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环保纪录片 用影像触动心灵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4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李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在内蒙古额尔古纳河湿地,一群大雁正在湛蓝的天空上盘旋,让他们久久不能离去的不是这里的美丽风景,而是藏在芦苇丛中的一个个小鸟蛋,因为那里面有它们生命的延续。然而,这些鸟蛋却被当地村民捡拾,卖给生意人或者摆上了当地人的餐桌。野生的禽类由此遭受了灭顶之灾……

  这是纪录片《完卵》拍摄的内容。11月9日,《拾荒人》、《尼玛的夏天》、《完卵》、《垃圾场旁边的居民》4部题材不一、风格迥异的纪录片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首映。

  为什么项目的主角是大学生?

  这4部纪录片主题为“环境与人”,是来自不同类型院校、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独立策划、拍摄、制作的。

  据悉,“环境与人”纪录片是SEE基金会、影弟工作室、腾讯公益联合举办的“青国青城2010环境心观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大学生用心思考、用心观察身边环境问题,并支持学生团队用影像观察记录环境。这个项目为大学生进行环保实践,参与环保行动搭建了平台。

  “2009年6月,我看到SEE基金会在网站上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项目,我就想如何用影像这种方式和环保找到交叉点。最开始,我想做一组环保纪录片的校园展映,但是很多人觉得在校园里做纪录片展映,没有可以量化的结果。后来,我们和SEE基金会一起沟通、讨论后,最终决定支持大学生自己去拍摄纪录片。”影弟工作室的负责人刘姝介绍说。

  之所以选择大学生们作为项目支持的主体人群,刘姝告诉记者:“青年学生因为年轻,就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一本重要的书、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一个重要的人都可能改变他的一生和生活的轨迹。用影像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去思考、去观察、去感悟,让他们懂得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如何跟周边环境发生关系。”

  今年3月,“青国青城2010环境心观察”项目启动,面向200多所大学征集项目方案。到5月项目征集结束的时候,共收到了报名表近250个。经过筛选,最终有20个项目获得了1万元的资助。“今年暑假,这些团队就奔走在全国各地,用他们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中国的环境问题,纪录片的主题涵盖了垃圾围城、水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许多重大环境议题。”刘姝说。

  纪录片揭示了什么?

  你是否认真思考过环境与人的关系?是否真诚地关爱我们共有的家园?“环境与人”的几乎每一部纪录片都可以肯定地回答。

  当天首映的4部大学生作品以年轻人特有的视角和热情,展示了他们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影片敏锐的触觉,深切的社会情怀,让现场的观众为之感动。

  《尼玛的夏天》讲述的是在云南香格里拉纳帕海,尼玛和他的祖辈以伐木为生。外边的人开着车来了。尼玛的生活起了变化。尼玛每天上山伐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一边唱着山寨手机里的流行歌曲,一边向我诉说着远方的神山和森林的生命……

  拍摄影片的过程给了这些大学生们巨大的心灵触动,让他们对身边的环境有了更多的感悟。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导演系蒋骅感慨颇多地告诉记者说:“5年前,他们拉木头的地方还是一大片原始森林,而5年过后,砍掉的树已经把树林活生生地辟开了一条路,就短短的5年时间啊!以前,木材足够村民们自给自足。但是现在,村民们不但卖木头,还卖湿地。当他们拉着牦牛,看着别人开着小汽车进来的时候,心里真不是滋味。”

  在这些纪录片的作者当中,除了有像蒋骅这样的专业科班生,还有很多人有着专业的学术背景,这也为他们的作品注入了独到和专业的视角。《完卵》的作者陈亮,是东北林业大学在职博士生,他目前研究的方向就是鸟类迁徙。“拍摄这些纪录片,我们希望能让看的人有所收获,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在干什么。”陈亮说。

  在拍摄的过程中,大学生们也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困难。《垃圾围城》的导演张浩说:“拍摄过程很艰辛,比如垃圾场给拍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挠,拦我们的车,从山上放狗追我们。越是接近他们的时候,越困难。但我们仍然坚持到了最后,拍成了作品。”

  大学生们收获了什么?

  用纪录片的方式让人们关注环保是这个项目的初衷,但是究竟拍摄纪录片能让大学生们收获什么呢?

  拍摄纪录片的过程让大学生们走出了校门,这其中的收获,自然他们最有发言权。《拾荒者》导演钟延山和他的团队在和两个拾荒者的相处过程中有了许多感悟。“片子做下来之后,我可能第一次真正反思自己,我觉得我一定要去热爱今后每一天的生活,积极地对待。”钟延山说。

  虽然经历了很多艰难,但是导演陈亮也表示,拍摄的这个过程锻炼了意志,这些意志会纠正他将来的行为。“大学生作为将来的社会纽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行为的改变也一定会对今后的社会产生影响。”陈亮说。

  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纪录片大奖获得者、活动指导老师杜海滨当天也来到了活动现场。谈到拍摄影片给大学生们带来的收获时,他说:“当初让我来做这个项目,我就有过担心,怕这些纪录片做得太表面,成为技术性的东西。但是当我看到这些片子以后,我很高兴,因为大学生不仅停留在对环境问题的反思中,还继续去关注,包括对人的关注,对人生存的关注,我觉得这很好。”

  另外,为了让大学生们能够拍摄出高水平的纪录片,项目主办方为每一个拍摄团队配备了优秀的纪录片导演,帮助他们解决剪辑、拍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生们拍摄纪录片的能力和水平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有了明显的提升。比如,知名纪录片导演杜海滨建议这些纪录片不用旁白,完全用影像来讲话。同学们采纳了这个意见,最终的成品效果真的非常好。”刘姝告诉记者,“虽然还没有正式出版,但已经有电影节在邀请这些大学生导演了。”

  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看到这些优秀的纪录片,项目主办单位现在已在全国200所大学开展展映活动。另外,在新浪和腾讯等网站上,公众也能看到这些纪录片。“我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片子,引发他们对身边环境的思考。”“青国青城”项目官马艳艳说。

  记者手记  

  责任的觉醒(李维)

  仅仅半个多小时,短短4部纪录片,完全平实的记录。从“垃圾围城”到“野生动物保护”,环保领域的热点都被大学生们敏锐地捕捉到,成为了他们拍摄的主题。纪录片镜头里,充满着他们对人们生活环境抑或是生存环境的思考。

  大学生拍摄环保纪录片,给我们发出了这样的一个信号,当今的大学生们已不愿再困于“象牙塔”内,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形象了。他们愿意甚至努力地把自己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并且用犀利的目光发现身边的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对此有所改变。可以说,中国大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正在警醒。

  民间环保组织野性中国的史立红曾经拍摄过一部环保题材的纪录片叫做《怒江之声》,反映了怒江原住居民对于怒江建坝的不同声音。纪录片完成后,当地百姓自发进行放映,成为团结失地农民、进行抗争维权的工具。在多方努力下,村民最终得到了补偿。这可能是环保纪录片能够改变现实的一宗有力证据。

  项目启动的时候,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这些大学生拍摄的纪录片能产生这样的影响吗?也能像《怒江之声》一样引起轰动吗?我想,今天当我看到了这些作品时,了解了这些年轻人拍摄作品背后的故事后,似乎就找到了答案。虽然这些纪录片能够看到的人很有限,也并不能马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让环境问题得以解决,但是,从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大学生们对于环境问题的思考,看到了他们作为有责任一代所肩负起的社会责任。人生中这样一段难忘的经历,也给了大学生们一次重新思考人生,审视自己的机会。也许,放映完4部纪录片后久久未平的掌声足以说明,明天环保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希望就在这些大学生的身上,在他们的智慧里,在他们的思考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