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雕塑中的色彩美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徐红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雕塑中的色彩美

  徐红蕾

  人们观察外界的各种物体,除了形体之外,就是的色彩了,任何物质都是以各自不同的色彩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因此色彩是视觉现象中最活跃的表现因素。所以人们认识与体验世界时,物体的形状和色彩是第一步所感受到的。当雕塑家把这种体验与感受用到雕塑中时,就出现了对实体的雕凿和对作品色彩描绘的同步进行,作品不单具有形体美,还有色彩美。

  一、中外古代雕塑作品中的色彩美

  雕塑虽然归结为一种形体创造艺术,通过对物质性的实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形体塑造,获得形体艺术和形体生命,但雕塑家们还往往依据自己的对色彩的敏感程度与喜好,让其保留原始的自然色或对其人工着色,这从古代雕塑遗留作品中可以看出。

  在我国古代,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使用黑玉等富有色泽的工具,并给骨器涂上颜色,虽然其表面上的色彩对于劳动工具的改进并无多大意义,却足以说明我们祖先对于雕塑形体与色彩萌芽认识;另外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彩塑中,都有对人物衣着与肌肤进行色彩逼真的描绘;又如的中国古代最大的石刻佛像——大足石窟《佛涅磐》,其运用壁画彩绘的形式赋予雕塑饱满的色彩,形体美中透出色彩美。通过色彩的运用,增加了佛教文化的神秘感,充分体现了佛在涅磐时体现出来的安详神态,使佛教文化更深刻的融入到人们心目之中。

  另外一种就是利用材料本身的色彩或稍加处理,充分的显示出材质的天然美、色泽美、肌理美,这种作品有时也极具感染力。如中国的古代的青铜器,经过氧化或人为加工处理,既能透出青铜的凝重,又能透出其他各色的色彩效果。

  西方传统雕塑多用细腻、洁白的大理石制作而成。如现在我们所见的古希腊罗马雕塑多是大理石纯白本色,但这并不是它们的初始面目。在作品问世之时,这些古典雕塑上往往涂有丰富多彩的颜料颜色。据记载,古希腊、罗马时期,都会根据人们不同的肤色和衣着对雕塑进行上彩着装,为的是更真实的体现对象。如传说中的雅典娜女神的巨像,其甲胄和衣服涂有黄金色,皮肤是象牙色,盾牌等其它部分还涂着大量强烈耀眼的色彩。这些色彩,在希腊澄明的天空下显得无比强烈,极具色彩美。

  二、色彩在现代雕塑中的重要性

  现代着色雕塑是传统着色雕塑的发展,传统着色雕塑主要还是以实体雕刻为主,辅以色彩的修饰,而现代雕塑的色彩的功能已超越雕塑媒介材料的范围而成为雕塑创作形式的重要元素。如中国传统着色雕塑“塑其形而绘其质”,“质”也就是表现对象的真实面貌,而现在的着色雕塑家要考虑出形体的整体或局部的色彩联系,或者是整个环境的意境表达,可以说色彩在现代雕塑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虽然人为色彩在现代雕塑得到普遍使用,但这种人为色彩所包含的内容更为自由、理性,更强调色彩本身所呈现的情感,这与传统彩塑中对客观对象色彩的真实再现是有本质的区别。

  如现代雕塑《出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银灰色涂料喷制而成。雕塑本身利用PVC板与有机玻璃板组合而成,马身有机玻璃板上喷制了银灰漆,显示出一种种厚重的钢铁效果,体现出了战士出战前的紧张的气氛和沉重心情。银灰色使人感觉沉重、冷静而红色代表着革命、热烈和动感。红色象征着运动,雕塑本身是静止的,但作品在马的两侧插上四朵红色的火焰,运用银灰色与红色发生的强烈冷暖对比来产生紧张的艺术氛围,通过红色的火焰给其带来一种动感,增加了雕塑的艺术感染力。马身上用了部分银色用于增加作品的装饰性。马背通过运用了咖啡色给雕塑一种厚重感并使雕塑与周围环境完美的结合。可以说《出征》中以银灰为主调辅以暖红色,色彩间发生了强烈的冷暖对比,简单的色彩组合改变了作品材料给人的视觉艺术效果。通过色彩的运用作品更深刻的体现出出征前战士们的视死如归的必胜信心和对外来入侵者的愤怒。

  再来看现代色彩在城市雕塑中运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环境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城市色彩又是城市视觉环境中最易引起人们注意力的重要层面,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色彩依赖于环境,更注重显示出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城市雕塑的色彩必须受制于城市环境的主体色彩,它应根据环境的实际需要,以及人们对色彩的主观感受,综合创造富于浪漫情调的色彩组合关系,它必然符合和适应人的心理,生理上的要求及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城市雕塑与整体环境色彩恰如其分的在和谐中对立,在对立中求统一,在和谐中求个性,这也是现代城市雕塑色彩的审美特征。

  三、塑造雕塑中的色彩美

  雕塑作品的个性张扬,不同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要靠色彩的对比来实现,不但要使雕塑与环境达到整体效果的和谐统一,而且还要衡量色彩之间的对比。没有色彩对比,就会使作品丧失冲击力,从而缺乏强烈的视觉效果。只是一般级别的和谐恐怕只能造成一个缺少活力和绝对平静的世界,这样一种只能造成僵化、淡漠的心境。成功地运用现代雕塑艺术的色彩对比原则,能给人以超凡脱俗般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对比,不但能充分展示雕塑色彩本身独特的空间魅力,更能重新形成一种新的和谐关系,使整体环境色彩气氛更响亮、更动人。

  色彩的对比,除了运用除了利用材料自身色彩和人为喷制色彩之外,还可以利用各种光线的效果进行雕塑创作。如利用各种等光制造幻觉艺术效果,使作品在五颜六色的光照影响下,互相影响互相反射,利用灯光的色彩变化使雕塑产生变幻无穷的视觉效果。这些通过灯光照射上的色彩同样改变了雕塑材料的性质,部分雕塑表面光滑,特别是经极度磨光的金属雕塑当光线照射之后,其较强的反射了光线,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反射光线又互相影响,不同方向不同色彩的光线照到同一作品的不同位置产生了丰富的色彩与视觉效果,甚至在没有灯光而直接接收天光时雕塑光滑的表面如同镜子一般,将周围的动物、植物、蓝天、白云、建筑物等全部收于作品之中,作品表层变化着一幅幅的抽象画,色彩极其的丰富、耀眼,是静止的雕塑产生奇妙的动感。

  准确的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能使雕塑的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给人很强的心理效应,这也是色彩心理倾向与内容相和谐统一的一个重要的表现。雕塑的着色,重点着力于体现色彩的象征性,雕塑的色彩应与色彩学的审美习惯与象征意义相一致,以便使雕塑色彩的心理效应在实际应用中与它本身所传达的精神内容和谐一致。我们在实际运用当中要充分感受冷暖、轻重、软硬、亮暗、华丽与朴素、活泼与阴郁等色的心理特征,广泛了解、深入分析,以便使自己的雕塑色彩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特有的情感效果来。

  总之,雕塑艺术是具有精神价值取向的艺术,它的形体、空间、质材、色泽总要传递特定的信息,而色彩在雕塑创作中合理运用会丰富雕塑家的表现语言,使雕塑增添了新的活力和个性特征,以适合现代生活环境,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同时以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色彩,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心理要求,给人以强烈的雕塑艺术色彩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基默尔曼.碰巧的杰作[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徐红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讲师,硕士)

  出自: 《飞天 》 2010年18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