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海上漂来的神像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7日
来源:不详   作者:施伯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海上漂来的神像

  施伯冲

  启东近海作业的一条打鱼船,木桅杆下安一部常州产的柴油机,撒出的渔网犹如波浪间掠过的一道浅绿色的光影,不偏不倚罩住了一尊不知从何处漂浮来的神像。

  所谓近海,是指长江口外离陆地不远的水域,往南为东海,往北为黄海。三水交汇却冒出了一座莫名其妙的神像,实在是一件很离奇的怪事。

  供奉在殿堂里的神像,怎么会到大海上来凑热闹?渔民们惊愕地发现:伴着跳跃的鱼虾,网兜里横陈的神像沉浮飘忽,与网具交织碰撞,刹时间引起整条渔船的恐慌。

  渔民们的神经与绷紧的纲绳一般紧张,呆立舱面对着不期而遇的神像手足无措。他们下海好几年了,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却从没想过捕捞一尊神像。通常说的“疏而不漏”的对象,指的是那些坏了社会约定俗成规矩的不法之徒,才需要“一网打尽”的,而神像呢?沾满腥味的网具扣住了神像,算不算亵渎神灵?偌大的神像使绷紧的网纲绳发出不堪重负的格格声,柴油机顿时爆响起来,喷吐出一串串淡紫色的黑烟。

  半浮半沉的神像出没在波浪间,约有上千斤重,拉上舱面很困难。于是,拉紧的网纲绳子松开了。渔民们的想法很简单,让神像回归大海。这样的庞然大物对他们来说搬回岸上无处安置。他们只想脱离是非之地,另找水域撒网捕鱼。奇怪的是神像随着渔船亦步亦趋,并没有漂流离去的意思,尽管几次拉网放网,原地打转的神像粘在网兜上似的,就是不肯离去。

  当时船上有九位渔民,其中年长的船老大叹口气说:“看来神像与我们有缘,还是捞起来带回去吧。”

  渔民海上作业,讲究的就是缘分。1992年6月19日,《光明日报》报道渔民陈清洁在槟威海峡曾捞得一尊神像。据说他梦见神像嘱托他驾车巡游故道庙宇,并给他一组彩票号码,居然中了大奖,由此解决了神像重游旧地的费用。巧合的是启东沿海的渔民发现神像的时间同样在6月20日的安神节前夕。不过,这些近海作业的渔民不知道这尊神像的价值,也不知道海上漂浮来的神像属文物保护的范畴。只是老渔民发了话,其他人亦不想怠慢神灵,赶紧用对讲机招呼邻近的渔船赶过来帮忙。

  神像从何处漂浮而来?据史料记载:长江口数次北塌南涨,启东境内临江一线的集镇、庙宇曾相继倒塌入江。但传说中的神像大多是泥塑的,不可能从上世纪的30年代流存至今。从信风来看,春季的太平洋热带气旋对南黄海影响不大,这就排除了从菲律宾海峡吹来神像的可能性。东南季风由朝鲜半岛吹来,而漂浮的神像并无半点高丽色彩,况且洋流会顺势汇入东海,不会逼近长江入海口的海岸。至于长江上游的保塌工程今非昔比,坚固的护堤岩石没听说倒堤决口的,不可能有庙宇倒塌入海,况且眼前的神像与福建一带的玛祖神像没有半点类同的迹象。纵然有三峡工程,相信沿江庙宇会随着景点再造迁移高处,不可能将古迹沉入水底。让偌大的神像一路漂浮东来却无人问津,显然不合情理。海上发现神像的消息,随着对讲机传遍了渔场。闻讯赶来的渔船两帆合并,同心协力拉紧网纲绳子,才从海水里捞起了沉甸甸的神像。撂在舱板上的神像为整株檀香木雕塑而成,高2.2米,腰粗膀圆,全身披挂鱼鳞状的盔甲,腰间束着金丝缎带,坎肩、护腿高翘金黄的镶边,缀着红缨的头盔,羽状的护颊拱托着一张浑长的枣红脸,飘拂的长髯直垂护心镜,看上去是一位威武的将神,散发出阵阵好闻的芬香。听说檀香的香气醇厚,久则不甚明显。但用刀刮,仍香气浓郁。大概渔民捞神像的过程中,网具与神像相擦,故溢出阵阵香味。

  我国的檀香木早在明清时期就被砍伐殆尽,进口檀香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檀香木是作为敬献佛祖的贵重香料,伴随着佛教传播从西藏、云南及东南沿海等地传入内地各省区。虔诚的香客们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不惜高价购买这种点燃起来异常芳香的小块檀香木,作敬香之用,后来逐步用于中医、雕刻工艺品和高级化妆品等。北京雍和宫有一座用檀香雕刻的巨佛像,高26米,直径3米。它是西藏七世达赖喇嘛为感谢清朝中央政府为他平息了叛乱,用重金从尼泊尔买来一株巨大的檀香树,动用成千上万的人,花了整整3年时间运到京城,请能工巧匠雕琢而成的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

  海上漂来的神像,虽比不得故宫巨佛,但用料非同一般。雕刻前的整株檀香木当是参天大树,不知在深山老林里生长了多少岁月。他从树腹中脱胎,诞生于匠人之手,刀法粗犷不乏细腻,雄浑而生动简约。看来这尊神像来头不小,渔民们偶然的一网不亚于捞起了满兜的金元宝。

  不过,当时渔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只怕用网具兜起神像触犯神灵,不知自己的举动带来的是福还是祸?他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用奇门遁甲测过一卦。测得东南方为巽卦属木,而木与春重合当属旺发之相的好兆头,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载着湿漉漉的神像扬帆返航。归宿地是长江北支流靠近圆陀角的一处不大的港湾。

  与南支流相比,北支流的航道几乎忽略不计。上世纪80年代国务院曾出台过填平北支流的规划。出入上海港的船舶大多是从南支流经过的,海上遇见神像的概率大大高于北支流。令人奇怪的是主航道上的船只从未发现过神像,而只有北支流近海作业的木帆船才似乎与神像有缘。

  其实,神像被北支流的渔船发现并不是偶然的。与名不副实的上海港比起来,真正的海港不在南支流的申春江,而在于北支流的南黄海岸线。据考证,长江口的水下大陆架已形成75万多平方米的扇形泥沙,其中最远的泥沙直达日本的神户。孙中山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初叶就在《建国方略》中发出过建造东方大港的呼喊。相对于拥挤不堪的上海港,漂流的神像更愿意选择辽阔的吕四洋面,似乎对我们昭示着什么。与几个普通的渔民结缘事出意外,个中的原由却发人深省。

  市文物办的黄椿主任闻讯前往连心港实地考证。先用清水洗净神像表面的盐花,待风干后剥落粘结于盔甲上的海蛎子,神像才恢复本来面目。据黄主任推测,神像的右侧缺少了一柄青龙偃月刀。他认定这尊神像为“司命禄,佑科举,驱辟邪,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的武财神关羽。

  于是,关羽神像披红挂彩,由七八条壮汉扶上接送车,居然一路屹立车厢直达县城汇龙镇。一时万人空巷,莫不争睹财神爷风彩。车过闹市区,黄主任嘱咐驾车的小宋放慢车速,以满足马路两侧的行人观赏关羽神像的好奇心。

  据考证,南通地区曾有四座关羽庙,其中如皋的七奎宫、三义阁、雪香庵毁于“文革”,而市政府原办公楼东侧的关羽庙建于明代,淹没于前几年的大拆大建的风潮。听说市文化局曾向上打过报告要求保护这座400多年的古庙,省里审批的说听听南通的意见,结果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拍板拆庙。当时民工们不愿动手拆庙,建设局一位小科长第一个挥舞榔头敲下去,竟被飞起的青砖砸断了锁子骨。而省城那位负责签字的官员和那位副市长据说随后都没有好下场。

  这些传说是否当真,一时无从考究。但启东渔民用八副杠棒,抬着武财神上岸,一时无处安置倒是真的。他们先将神像交托连心港边防派出所保护,后与汇龙镇法音寺联系。当家主持以流派不同婉拒这座尊神入驻殿堂。原来的关帝庙拆除了,新建一座关羽庙谈何容易,供奉神仙的香火不是好点的。西方社会多的是教堂,而东方的文明古国大街上多的是银行,哪里能寻找到庙宇安置海上漂浮来的神像。时至今天,海上漂泊的神像只能暂寄启东民间风情博物馆,人们依然不知道这座神像从何处漂来,又是如何被雕刻的,而后来因何入海。这一切的过程扑朔迷离,想解开其中的谜踪很难。

  出自: 《沙地 》 2010年4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