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宋代诗僧第一人道潜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4日
来源:不详   作者:方元湘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宋代诗僧第一人道潜

  方元湘

  宋代於潜诗僧道潜,於潜浮溪人(於潜镇扶西村、或下埠溪村)。据今人高慎涛考证,道潜与苏东坡的友情甚密,道潜比苏东坡小7岁,即公元1044年生。本姓何,名昙潜,后由苏轼改名为道潜,号参寥子。由于他对佛学研究颇有造诣,皇帝赐紫衣,并赐法号妙总法师。而且他善于作诗,人称宋代诗僧第一人,卒约于1114年左右。於潜浮溪村(扶西村)位于於潜县城下方一十余里,前临天目溪下老虎潭,后倚群山,风景秀丽,但他家境贫寒,从小不茹荤腥,嗜书如命。少时即能诵法华经,年长,於内外典无不知道。

  道潜有参寥子集十二卷传世。清代吕留良、吴之振、吴尔尧编《参寥诗选》。苏东坡云:“道潜与林逋不相上下,而通了大仪。”徐州人陈师道为他的诗集作序,并说,‘他是眉山公(苏轼)之客,秦少游(秦观)之友也,余爱其诗。

  道潜与宋代文豪苏东坡有二十多年的交情,最初当苏轼看到道潜的绝句《临平道中》后,即赞不绝口。并令人刻在岩石上。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二十七日,同於潜县令毛君宝、县尉方君武前往离县城十五里外的西菩寺去看望道潜和辨才两位僧人。来到寺中,因为当时不通电话,没有预约,道潜出远门去了。苏东坡在没有见到道潜的情况下,在住持和尚的陪同下,尽兴游览了西菩寺,并写下了游西菩寺两首诗。当时道潜虽然没有碰见苏轼,但他记下了这份情谊,后来苏轼落魄时道潜几度去看他,并一直追随苏轼。

  苏轼改知徐州,道潜不远千里去看望他。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三月,闻讯苏因乌台诗案,又贬谪黄州(湖北武汉)。道潜僧又不远千里去访东坡。并伴随着苏东坡,至次年四月随苏轼一同离开黄州。期间一年有余。这也是僧人有闲的原故。道潜亦是在《乌台诗案》中因“收苏轼有讥讽文字不申缴入司,”被罚铜二十斤的其中一员。这也成为苏东坡认他为莫逆之交的原因。

  北宋元祐四年至六年(1089-1091年),苏轼第二次来杭任知州时,道潜也常和苏轼在一起,吟诗喝茶。苏轼贬居海南,道潜打算渡海相随,苏轼写诗劝阻。由于他和苏轼的关系,也牵连受罪,责令还俗。到建中靖国元年(1101),又祝发为僧。也可以说,道潜是苏东坡的铁杆粉丝。也有人说道潜附属风雅,沾苏名气上的光。这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吧。

  道潜在诗歌协作上成就卓著。今天余杭临平镇人将他的名句:“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贴在政府网站上。临平人称,从古到今写临平的诗多多少,人们就是喜欢道潜的这一首诗。庐山风景区、西湖风景区也都有引用他的名句。陕西师范大学的高慎涛博士撰写了《北宋诗僧道潜生平事迹考略》详细考证了他的生平。并发在宁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上。四川大学博士成明明撰写了《论北宋诗僧道潜》讲述了他的艺术成就、与苏东坡的关系等。韩山师院郑群辉,写了论宋代诗僧(道潜等)创作的杰出成就, 1990年版的《临安县志》、记载了道潜的生平。台湾於潜籍名流余烈先生的《於潜县志》附录了他的多首诗。

  道潜自己有参寥子十二集传世,世人有宋代诗僧首推参寥子之评价。他的诗〈临平道中〉收入上世纪六十年编的〈宋诗一百首〉,及〈西湖诗词选〉中。他与苏轼、苏辙、秦观、陈师道等人都有诗唱往来。陈师道赠序曰:“可与唐诗僧贯休相提并论。“苏东坡云:“道潜诗歌清绝,可与林逋不相上下,”苏辙说他的诗歌无一点蔬荀气。“南宋大诗人陆游云:参寥诗‘初程莫早发,且宿浦桥头’语意至工。

  四川大学博士生成明明评价他的诗清绝平雅。可与储光羲媲美。一是写景清丽,二是善写田家,三是追法陶渊明。”成明明举例说, 如《东园》“隔林仿佛闻机抒,应有人家在翠微”,《江上秋夜》“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这些诗句都堪称“措意清微”,颇有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的味道。

  道潜的诗首先是写景清丽。潜诗如:(庐山杂兴)“春风锦绣谷,红素自相依” 《次韵少游学士送龚深之》“可人惟有秦淮月,出没娟娟波浪甲 《晚步》“江南雪后山无数,林表才分翠一痕”<夏日龙井书事》“藤花冉冉青当户,竹色娟娟碧过篱“,与储光羲佳句如: 《田家杂兴八首》之三“落日照秋山,千岩同一色”《寻徐山人遇马舍人》“岩声风雨度,水气云霞飞”等。可见储光羲与道潜二人风格之相近。

  其次是善写田家。道潜写田家生活也很逼真,如《次韵黄子理宜德田居四时》描写农家四季的劳作生活:在“晖晖明朝阳,m枯喧布谷”的春季,农夫们“出种曝篱根,驱牛饮溪曲”;夏季,屋隅的瓜“翠蔓已分布”,疏篱上的花“冉冉欲横路”,都尽情地吐露着无限生机;可爱的小孩“牵衣傍翁姐”,准备饭食的主妇“笑言隔烟雾”,田家生活的艰辛被淡化为衣食无优和天伦之乐;秋天“机丝迫邻女,札札无停休,,“儿孙渐束发,婚嫁迫所谋”,忙碌的内容转为织布裁衣和为儿孙谋划婚事;细致逼真,真朴自然,颇得储光羲“闲婉真至,农家者流”之特色。

  道潜写诗还善于追法陶渊明。《重订唐诗别裁集》卷一云:“太祝诗学陶,而得其真朴。”苏轼《与参寥第二简》评潜曰“笔力愈老健清熟,??当更磨揉以追配彭泽。”《田居四时》“燕子依茅栋,花枝过土墙。东叶与南陌,生事日皇皇”、“五月梅争熟,村村桑拓稀。茜裙蚕妇瘦,粉翅乳鹅肥”、“儿童惊野烧,一片起前山”等等,在这些诗句之中,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自然的钟情,对人世的眷恋,通过平淡无奇的语言传达出来。

  道潜写景咏物之作有的体察入微,如"细宜池上见,清爱竹边闻"(《和龙直夫秘校细雨》),又如"风蝉故故频移树,山月时时自近人"(《夏日龙井书事》)之二);也有粗笔勾画的,如"一霎催花骤雨来,集芳堂下锦千堆。浪红狂紫浑争发,不待商量细细开"(《维王府园与王元规承事同赋二首》之一)。还有语义精练而含蓄的,如《湖上二首》。足见其风格多样,工拙不一。

  许多网友在研究僧侣、茶道、地方、都要引证据点贴上了研究道潜诗歌的贴子,如评道潜的《江上秋夜》∶ 雨暗苍江晚未晴, 井梧翻叶动秋声。夕阳“铺”在江面上,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呈现出一片红色和深深的碧色,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水的平静,给人以亲切、安闲之感。苍江从傍晚到夜半,天气由阴转晴的变化过程,烘托出江上秋夜静谧的气氛。

  道潜不仅善写诗词,书法上也很有成就。在中国文联的刊物,《中国书法》2005年第7期上,胡建明发表了《北宋诗僧道潜尺牍论考》参寥的书法:《与淑通教授道友》、《明州天童山景德寺转轮藏记碑》现藏于日本九州福冈市美术馆。说是我国最早的僧侣书法在国外的收藏。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