忘,受恩必报;」

  他人有须要,我们就应该帮忙,这在《礼记.礼运》篇上有说:「货恶其弃於地也,不
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虽然你没有职务,但早上你起来要扫地,扫了
地回家吃饭,也对得起那碗饭!那碗饭是我自己的力量,我自己出的,可是光有你自己,你
也出不来。一碗茶也是千万人的力量,你得恭敬大家。这一天,你不能白干,所以对生活缺
乏的人,我们要尽点义务帮忙。为人做点事情是应该的,不必记到心里,不可念念不忘,这
是君子!
  另一方面是「受恩必报」:我们给人家的,讲的是应该尽义务。人家替我做什麽,我受
了你的恩,你有什麽事情我也不管,这样可以吗?你该当尽你的义务,你若认为「我管这个
干什麽?」这就错了。中国人讲厚道,受人恩惠,即使是一滴水,你缺乏这滴水简直就过不
去,所以用人一滴水,要报答时,只还一滴水,那可不行,还得有本有利。滴水之恩,要涌
泉以报,永远不息,永远不忘人家,这是中国的教育。中国文化五千年,不垮台,全球找不
出第二个国家来。外国人他们苛薄,可是我们不然,我们讲的是厚道,这个是自尧舜都这样
,孔子讲的也是这一套。
  「开罪於人须求解,开罪於我必加恕。」
「开罪於人须求解」,孟子说过:「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
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凡是开罪於人,就是得罪了人,必得求解。我们对
不起人,光是口头上说:「对不起丶道歉」是不行呀!现在连对不起也谈不上了。我有一次
见学生骑脚踏车,把老师碰倒,他在脚踏车上笑一笑就跑了。这不能怨学生,要求根本,这
种教育是老师教他这样的!所以开罪於人要求谅解。你不求谅解,多看他两眼,他就要找你
的麻烦。你不求和解,下回他会想法子对付你。
  「开罪於我应加恕」,儒家所谈就是君子丶小人之别,说因果之处不明显。佛家是处处
讲因果,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佛家讲法。儒家不这样讲,讲的是君子丶小人。
我们受人恩惠,不报答就是小人,永远不忘人家的恩惠是君子,这就是君子小人之别。
  譬如我们又学佛又念孔子书,学佛头一条,就是应知人身难得,有了人身,这才能学佛
。第二是佛法难闻,得人身并不就是能学佛,而是就可以学佛了。有了这种机缘,不问你好
不好,不问你是不是有人劝,不问你是不是勉强,有了这个机会就能学佛。但是必须是人,
若是畜牲丶那可就难了。
  我看过跳蚤学体操,但是你拿这个经典叫它看,跳蚤看不懂,这是难处!得人身,好比
上火车,已经买了目的地的车票了,可是坐不坐车在乎你。佛法难闻,你也听到了,也看到
了,如上车前的剪票,若没有「思丶修」的功夫,有什麽用处?这一思一学,才算上了车。
不思不学等於没上车,那不叫佛弟子,从前做「弟子」的规矩不能随便,要受过皈依才可称
弟子,没受过皈依的,男的叫「信士」,女的叫「信女」。
  从前人叫名字不能随便,不许为了拿钱就随便送,名字是不能随便送的。
                     第409期 公元2010年11月发行

标签:常礼举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善哉
下一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