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苏州文山寺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4日
来源:不详   作者:柯继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苏州文山寺

  ■柯继承

  苏州文山寺坐落在古城内著名的桃花坞地区文丞相弄内,寺院坐北朝南,东抵中街路,南临东中市,西邻阊门西街,北枕桃花河,与桃花坞大街隔河相望。现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苏州桃花坞是旧时苏州城内拥有寺庙最多的地区,但该地目前至今保存完好、仍旧正常进行合法佛事活动的也就只有文山寺了。同时,文山寺也是苏州古城内目前唯一的一座比丘尼道场。由于文山寺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加上历届住持及广大僧尼的精心护持,文山寺在苏州文化界、史学界、书画界及广大善男信女中,具有相当大的知名度和独特的亲和力。

  一、历史沿革

  今日的苏州文山寺最早实际上是由原潮音庵、文山寺、云林庵三家寺庙合并而来。其中,潮音庵建于南宋,历史最为悠久。据清代杨象济《潮音庵增置屋宇记》:清嘉庆年间(1796—1821),坚持上人卓锡于潮音庵,募建大殿,三年乃成。庵当时为僧寺,礼拜《华严》,三传至住持镜如,咸丰庚申(1860)兵燹,镜如避乱吴山接引庵,卧疾多年,同治二年(1863)返回苏城,潮音庵“惟存殿宇,龙象全毁”,于是百计修复,先后整修了观音大士、韦驮、关帝等塑像,“炳蔚如昔”,又在杨象济、谢家树、唐诏、陆锡康、蒋浩曾等赞助下,广购基地,增建堂屋,添塑诸佛圣像——著名的客堂如山居,就建于该时期。同治年间,冯梦龙纂《苏州府志》时,潮音庵已录于其中。

  原文山寺建于潮音庵左近。明正德十年(1515)苏州百姓为纪念文天祥,于此建忠烈祠,祭祀南宋一代忠臣、名相文天祥。嘉靖年间(1522—1566),忠烈祠迁于旧学前,本处遂改建为文山寺(因文天祥号文山故)。后来潮音庵北面又建云林庵。潮音庵“左邻文山寺,后与云林庵毗连”,一时蔚为大观。

  民国五年(1916),潮音庵住持戒定圆寂,其徒心传法师接任。此时,文山寺、云林庵已日就衰落。鉴于潮音庵、文山寺等均为前代名刹,未可湮灭,心传即以1500元的代价兼并了寺后的云林庵和左邻文山寺的屋宇,并议定合并的寺庙名“文山潮音禅寺”,简称文山寺,寺庙交付比丘居住,原云林庵的比丘尼则移居于附近前小园上的法音庵。民国十四年(1925)文山潮音禅寺翻建一新,据记载,当时一共有殿宇65间之多。

  1958年,文山寺改为尼众丛林,苏城三十余座尼众庵堂并于本寺,文觉法师任文山寺尼众寺院第一任住持,当时于此安居修持的尼师达40余人。“文革”开始,寺院受到冲击。 1966年秋,寺院被苏州指甲钳厂、华通电子设备厂、桃坞街道文化站、街道编织社等六个单位占用,殿宇即被占用,尼师星散,佛像被毁,法器也荡然无存。

  改革开放后,逐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各寺庙也相继恢复开放。 1988年10月起,苏州指甲钳厂等六个单位相继搬出文山寺,在市区有关部门支持落实下,庙产得以归还市佛教协会。1989年4月,苏州尼众安身之所的文山寺开始重修,新建了韦驮殿、五观堂、尼众生活区,整修了大雄宝殿、藏经楼、云山无恙厅、西方三圣殿,佛像均重新装金供奉,寺院重修前后历时五年,斥资达60余万元。1990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恢复开放文山寺为宗教活动场所。1991年4月8日,文山寺举行了佛像开光暨润田法师升座庆典(1994年8月1日,润田住持往生后,由照莲法师主持文山寺工作),1996年6月以文山寺下院名义开放娄门关帝庙(今伽蓝寺),1999年11月15日,照莲法师正式继任住持一职,并举行了升座典礼。

  二、建筑风格

  苏州古城区街巷纵横,民居鳞次栉比,建于桃花坞、经历了八百余年风雨的文山寺,虽然早先是由三座古寺合并而成,处于古巷民居之中,但与一般寺庙相比,它的殿宇小巧紧凑,建筑风格上较多地保留了南宋寺庙的风格。文山寺门对文丞相弄,幽静整洁,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有大小殿宇65间。分东、中、西三路,进门中轴线为中路,自南而北是韦驮殿、大雄宝殿、净业堂及僧寮;东路自南而北为文山厅,厅后天井内有无量光塔(千佛铜塔),天井后为西方三圣殿(念佛堂)、云山无恙堂(东厅);西路为尼众生活区,有斋堂、五观堂、厨房、花圃、回廊、库房。西部楼上下设有客房,花圃曲廊建有半亭,沿用了“如山居”旧名。

  寺内建筑还采用了苏州传统建筑的山墙空间处理手法,尽作观音兜山墙,不仅起到了封火消防的作用,又体现立体建筑韵律,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尼众丛林的特色。西部花圃虽然面积不大,但回廊、半亭、花卉假山,整洁娇小,搭配有致,具有苏州园林风格。

  各相关殿宇都置有殿额、楹联等,撰题和书写者,都是有相当知名度的僧人、学者与书法家。

  中线,进门即为韦驮殿,实际上即是文山寺的庙门、山门为90年代新建(新建山门时,为消防安全,山门南墙让进二米余)。建筑面积63平方米,门额“文山禅寺”,为原苏州寒山寺方丈性空法师所书。韦驮殿北面为置放大型香炉宝鼎的院落,再北,即为本路主建筑大雄宝殿,面积300平方米,20世纪90年代曾予整修。匾额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旸法师所书。殿前有廊,廊东砖额“明心”,廊西砖款为“见性”。大殿殿内南柱有抱柱联:“佛日高悬,光明世界;法轮大转,普利寰区”,落款:庚壬年重修文山寺志庆 贵阳谢孝思敬书。殿内释迦牟尼佛像为朱文茜塑于90年代,像上方匾额“万德庄严”,明学法师题。殿内另有海岛观音菩萨像。殿东门门额为“静观”两字。殿北过天井是净业堂,即为观音殿。堂前有门楼,门额为篆书“闻思修”,系吴江杨澥,书于丁酉长夏。观音殿楼上即为藏经楼,也整修于20世纪90年代,上下面积共约250平方米。“净业堂”奉有高1.2米的汉白玉观音菩萨立像,匾额为常熟兴福寺方丈妙生法师手书,堂南抱柱联“水月为心观自在,慈悲作念即圆通”,系杨云清书。北抱柱联“紫竹惠风时拂祥云垂世界,玉瓶净水常撩甘露润乾坤”,系沈思书。藏经楼有题额“藏经楼”三字,为明学大和尚书。楼上藏有四套藏经,即乾隆大藏经精装本、乾隆大藏经珍藏本、频伽大藏经、大正藏,还珍藏有元代千手观音像,长达1.2米的白玉卧佛像(1997年由缅甸请回)以及本寺玉光法师、永禅法师2003年—2006年陆续血书的《楞严经》、《金刚经》、《普贤行愿品》等。净业堂北为僧寮,共12间。

  东线,文山厅居前,系文山寺独有的厅堂,建筑面积80平方米,是为纪念南宋抗元名臣文天祥所建,“文山厅”题额为李岭禹书,厅南抱柱联“少年成老大,佑五千载衣冠种族;吾道付逶迤,怜十八叶锦绣江山”,柯继承撰,潘振元隶书。厅北部为祖堂,列文山寺历代祖师牌位。

  文山厅除中堂为文天祥画像外,边壁并有观音像,像两旁对联,上联为:“普雨法雨净雨,千年甘露润万物”,下联为“艰行苦行善行,一片潮音谛三生”。

  文山厅东,2008年新建300余平方米厅屋,下为斋堂,上为寮房,尚在装修中。

  文山厅北面为一方天井,1998年7月落成的无量光铜塔一座置于其中,该塔是由住持照莲法师与居士共同发起铸建,铜塔高6.8米,重4.5吨,六面九层,每层每面中间有一塔窟,中供一稍大的佛坐像,周围为稍小的立佛像,立佛手托莲台,成行排列,挂于塔壁,整座塔共计佛像1002尊,故依数俗称千佛铜塔,塔身所缀佛像是阿弥陀佛,意为无量光,无量寿。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灵岩山寺方丈明学大和尚为题“无量光塔”,铜额悬挂于塔之第五层。

  天井北面为西方三圣殿,即念佛堂,平常,寺内佛事多在念佛堂进行。念佛堂北与云山无恙堂之间有小院落,正对云山无恙堂的门楼上有康有为的题词“得清净悦”。

  云山无恙堂目前系本寺最为宽敞的客厅,又称上客堂,因处东线,又名东厅,题额“云山无恙”四字系吴光奇手笔,堂内南面抱柱联:“做真学问,眸中静观沧海小;来大文章,座上欣詠白云多”,柯继承撰,潘振元隶书。

  西线,最南为丈室,之后是僧寮(10间)、花圃等。花圃有回廊,中为半亭,亭额“如山居”系瓦翁手书,润田法师有记:镜如法师建如山居胜迹,后遭劫而废,今复旧观,以明佛法。永无泯灭,如山常青。癸酉年正子春,润田记,瓦翁书。亭柱上有寒山寺方丈秋爽书联:云山千载终无恙,潮音一苇信有凭。

  花圃北面自东而西依次为五观堂、大寮等,楼上为僧寮。

  西线为尼众生活区,与中线的观音殿之间有走廊,走廊北端客堂现为办公室,东墙上有联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西墙上有联曰:“佛性存天地,莲经照古今”,两联均为张文鋆书,西墙联并嵌文山寺方丈照莲法师名,联语系张文鋆撰。

  三、文化蕴涵

  文山寺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在苏州诸多庙宇中,因它独与南宋名相文天祥有关而享誉四方。现文山寺由潮音庵、原文山寺、云林庵合并组成。据传,南宋德祐元年(1275)十月,因元兵南侵,宋恭宗急命时任兵部尚书的文天祥改任浙西、江西制置史兼平江(苏州)知府,在苏州组织抗元事宜。文天祥在苏州,即将家属安置在潮音庵内,并积极组织与指挥苏州军民,顶住了元兵的进攻。 40天后,文天祥又奉命移守临安(今杭州,时为南宋首都),文离开苏州3天后,苏州就落入元军手中。后来,文天祥奉命出使与元军谈判,为元军扣押北上,途经镇江时,文天祥趁机逃脱南下,又路过苏州,见到苏州军民(包括文天祥旧部下)百感交集,写下了“楼台俯舟楫,城郭满干戈,故吏归心少,遗民出涕多。鸠居无鹊在,鱼网有鸿过,使遂睢队志,安危今若何! ”但后来文天祥再次被俘,并于1283年英勇就义。苏州百姓悲痛万分,通过各种形式纪念文天祥,并于明正德十年(1515)正式在潮音庵附近建忠烈祠,以祭祀当年在苏州组织军民抗元的英雄文天祥。忠烈祠迁建旧学前后,又将忠烈祠改建成文山寺,以纪念文天祥,寺前的小巷即名为文山寺前(现名文丞相弄)。

  今文山寺周围包括原树德小学、老虹村一带,解放后多次出土数量可观的“韩瓶”。韩瓶又称“陶嵬”,正是南宋常见的军用水壶,军队眷属也多使用,韩瓶的出土,证明了该处曾驻有宋军或宋军家属,文天祥率军抗元,在潮音庵安置家属的传说,获得了文物考古的佐证。

  2003年6月3日,文山寺东南的中街路向北延伸工程如火如荼展开,市政工人在文山寺东侧(今中市桥公交站附近)挖掘路基时,从地下挖出一块长约1.5米、宽约0.8米的古碑,碑上刻有“宋文文山信国公赞”等字样,当时文山寺照莲法师还特地请有关部门来勘察,虽然石碑后被相关人员用汽车搬去,不知所踪,但文山寺与文天祥的关系是确证无疑的。

  现在,文山寺文山厅成了苏州市民凭吊文天祥仅存的去处,虽然厅堂面积不大,整座寺又僻居小巷之中,但许多游客,特别是文化界人士到了文山寺一定要到文山厅瞻仰与盘桓,并不断有吟咏的诗文、联语留下,而周围居民、故老,也每以文天祥在这里指挥组织军民抗元而引为自豪。

  四、新的风貌

  进入20世纪90年代,苏州城市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新阶段,苏州桃花坞因其历史悠久、街巷古老、传统深厚、居民集中以及因种种原因而造成的交通拥挤、开发迟缓等,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中街路延伸工程开拓了文丞相弄东端,僻居文丞相弄小巷深处的文山寺终于与中街路、东中市、桃花坞大街直接畅通。

  文山寺于1994年创办了念佛堂,标志着寺院僧众秉持了传统的“教宗天台,行归净土”的修持方式。之后,又节衣省食,筹集经费,从北京请得国内数目极为有限的全宣纸乾隆藏,供奉于藏经楼内,至此,文山寺才真正的佛、法、僧三宝俱足,而无量光塔的兴建、文山厅的修复,更体现了文山寺尼众一心修持,弘扬佛法,弘扬积极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坚韧不拔的秉持。

  随着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的开展,桃花坞浓厚的文化传统必将进一步得到挖掘与弘扬,作为该地区唯一的文化古寺,作为苏州市纪念文天祥唯一的最佳胜地,文山寺正愈来愈焕发青春,不仅成为令人盘桓不已的游览景点,缅怀圣贤的纪念胜地,也成为体现党的宗教政策,建设和谐社会的标志性场所。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