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秋林寺
失落的秋林寺
内乡县北部有个夏馆镇,古称“秋林”。盛名远扬的“秋林”一称源于古时候秋林山下的秋林寺。而“秋林红叶”更是北宋以来有据可查的中原八大美景之一。
秋林寺的遗址现在夏馆镇东5公里湍河大桥上游的三百米处。古时声名远扬的寺梵古刹,而今已成了水色黑绿、碧波涟漪的淼淼深潭-因其潭中央有巨石如癞蛤蟆状突出水平,故当地人称其为“癞吐石潭”。
秋林寺始建于北宋中叶。当时有一游僧,云游至夏馆湍河岸边,见此山灵水秀,祥云瑞气笼罩,是修练正果,普渡众生的风水宝地,于是在秋林山南头选址建寺,取名“秋林寺”,并自命住持方丈。该僧德高望重,超凡脱俗。谨遵规戒律,四大皆空,五行度外,六根清净。一时间,四海云僧皆拜谒门下。晨钟暮鼓,育经念佛,香火旺盛,更有善男信女,熙熙攘攘,拜佛朝观。那老僧勤俭持寺,苦心经营,寺产日益丰厚,更兼庙规寺律极严,以积德行善为本,广施善缘,遇到荒年,老僧开仓放粮,普济众生。因而善名远扬四海,口碑极佳,盛极一时。故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纷纷泼墨记述。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东京城献俘》曾记“……于路行了数日,到了一个去处,地名秋林渡。那秋林渡 在宛州属下内乡县秋林山之南……见空中散行寒雁,不依次序,宋江心疑,使人去问缘由,原来是燕青射下数十只鸿雁。宋江劝喻燕青,今后不可害此礼仪之禽,并在马上口占一绝: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三两行,忽然失却双飞伴,月冷风清也断肠。”
金哀宗正大四年,大文豪元好问出任内乡县令,见夏馆湍水秀丽,湖光山色,秋林寺水面造别墅,与秋林寺隔水相望。理政之余,与文友吟诗作赋,盛赞秋林。如《临江仙·内乡北山》写道:“夏馆秋林山水窟,家家林影湖光……苟蕨梦中香。”
清文人沈灿的《游秋林》写道:“秋林夏馆堪幽赏,四望青山列画屏。”朱缘尊吟“玉河晴柳正堪攀,吟对秋林夏馆山”。
“秋林红叶”更是古时夏馆享誉中原的一大美景。因秋林寺规模宏大,每日佛灯长明,故点灯照明的油料成了一大难题。所以方丈令众僧广值“油树”,取其种子榨油制蜡,以供其用。油树学名乌柏,当地人欲称构树。其籽有黄豆般大小,白如玉珠,所制蜡烛火质明亮,无烟无味。该树叶圆泣而茂密,一到深秋,皆成火红色。时至寒露,万木凋败之时,更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可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分外耀眼,故有秋林红叶甲天下之说。文人墨客无不慨吧,明代诗人郑澍曾写《秋林红叶》,赞“霜深十月爱山行,野客浑疑到赤城。”
闻名中原的秋林寺到明朝末年,被一恶僧,他自恃财大气粗,横行乡里,欺压百姓、霸占民田,抢占民女,胡作非为。并大放厥词:水打磨,九顷不靠天,要想了得我,除非天塌龙叫唤。秋林寺成了地方一大祸害,老百姓怨声载道。
人横不怕天不怕,秋林寺不行正道,恶贯满盈,终于惹得天怒人怨。明崇祯五年农历六月。数日内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传说四海龙王皆集于秋林寺上空,昂首嘶鸣,口吐除恶之水,浊浪滔天,顷刻之间把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秋林寺连根冲去,荡然无存。桑田沧海,造化弄人,昔日香烟萦绕的名刹古寺,霎时间成了水汪一片,而老百姓的房屋良田却完好无损。现在只留下崖壁上一个雕凿的神龙在诉说着秋林寺往日的兴衰。因而在当地至今流传着“能吃过天饭,莫说过头话”的典故。
秋林寺的兴亡正应了“上帝叫你亡,必先叫你狂”一说。秋林红叶之胜景至今已空有其名。因为现在点灯不用油,所以乌柏树备受冷落。再加上该树的木材是制做案板的上等原料,它切油腻而不沾剁千万而无渣,故上世纪九十年代,粗大的乌柏树被人们伐作案板而几近绝迹,秋林红叶胜景之消失不能不令人怀念。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