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先民碑碣辩析郑翁塔倾毁时间
在我县荒佃庄陈青坨村南,耸立一砖塔,其二层檐下嵌有碑铭一方,上刻“赵翁宝塔大明万历癸丑孟夏吉旦修建”,故名赵翁宝塔。笔者为了更好的了解、研究该塔,曾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在众多的史志中,发现只有1991年版的《昌黎县志》记载:“……该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为两座,居东者为赵翁宝塔,居西者为郑翁宝塔。两塔之间曾建有朝阳庵,故名双阳塔。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西塔倒毁……”仅此而已,更早些的史志对其无一记述。查找不到光绪二十三年西塔倒毁的历史根源。
近日,昌黎县文物研究保护管理所准备将现存的赵翁宝塔申报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此,笔者对其进行了缜密的调查和研究。调查中,在陈青坨村一民房的屋基处发现了一通完整的石碑,砌筑于墙体的该石碑,碑阳向外,故得其碑拓,该碑为重修朝阳庵记事碑,同时对双阳二塔亦有记述,如下:
读碑文,由“塔於一矗”得之,其中一座塔在刻立该碑的时候已经倾毁了。那么,该碑是哪一年刻立的呢?观拓片,为“大清□治元年”。综览清朝年号,只有顺治和同治两代年号后字为治,究其是顺治抑或是同治,笔者认为应为同治,原因有二:
其一:碑中记述“……殿阔三间塔高数丈近因代远年湮风吹雨溅塔於一矗殿也全倾……”,可见这座塔是在矗立很长时间后倾毁且为自然倾毁。由现存赵翁宝塔碑铭得知双阳二塔建于大明万历癸丑年(1613年),如果该碑是顺治元年(1644年)刻立,那么这座塔只矗31年就倾毁了,而就一座古建而言除非有特殊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才能致使其倾毁,就不可能用“代远年湮风吹雨溅”来记述。所以,只有建塔后249年的同治元年(1862年)前不久的自然倾毁才可称为“代远年湮风吹雨溅塔於一矗”。
其二:读碑文文字,刻立该碑时间的“□”字以及撰题、刻石人的名字是人为有意破坏,当时的原因及历史背景笔者在此不议。观拓片,王明奎先生在工作时对立碑时间“□治”的棰拓非常仔细。可见,破坏者凿痕的深度较浅于碑文的刻迹,顺着较深的碑文刻痕仔细看依稀可辩“同”字。其次,在相同条件下书写“同”和“顺”,前者比后者的面积要略小,如果该字为“順”,依破坏者对该字的的凿毁面积,至少碑上要留“川”的上部或“頁”的“—”笔画,而石碑上不存在这种情况。所以,该字只能是“同”字。
那么,截止同治元年,是哪座塔已经倾毁了呢?为此,笔者查阅了县文物研究保护管理所1984年预将赵翁塔申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与当地百姓的座谈材料,材料中没有记录同治元年后赵翁塔曾重建。最近,笔者又曾与当地百姓座谈两次,其中不乏耄耋之年的长者,皆称自记事起就只有赵翁塔且未听上辈老人提起赵翁塔曾重修过。也就是说,自同治元年至今现存的赵翁塔无重建史,碑文中记述的“塔於一矗”,矗着的塔就是居东的、现存的赵翁塔,无疑已倾毁的塔就是居西的郑翁塔了。
综上所述,我们有充分理由认定,郑翁宝塔的倾毁时间决不迟于清同治元年,而非晚于它35年的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此,笔者不揣浅陋,草成此文,以期为双阳塔留一段正确的历史。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