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唯识三十颂研究(一六○)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7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智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修习位──广释行义.问答合六开十门

  《述记》十本谓:修习位菩萨,修习布施等十种胜行,有十三门分别,前八门已略释讫
,今续说第九门,曰:「问答合六开十门」,即以问答往还,论述菩萨行六度丶十度,与根
本丶後得二智开合关系之部门也。

  (甲)引论正说

  《论》九云:「此实有十,而说六者,应知:後四第六所摄;开为十者,第六唯摄无分
别智,後四皆是後得智摄,缘世俗故」。
  问:何以佛经中有处说六度,有处则说十度耶?
  《论》九答云:「此实有十,而说六者,应知,後四第六所摄;开为十者,第六唯摄无
分别智,後四皆是後得智摄,缘世俗故。」意谓:波罗蜜多,实有十种,然而有处,但说六
种(如《金光明经文句记》卷四云:「六(度)通大小,十(度)唯在大」)应知:那是因
为後四度──方便丶愿丶力丶智,皆是第六般度所统摄之故。
  至於有处像《华严经》丶《大宝积经》丶《金光明最胜王经》等,开六度为十度者,那
是因为第六般若度,唯是「根本无分别智」所统摄故;而方便等後四度,则皆是缘世俗谛之
「後得智」所统摄故。
  故无性菩萨之《摄论释》卷七亦云:「若立十种波罗蜜多,第六唯是根本无分别智;方
便等四,是无分别後得智摄(案:无分别者,无「随念」丶「计度」之二种分别,非无「自
性」分别也)。」
  无性又云:「若立六种波罗蜜多,第六般若,是无分别智,及後得智,二智所摄;後得
智中,四到彼岸(指方便等四度),亦在第六般若摄故。」由此可知,有处虽只立六度,然
而十度之义,却已含蕴其中!
  总之:根本丶後得二智,合则言六波罗蜜多,开则成十波罗蜜多,故曰:「合六开十门
」。

  (乙)傍论二智

  一丶根本智──又名「如理智」,如,契合之义,契合於真如理体(真谛)之真智,此
智乃是照了世俗有为事相「俗智」之根本,故亦名「根本智」。又作「根本无分别智」,以
此智对於所缘真如理体,如实照了,完全无所分别;所谓:心境相称,能所一如,不二不异
,平等无别也。故无着菩萨於《摄论》卷下云:「与境无差别,智名无分别。」
  二丶後得智──又名「如量智」,即照了俗谛森罗万象之俗智,此智照了俗谛事相,一
切皆如梦幻泡影,而不生起我法二执也。又此智乃生於根本智之後边,故名「後得智」。故
《成唯识论》卷十云:「了俗由证真,故说为後得。」
  无着菩萨之《摄大乘论》卷下,曾以六种比喻,显示「二智」之义,兹乘便略说之。
  (1)《摄论》颂曰:「如哑正受义,如非哑受义」,初句喻「根本智」,次句喻「後
得智」。颂文中之「义」字,即尘境或境界之义。
  譬如口不能言之哑人,当他正在受用某一境界时,心中虽然清楚明白,却寂默无言!当
知:根本无分别智,亦是如此,虽能亲证诸法之真如理体,却远离有无丶一异丶俱不俱等言
说戏论!
  又譬如口能言语之正常人(非哑人),当他受用境界之後,即能随顺他所受用之境界,
恰如其分,适如其量地表达出来!当知:後得无分别智,亦是如此,彼能依托真如理体为本
质,而後变似真如理体之相分,通达我法二空之真理,广为一切众生演说三藏十二部教典!
  上来即第一喻,以「如哑」及「非哑」喻「二智」。
  (2)《摄论》颂曰:「如愚正受义,如非愚受义」,初句喻「根本智」,次句喻「後
得智」。
  譬如愚者,当他正在受用某一境界时,心中无所了别!「根本无分别智」,当知亦尔!
又譬如非愚者(即智者),当他受用境界之後,心中了了分明!「後得无分别智」,当知亦
尔!
  上来即第二喻,以「如愚」者及「非愚」者喻二智。
  (3)《摄论》颂曰:「如五正受义,如末那受义」,初句喻「根本智」,次句喻「後
得智」。
  颂文中之「五」字,指眼等五识也;又「末那」一词,此处特指「意识」,而非指「染
污末那」,此处应先辨明。
  譬如眼等五识,正受用境界时,离名言丶种类等所有分别,「根本无分别智」,亲证真
如理体,平等平等,了无分别,当知亦尔!又譬如第六意识,能受用境界,并分别其差别相
状,然後再施设种种名称丶言语!「後得无分别智」,能照了世俗森罗万象,而後再为一切
众生契机说法,当知亦尔!
  上来即第三喻,以「眼等五识」及「第六意识」喻二智。
  (4)《摄论》颂曰:「如读正受法,如解受法义」初句喻「根本智」,次句喻「後得
智」。
  颂文中之「法」字,《摄论释》作「文字」讲。
  譬如有人读诵,或听闻佛经,只是领受其中之文字,却不明白其中之含义,「根本无分
别智」,当知亦尔!又譬如有人,进而领受其含义,并能转教於他人,「後得无分别智」,
当知亦尔!
  上来即第四喻,以「受法」及「受义」喻二智。
  (5)《摄论》颂曰:「如人正闭目,无分别亦尔;如人正开目,後得智亦尔。」譬如
有人,正当闭目,一切色,相都无所见;当知:根本无分别智,亦复如是,於所缘境,无名
言相。又譬如有人,正张开眼,则一切明暗,色空等,无不了了分明,当知:後得无分别智
,亦复如是,於依他起一切诸法,无不了了分明,犹如梦幻泡影!
  上来即第五喻,以「闭目」及「开目」喻二智。
  (6)《摄论》颂曰:「应知如虚空,是无分别智,於中现色像,後得智亦尔。」应知
:根本无分别智,如同虚空,周遍一切处,一切诸法所不能染,非能分别,亦非所分别!虽
然虚空无相,却不拒诸相发挥!於虚空中,现起一切色像,正如同从「根本智」後,生起「
後得智」!而「後得智」所照见之一切色像,亦悉皆不离空性!
  上来即第六喻,以「虚空」及「色像」喻二智。
  上来依《摄论》傍论二智已讫。又约二智之开合,论六度,十度相摄之义,亦已略释讫

                    第402期 公元2010年2丶3月发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