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从“道法自然”召唤
汶川大地震之后,报告文学作家卢跃刚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谈四川人的文章。文章指出,无论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四川人都坚守着一套自己救助自己的生存态度——在达观中救助自己,在幽默中救助自己。达观就是不认死理,不较死劲,东方不亮西方亮,另辟蹊径;幽默就是一种宣泄,转换看世界、看事物的方式和角度,变被动为主动,进行自我拯救。从四川人民抗震救灾过程中显示的达观、幽默,不难联想到老子的哲学睿智。
今天,大多数人都清楚茶杯商、房地产商依据什么规则给他们的产品定价。可是,茶杯的中间是空的,也正是中间这个空的部分起到了盛水的作用;房子的里面是空的,也正是里面这个空的部分起到了住人的作用,但又有多少人洞悉了其中的道理呢?其实,老子早就点醒人们:“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11章)“有”给予了人们实实在在的便利,“无”却发挥了事物最终成就自身的妙用。
庸常而又复杂的生活本身,好比老子说的“有”;达观而又幽默的生存态度,好比老子说的“无”。这个看起来有点玄的“有无之辨”,其实印证的还是我们多少有些切身体验的那个“老生常谈”:你对生存抱什么样的态度,你就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本身属于“硬件”,生存态度属于“软件”,何以柔弱能够胜过刚强呢?《老子》第40章说得好:“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人类文明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着,但这种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跟普通人相比,智者善于反思并揭示出整个人类的生存困境。老子说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第18章)大道废弛了,才有人提倡仁义;智巧出现了,才有人玩弄伪诈;家庭不和睦了,才有人渴望孝慈;国家动荡了,才有人期盼忠臣。春秋战国时期还只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雏形期,可见老子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这一评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今天的“文明”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举其大者而言,山川河谷之美的自然生态正遭受着史无前例的破坏,文质彬彬之善的人类心态正经受着空前绝后的摧毁。有人认为这是现代化发展理所当然要付出的代价,但科学意义上的现代化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人与自身的和谐。从这个角度看,老子所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5章),天地无所偏爱,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由发展,可谓意味深长。
在老子的哲学中,“自然”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更指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存态度。要做到自然而然,就必须尊重客观、自然的规律本身;要尊重规律,就必须做人做事有个度,不能“过”,不能“不及”。譬如,有了钱,你可以买到房子,但未必买得到一个家;可以买到床,但未必买得到充足的睡眠;可以买到医疗服务,但未必买得到健康;可以买到血液,但未必买得到生命;可以买到赤裸裸的性,但未必买得到地久天长的爱;可以买到时钟,但未必买得到时间;可以买到一本书,但未必买得到知识;可以买到地位,但未必买得到别人对你的尊重。所以,老子说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异于给现代人开了一剂苦口的良药。
《老子》五千言中,“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又是画龙点睛之笔。人是宇宙中的四大之一,但人要取法于“地理”,地要取法于“天文”,天要取法于“大道”,道要取法于“自然”。假如说“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诉求,那么,呵护大自然,营造和谐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不正是老子哲学惠赐给我们的“现代价值”吗?!听从“道法自然”的召唤,就是要凝聚为普通人达观而又幽默的生存态度,就是要内化为决策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百年之后的战略思维。否则,于天人之际、人我之间、身心之内,要做到《老子》第7章说的“天长地久”,就将艰难得多。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