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奇景云泉寺
塞外奇景云泉寺
高向阳 张美凌
在塞外山城张家口市区的西侧,千峰竞争,万壑争奇。其中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名唤“赐儿山”。相传给人间赐予儿女的麒麟曾降临此山,并在山上留下趾印,许多人前去祈求子孙都得以如愿,故得名赐儿山。
赐儿山距市区约1.5公里,远望峭壁如削、万木峥嵘、亭台庙宇,参差交错。近看则步步似景,仅上山的台阶就拐了四道弯,226个层阶。半山中有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建造的一座寺庙,名曰“云泉寺”。因这里云雾缭绕,山中泉水清冽、长流不息,常常形成云在泉畔飞,泉在云中流的奇景,有人写诗称这一奇景为“白云深处有清泉”,云泉寺便由此得名。后又有人用“云飞有色长生画,泉奏无弦万古琴”的联语来赞美这一奇特的景观。
云泉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寺院。其上部为道观,下部为佛殿。寺内由“天王殿”、“龙王殿”、“真武殿”、“奶奶庙”、“释迦牟尼殿”、“观音殿”和奇特的“风洞”、“水洞”、“冰洞”等20多个景点组成。殿宇淳朴无华,神佛塑像流光溢彩,显现了粗犷、遒劲的塞外风格。年年岁岁,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庙会之际,四面八方的百姓纷纷来到这里,观赏春光,十分热闹。
云泉寺的“三洞”堪称一绝。寺内西崖下,自北向南排列着3个天然的石洞,虽相隔数尺,但境况大为不同。北为“水洞”,此洞素有“喷玉”之称,洞中泉水涌漾,虽塞外隆冬时节亦不结冰,洞口刻有一副对联:“劈开双玉峡,云山一碧泉”。南为“冰洞”,洞内四季结冰,晶莹剔透,炎炎夏日也不融化,洞口刻有“灵液供丹灶,清心照玉壶”的联语。中为“风洞”,一年四季冷风嗖嗖,有物置于洞口,即会被疾风吸入。让人称奇的是,洞口的联语并非为“风”而作,它用“傍山冬日液,侧水夏天凝”,把水、冰二洞连接起来,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游人到此,都为天地之神奇的造化而赞不绝口。历代相传的王安石三难苏东坡的绝联之一“铁翁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虽历经千年,始终无人对出下联。1993年夏,笔者陪同好友孙释勃先生(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时任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副主席)到此一游。孙先生看到颇为壮观的冰洞、风洞、水洞之后,迸发灵感,随口创作出“云泉寺内,冰风水洞一奇观”的绝代佳句,被楹联界称为“完璧之对”,不但了却了一项千载善缘,而且也填补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缺憾。
云泉寺的“榆柳”堪称一奇,寺院中间有柳树二株盘抱而生。相传为明代嘉靖五年(1527年)所栽,树高12米,直径2米。更为奇特的是向东横卧的一株古柳主干中空,腹内又长出一棵松树,松枝苍劲、柳丝袅娜、形伴景随、相映成趣。现在,这古柳依然枝繁叶盛。在寺院西边峭壁上过去曾有一棵榆树,高约13米,粗12围,相传为元代所植。现榆树虽已枯死,但这“元榆明柳”仍为云泉寺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
云泉寺除洞异、树奇之外,还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山水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在临登游览之余,写下了许多广为世人传诵的优秀诗篇。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上山,有“万松亭”、内长城烽火台,翼然恤于绝顶,亭檐飞耸,直指苍穹,檐边风卷云源,群山颠连争奇,脚下长城蜿蜒,洋河如带,市区千姿百态,尽收眼底。难怪人说“游人来到张家口,不看云泉不能走”。
据《重修云泉寺》碑记记载,云泉寺于洪武二十六年由僧人清月所创。150余年后的嘉靖五年,又由镇守大同总兵官江桓等人重修。当时的云泉寺住持圆玉精于佛教经典,为有道高僧。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云泉寺的悠久历史。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