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济贫苦,致力兴佛教——纪念徐平轩居士诞辰120周年
慈心济贫苦,致力兴佛教——纪念徐平轩居士诞辰120周年
垢 尽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乌石乡,位于太平湖的上游,是个美丽如画的山乡,青山起伏,碧水长流。被誉为“现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的杨仁山,就出生在这里一个名叫长芦的小山村。距长芦村西面三里,有个徐村,则是对佛教亦有卓越贡献的、杨仁山的忠实追随者——徐平轩居士的老家。徐平轩居士出生于一个佛教家庭,早年皈依三宝,行持坚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慈悲济世、振兴佛教的伟大事业。今年是徐平轩居士诞辰120周年,谨以此文以表对他的怀念。
母亲引他进入佛门
徐平轩之父徐志格喜欢读书,能吟诗填词,后来弃文经商。母亲杨芳相自幼便崇信佛法,生性和蔼,慈爱孝敬,乐善好施。
清光绪十六年(1890),徐平轩出生于徐村。很小的时候,常随母亲诵经拜佛,在心中植下慧种佛根。7岁时,父亲在贵池县殷家汇开了一家小面坊,由于经营不得法,非常困窘。父亲忧郁成疾去世,才40多岁。中年丧夫的母亲行持益笃,后来不得不放弃面坊,带徐平轩回老家徐村耕种纺织度日。徐平轩仅断断续续读了两年私塾,其文化主要得于他坚持不懈的自学及日后的研读佛经。
1904年冬,徐平轩15岁,由族兄介绍到桐城县一家糕饼杂货店学徒,出徒后即到松茂糕饼杂货店当店员。在习商、从商的十年经历中,徐平轩目睹商贾之“唯利是图、奸刁滑坏”,深感从商不合其志,于是决心改行。
1914年春,徐平轩只身去北京谋职。同年夏,应杨仁山长子杨自新的邀请,随同查勘陕西延安、延长煤油矿。徐平轩工作之勤奋、严谨,为人之忠厚、纯朴,深得上司和同事的好感。次年春,经同乡陈正有(杨仁山居士的学生,时为北洋政府财政部主事)介绍,任北洋政府盐务稽核总所汉文股录事。任职七年间,与陈正有朝夕相处,过从甚密。
受母亲的影响,徐平轩从小就信佛,而陈正有也信佛,在北京工作期间,两人经常共同研讨佛学,因仰慕又是同乡、又是亲戚的杨仁山居士从事的刊刻经书的事业,亦发愿做些佛经流通之事。于是与庄蕴宽(时为北洋政府审记院长)、徐蔚如、陈正有等人创办北京佛经流通处和北京刻经处,分刻《大藏辑要》目录中未刻的典籍和其他佛典。
晚年的徐母随子寓居北京,皈依北京拈花寺全朗大师座下,长斋念佛。她曾见过佛像旁有一蓝衣菩萨,近视则无,时人谓之瑞相。1918年,28岁的徐平轩也皈依浙江宁波观宗寺谛闲大师,取法名显蕴,法号蕴空。
受母之勉致力赈灾弘法
1920年秋,华北五省大旱。徐平轩与庄蕴宽、马季平、陈正有等发起组织北京佛教筹赈会,并收养灾童五、六千人。
1921年,徐平轩利用每周两、三日去天津为京奉路局庶务课整理帐目之便,又与徐蔚如、周叔迦、陈正有等人创办天津佛经流通处和天津刻经处。此年,皖北21个县遭受水灾,徐平轩在母亲的勉励下,奉安徽赈抚督办、安徽省省长许世英之调,出任安徽赈抚处财务组副主任兼薄记课长。 徐母还拿出自己的私蓄,倾囊帮助徐平轩回皖赈灾。
1922年春,徐平轩、马季平(时任安徽省财政厅长)于安庆迎江寺创办安徽佛教学校,并创办安庆阅经楼和安庆佛经流通处。同年,兼任安徽财政厅总务科长。这一年,徐平轩迎母定居于安庆。徐母年龄已高,精神虚弱,亲戚们都劝她开斋,加强营养。徐母正色说:“我宁可持戒而死,决不可犯戒而生。”母亲的清净戒行,影响了徐平轩的一生。
1933年正月,徐母病情严重,寒热间作,但念佛不辍。二月二十一日,徐平轩请僧人来家念佛,助母亲往生。母亲问僧人:“我何时可以西去?”僧人答说:“后天斋日。”过了几个小时,母亲说:“我看到了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以前所见的蓝衣菩萨,怎么还不见阿弥陀佛?”徐平轩安慰母亲:“时间还没到,到了就能看见。”徐平轩和僧人一起,到床前念佛,母亲也随声同念。二十三日,徐平轩请来阿弥陀佛像至床前,告诉母亲:“佛来了。”母亲见到佛像非常高兴,含笑往生而去。三日后入殓,面貌光彩如生,顶还微温,四体柔软。当时安庆城的人,经过徐平轩家附近,都能闻到一股美妙的檀香,及到徐家门前,其香益烈。
徐母以其坚笃的修持受到世人敬仰,其事迹收入《净土贤圣录》。徐平轩决定以弘扬佛法来纪念其母,遂报请政府批准,在石埭金华山为其母修建“贤证庙”(贤证是徐母的法名)并“徐母佛学图书馆”。1930年建成时,徐平轩在《徐母佛学图书馆缘起》一文中写道:“最近佛学之复兴,无不知有石埭之杨仁山老居士者。杨老居士创办金陵刻经处,刊印佛经,以令中国人在求知方面而认识佛法。”该图书馆广为征集经典、佛像、书籍、法器等,不论梵文、中文、日文还是英文,也不论宗派。当时,仅陈正有一人就慨然赠予佛像若干尊,法器若干件、经典数千册。抗战时期,该图书馆曾遭损失,后搬回徐村老家。至1952年安徽省博物馆孙馆长致函向复旦大学鲍正鹄教授(杨仁山先生的曾孙女婿)询问时,尚有经藉八十箱在石埭乌石垅。正鹄教授认定是徐母佛学图书馆之物,特发函南京徐平轩询问并征求处理意见。徐平轩遂请鲍教授复函孙馆长,将经籍全部请运合肥,无偿贡献给安徽省博物馆。
只愿众生得离苦
徐平轩牢记母亲的教诲,致力践行佛陀“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众生得离苦”的大愿,放弃了许多别人梦寐以求的升官发财之机,全身心投于佛教慈善事业。
1924年夏,京北24县水灾,徐平轩复往北京佛教筹赈会仍任会计干事兼查放干事。1925年冬,徐平轩与姚觉五(曾为孙中山秘书,参加北伐,后任北伐军安徽政务委员会财政科长,抗战时期曾为安徽省府皖南行署主任)、马季平等计划集资在安庆西门外海口洲围湖造田,建广成圩。一方面为地方垦荒增产,一方面以工代赈救济灾民、贫民。由于多方面原因,此事全仗徐平轩一人苦苦支撑。三年开垦洲地万余亩,年生产粮食总量逾百万斤,持以为生者万余人。成圩之后,徐平轩与姚觉五将应分之地两百亩捐赠为广成小学基金,应补发给他们的车马费1200元也分文未取。同时,也不再在广成垦务公司继续担任任何职务,被世俗者讥之为“狂憨”。
1928年春,徐平轩作为安徽代表,出席中国佛教会代表大会,并被推选为该会委员。时赵朴初居士为该会秘书。从此,徐平轩与赵朴初相识,亲密往来近四十年。
1931年,长江、黄河、汉水、淮河大水为灾,徐平轩参与赈济事务。1933年,被聘为安徽省民食调节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调剂组主任。1935年,安徽省桐城等县旱灾之后继遭水灾,堤溃殆尽,情况告急,徐平轩又受命于危难之时,被省府派往桐城县代理县长兼军法官,主持当地的救灾与治安工作。在19个月的任期当中,徐平轩一方面积极兴办水利,亲自驻堤督修长江干堤及内河湖堤,兴修塘堰;一方面抵制那些扰民的政令,免征佃农粮食,减轻灾民负担;与此同时,整治桐城监狱,以佛理示人,释放那些因生活所迫而有不良行为的平民百姓。桐城百姓称颂为“吃斋念佛不杀人的县长”。
抗战期间,徐平轩被国民政府中央赈济委员会聘为委员,后调任专员、救济科长。1946年后,徐平轩任安徽求济分署津浦线急赈工作队副主任、青弋江修堤工作队主任、安徽救济分署物资帐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做的仍是救济工作。
晚年心血洒金陵
建国初期,由杨仁山居士创办的金陵刻经处破败不堪。以赵朴初居士为主任委员的金陵刻经处护持委员会推徐平轩为金陵刻经处主持(后改称主任)。1952年5月,徐平轩到南京,全面主持刻经处的恢复及业务发展。
在徐平轩的建议下,自1957年1月起,金陵刻经处隶属中国佛教协会,接受中国佛教协会及地方宗教事务局的双重领导。从此,金陵刻经处的经费由中国佛教协会按月拨给。随后,中国佛教协会决定将二十年代保存在北京的北京、天津刻经处的经版及上海、北京、常州等其他各处散落的经版,陆续运往金陵刻经处统一管理。徐平轩不顾年近70的高龄,多次亲赴外地操持调运工作,到1959年冬,各地经版全部运抵金陵刻经处。至此,金陵刻经处为全国唯一的一所佛经刻印、流通之外。
在恢复金陵刻经处的工作中,徐平轩积极主动,多方联系,搜集、整理了大量经版、经书、图书资料和金陵刻经处历史资料,还新刻、补刻了部分经版,为保护佛教文物,满足国内外佛教徒及学术研究机构对佛教典籍的需求,对发展国际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均作出了贡献。
自1960年起,徐平轩还特别注意在各类书报刊物、碑石残篇、短笺遗墨中收集有关金陵刻经处的史料,并亲自向有关人士访问征求,历时五载,至1965年10月,共收辑各类史料二百四十九篇,主持编辑并油印成《金陵刻经处历史资料点滴集》,分订五册,约三十万字。资料之全面,内容之丰富,史料之翔实均是金陵刻经处历史上所没有的。为后人研究金陵刻经处、甚至中国近代佛教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这也是徐平轩生前为金陵刻经处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后接任金陵刻经处主任的管恩琨说:“如果没有这份历史资料,真不知道会多走多少弯路,碰到多大的困难,工作成绩也不会这样好,我从心里感谢徐平轩老先生。”
“文化大革命”中,金陵刻经处也在劫难逃,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徐平轩被"遗返”回已离开60余年的安徽老家。时已77岁高龄的他,长期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且因常年吃素身体虚弱,更因一路车船辗转,饱受风寒,一回原籍老人便双脚浮肿,染病在身。1967年7月29日,徐平轩居士往生而去,葬于乌石垅徐村,终年78岁。
1980年12月6日下午,金陵刻经处与南京市佛教协会,在市政协208室为徐平轩居士联合举行追悼会。此时,徐平轩先生已去世十二年。”
徐平轩居士为中国佛教、为众生所做的贡献永远不会磨灭,他和他母亲堪称维摩再来、菩萨化身!
本文参考资料
《净土圣贤录》(奉化市佛教协会弘法利生基金委员会)
《徐平轩先生生平事略》(徐延觉 徐延陆)
《心向慈佛 造福为民——乌石前贤徐平轩的一生》(金南辉 袁良才)
《金陵刻经处》(徐平轩)
《金陵刻经处历史资料》(管恩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