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孔子疾固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2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濯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固执」,可以是正面印象,如颜渊的择善固执,「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更多的是负面观感,小到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的固执难改,大到思想人物的固执己见,甚至倾一国之力,固执意识型态,不惜与四邻开战。若少了智慧抉择,不懂中庸之道,却死执个人习惯,牢握一己之见,那衍生出来的「固执」,既不利人,更伤己身。

  餐饮习惯的固执

  固执不改,伤害有多大呢?个人一向饮食习惯,只要能「塞饱」就行了。正餐进食,如狼吞虎咽,不消一刻钟,很快就吃到打嗝饭饱,心满意足离去。喝水饮茶,不耐一口一口喝,总贪那一倾而下的畅快。长期以「塞饱」为能事,结果如何?每日饮食,低度吸收,营养不良,导致血液不敷使用,血压升高。
  最近听到一位精於营养卫生的医护人员说:「每一口,都要嚼二十五下。」许是福至心灵吧,这天午餐,不固陋了,一改旧习,每一口饭都遵照他的话,嚼二十五下。一顿饭吃下来,报纸也没法看,因为要数二十五下。用餐时间拉长了,饭後却是神情气爽,没有「撑饱」的难受。几日下来,明显感受到「饮食存养」的好处。

  非道不仁的固执

  小小的饮食「固陋」恶习,竟如此伤人,何况是思想上「非道之固」所酿成的灾祸,以及自私「不仁之固」所造成的伤害,其後果更难想像。春秋後期,孔子看到了这两大「固陋」,深以为病。
  会思想的人,各执己道,自以为是,不愿道并行而不相悖,反而交相攻击,使得天下苍生不知何去何从,此乃「固执非道」的後果。
  公卿大夫,只想在领土采邑上,聚敛更多钱财,不懂得时使薄敛,以慰民生疾苦。致使整个时代,走向「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末路,这是「固执不仁」的恶果。
人到五十,头发斑白,照「礼」说,应该「不以其任行乎道路」,不让他四处奔波行走了。孔子人称「天之木铎」,自当代天教化,五十五岁,黄河结冰之际,他告别了妻儿弟子,与三五门生,开始周行天下的使命。《论语.宪问篇》云: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
  孔子对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与孔子熟稔的长者微生亩先生,他看孔子席不暇暖的奔波忙碌,忍不住问:「孔丘啊!你为什麽这麽栖栖不安呢?该不会是想在各国君臣之间,一逞口舌,图个什麽吧!」孔子尊他是长者,恭敬回答说:「孔丘怎敢巧言佞口?只是对天下人的『固陋』不化,感到痛心难过啊!」

  化顽石为美玉

  懂磬声的「荷篑」,蹲地等候孔子的「原壤」,重质不重文的「棘子成」,太过简易的「子桑伯子」,以及楚狂丶接舆丶长沮丶桀溺丶荷鐂丈人等隐者,他们虽有过人的一得之见,却无法让广大生民安身立命。若一意孤行这「非道之固」,致远恐泥。
  「中庸」是孔子提倡的康庄大道,它极高明而道中庸,有质有文,简易适中,能助人家齐而国治,适用於最大多数人,所以孔子大力弘扬。孟孙丶叔孙丶季孙丶齐景公丶卫灵公等当权者,私欲滔滔,不利百姓,更是孔子急欲去劝导化解的固石。
  孔子除了「疾」天下人固陋偏见,更「忧」座下弟子固执难化,《论语.述而篇》云: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德之不修──固执意见,不知痛加修理。
  学之不讲──固执所学,不肯共学讲习。
  闻义不能徙──固执惯性,不愿信从好道理。
  不善不能改──固执恶习,不能勇於改过。
  这四大固执,将人团团锁住,从内到外封闭不通,吸不到一丝清新空气。有恶不改,该办不办,所学不广,心灯不明,如此固执不化,只是一块顽石而已,所以孔子说:「是吾忧也」。如何将顽石化为美玉呢?方法不外乎:「知过能改丶闻义能徙丶共学讲习丶修复明德」四端。

  疾固所以忧天下

  孔子从十五志于学,就努力使自己「毋固」,真积力久之後,连「毋固」也绝除了,从此优悠於「有所固,有所不固」无入而不自得的境界。
  不知老之将至的他,不忍黎民活在固陋困境,他舍去安享天年的舒适,愿以有生之年,用他的古圣中庸智慧,化导各种固执偏见。孔子弘道,天下生民都是教诲对象,直到死而後已,从未倦勤,这分「弘毅」决心谁比得上?
  平常人就是少了「疾固」的「疾」,对一己之固无所忌惮,见人之固也不以为意,如此怎能忧天下人之忧?
  小人好自用丶好自专,固执不化,灾必逮夫身。见义徙义,见善与人同,有过勿惮改,终能化成君子。孔子期待,世人坚如冰碳的思想与恶习,在阵阵春风吹拂下,冰消雪融,滋养万物。
                     第408期 公元2010年10月发行  

标签:孔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