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千古名刹——安福寺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3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冯文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由于唐朝帝王的推崇,佛教在整个唐代臻于鼎盛。福鼎在唐朝时建立的寺院多达二十几个,并且规模宏大,建筑艺术讲究,具有相当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安福寺是其中之一。
  安福寺以所在当安福山而得名,或山因寺而名。据《福宁府志·杂志·寺观》记载:“安福寺,在六都。唐贞元元年(785)建。”从寺始建迄今已逾一千二百多年,是福鼎乃至闽东历史最为悠久最为著名的古刹之一。安福山是座气势磅礴、钟灵毓秀的滨海之山,现隶属于店下镇三佛塔村,古为长溪县、福宁州、福宁府地,乾隆四年(1739)福鼎置县,由原州望海里十一都,现为福鼎治六都地。《福鼎县志·山川》载:“安福山,盘旋环抱,坞内有田百亩。”可见其山巅之高耸,岗峦之起伏。山东南濒临筼筜、日澳诸海滨,西北遥望东溪、草堂、太姥之名山,内有平地可建筑,梯田可耕作,是古代寺院的理想圣地。
  安福寺坐东北朝西南,窝居于一处山坳地里,周遭丛林荫翳,篁竹纵生。现地名还有叫“安竹垅”,仍以其地植被良好有很大的关系。安竹垅建有林场,也说明安福山自古林木茂密。据当地村民传说,安福寺宇规模宏大,当时就有僧房三百八十间,住僧三百八十人,鼓板钟鱼之声不绝于丛林。寺院香火旺盛,吸引不少文人雅士或地方官吏慕名前来拜佛或观光揽胜。第一个有身份的来客应当是后来官至金州刺史的长溪县(治今霞浦)赤岸人林嵩。《福宁府志·人物志·宦哲》载:“林嵩,咸通中(860—874),读书草堂,有大志。”草堂在草堂山,即与安福山相连。读书之余,喜好山水的林嵩,想必抄草堂山小路,多次造访过安福寺,并结识不少投缘的僧人。有记载的第二个造访者是北宋淳祐七年(1247)中进土的裘暨,字叔平,其兄裘钰,淳祐四年(1244)进士。裘暨来到安福寺,曾题:“良月上浣来游于此,午风方作,众窍皆号,万叶争动,未知风动叶叶动风;窍号风风号窍也。迥环留览,已而憩息沉默之顷。长啸云门,太虚为答,飘飘焉如凭虚而行,冷然善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山寺风大声大,此起彼伏,但不一会儿即销声匿迹。细步游览,如入仙境。清乾隆二十八年(1759)任福宁郡守的李拔,也为安福寺留过诗:“公余策马过城西,古寺香烟金碧齐。明月清风无限意,勾留信宿是招提。”
  在历史的长河里,安福寺这方丛林名刹,几度兴废,已鲜为人知。安福古寺遗址和文物遗存十分丰富。现有大马槽,整块花岗岩石构,长2.10米,宽0.68米。槽沿右镌:“当院僧口口备并童行德财同捨永为不朽”,左镌:“元丰三年(1080)庚申岁住持口口宗沙门善备记”。可见在北宋之前,安福寺仍有实力配置什件,供香客喂马之需,说明寺院没有遭受焚毁。但在三佛塔、东溪、斗门、礼澳、日澳等地村民口耳相传,安福寺在南宋遭到兵焚。现存石柱有方柱、圆柱、瓜梭柱等三种类型,直径在0.90米,长度在2.75米和3.80米之间,有19根仍立于重修后的“大雄宝殿”中。有的石柱顶部凿有长方形孔槽,用于架设梁架之用。每个柱础直径0.90米,莲花状。寺后院存花岗岩石构古井一方,直径0.88米,高0.45米,厚0.08米,井身石砌。须弥座以力士为主,辅有花卉牡丹、荷花等雕刻,造型古朴,但风化严重。遣址中有大量的石柱,枕藉于梯田墙沿或深埋地下,另石香炉、石莲花座不计其数。
  以上的文化遗物同太姥山国兴寺遗址遗物,在建筑风格、艺术形式、毁坏状态和保持现状等方面基本相仿。据2002年省博物馆考古队对国兴寺遗址考古发掘的报告称,国兴寺始建于唐乾符四年(1877),于南宋淳祐甲辰年(1244)毁于大火。但没有更多的史料说明像国兴寺这样上规模的寺院因何焚毁。而民间有《杨察院打草王埕》的传说,正好印证这两个大寺院被火烧毁的事实。草堂山俗称草王埕,与安福山相连,大约于南宋时匪寇占山为王,安福和国兴以及草王埕白焦寺被霸占,匪寇抢占民女,收括财物,无恶不作。宋时,冷城杨氏是望族,中进士十多人。杨察院中进士后,衣锦还乡,为解救被占民女,召集兵力,于五月初四日攻打安福寺前沿阵地草王埕,承诺乡勇,打赢回家,重过端午。起初一战,山匪凭藉山险,以滚落石头,击退兵丁。杨察院心生一计,等到天黑之时,用百只山羊,头部挂百个灯笼进山,以惑山匪,山匪以为山下来范,又用石头滚落。没有想到,此时杨察院人马已从安福山上来,山匪被一举歼灭,寺院也随之付于一炬。有连带关系的国兴寺也在这个时期烧毁。凯旋而归,“双端午”的习俗至今仍在冷城和周边村庄一带相承至今。人们也一直沿用“草王埕”而不叫“草堂山”。
  “杨察院”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吗?那他是谁呢?宋朱熹得意弟子杨楫在《潋溪杨氏谱序》载:“问得察院公手泽一编,视之家谱也。”据前文叙述,这个“察院公”指的是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杨惇礼。杨兴宗是杨惇礼的嫡孙,绍兴庚辰年(1160)进士。杨楫是南宋淳熙五年(1178)进士。他们的生活年代与寺院被毁的时间(1244年)差距太长,以上三位不太可能是“杨察院”。冷城杨氏还有多位进士,其中杨肃于淳祐四年甲辰年(1244)中留梦炎榜进士,时间刚好是寺院遭毁同一年。李拔《福宁府志·选举志·进士》:“杨肃,浙西安抚佥厅,福鼎人。”也许,也只有他才最有可能是“杨察院”了。
  曾可与国兴寺相媲美的安福古址遗物,现在静静地躺卧于山田流水间,其更多的历史背景故事慢慢地被人遗忘。人们期待对安福寺址的挖掘,以揭开那个历史之谜,为名山增色。

标签:安福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蓝毗尼的落日
下一篇:求道·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