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南宋佛像概述
北宋南宋佛像概述
■北京金申
宋代是个汉族文人政权,经济发达,在北宋(960—1127年)的一百六七十年中,艺术达到了相当的繁荣,佛教也更加贴近庶民的生活,民间中流行各种名目的信佛团体即邑会,以崇信观音之风为盛。
此期的造像可说是世俗化的、人间化的佛像。亦如前述,唐的造像的佛、菩萨的神韵还是半天国半人间的,是以人间为参考又高度地加以浪漫夸张,而宋代造像的宗教气氛已减弱,呈现出高度写实性的风格,富有人间情趣(图1)。
佛的造像依然墨守旧规,肉髻较平缓,五官端正,表情宁静而略含笑意,着双领下垂式大衣,体型较丰满。值得注意的是螺发与肉髻之间又增加一个髻珠,此现象在北朝佛像上偶见,晚唐和五代已流行,北宋后的汉传佛造像上几成定制(图2)。
北宋的菩萨造像颇有出色者,由于观音崇拜盛行,又加之宋辽连年战争,铜资源贫乏,木雕造像兴盛。木雕加彩的水月观音像,表现观音休憩态,一腿屈盘,一腿下垂(游戏坐)坐于普陀山道场上,造型极为优美生动。宝冠雕饰华丽繁复,冠带自然从双肩下垂,帔帛曲折反复,大裙的纹褶也极生动写实,富有立体感,观音俨然为人间雍容华贵之女性。如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木雕观音坐像 高118厘米 和瑞士瑞特保格博物馆的观音坐像均取这种休憩坐姿(图3)。
又有山西长子县崇庆寺三大士殿的泥塑骑
观音、骑狮文殊和骑象普贤三大士,据题记知为宋元丰二年 1079年 所塑,也均取这种游戏坐姿,造型极生动流畅,富有人间情趣。
罗汉的造型在宋代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早在唐代龙门石窟的看经寺石窟中即已出现了写实性的罗汉群。宋代罗汉像雕造得更为成熟,十六或十八罗汉成为寺庙配置上重要的组成部分,罗汉们的个性更为鲜明,年龄悬殊加大,表情或深思冥想、或凝神运气、或神采飞扬、激昂兴奋,总之其手法成熟已到炉火纯青境界。如江苏吴县甪直镇保圣寺所传杨惠之塑罗汉群像,罗汉多为所谓“胡僧梵像”,深目鹫鼻,目光如炬,须发拳卷,是以生活中的印度或西域胡僧为依据塑造的。衣纹刻画流畅细腻,转折翻卷自如,实为传神之作。
又山西长子县崇庆寺内的罗汉群像和山东长清灵严寺罗汉群像 嘉祐年间,1056—1063年 都是宋代罗汉的代表作。南宋 1127—1279年 的佛造像在杭州飞来峰和四川大足石窟均可看到,较之北宋、南宋的造像更为注重人物心理刻化,风格亦更为婉约细腻,刀法熟练流畅,应是人文地理上的关系所致。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