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中庸第一章研读(一)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9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徐自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各位莲友大德:
  今天是新年元旦,各位齐聚莲社,学人醒民首先恭祝各位新年愉快,万事如意。往年元
旦,我学人大都选讲印光祖师《文钞》,今年选一章〈中庸〉,与大家共同研读。

  中庸阐释易理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经文,後来单行於世。此经乃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子思学
於曾子,而曾子直接受教於孔夫子。因此子思着〈中庸〉乃一脉师承於孔夫子所教的大道。
  孔夫子尝云:「述而不作」。因此,孔夫子所教授的大道,是由叙述古圣先王之道而来
。古圣先王之道,始於伏羲氏之作《易经》,当时尚无文字,伏羲氏作《易》,发明阴阳两
画,画成八卦,以至重为六十四卦而已。那些卦,一般人看不懂,只有圣人看得懂。历代圣
人一看就知其中含有大道,以是圣圣相传,传到周家时,周文王丶周公,用文字解释卦爻。
但一般人还是看不懂,直至孔子作《周易系辞传》等十篇文字,详述《易经》的义理,而且
特别把《易经》的本体定名为「太极」。此「太极」就是〈中庸〉所据而言「天命之谓性」
的「性」,亦即人人本具之「本性」,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真如本性」。
  子思作〈中庸〉,就是有系统的阐释《易经》的道理。《易》理是中华文化的根本,了
解此根本之後,依之而学,就可学成圣人。雪庐老人曾云:「中华文化所言成圣,亦即佛法
所言成佛。成圣丶成佛是一回事」。现在就与诸位一同研读〈中庸〉第一章。

  中庸首章

  首先恭读〈中庸〉第一章经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
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
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
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二字,汉儒郑康成注:「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中
是中和,庸当用字解,〈中庸〉乃记载中和这个道理,以为学圣之用。再则宋朝朱熹注:「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乃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的中常之道
。此两种注释,可以并存。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之谓性」,乃言道之本体。此性人
人本有,是谓本性。「率性之谓道」,率性,就是顺乎本性。人人皆有本性,人皆可以学为
圣人。学圣之道无他,顺性而已,故云「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率性学圣,就是
修道。修道不但自己修,也要将此道弘扬出去,教化他人,共同来修道。教化他人就是教育
,自古以来,教育的根本即教学者修行此道。故云「修道之谓教」。
  修行此道,就是实行率性之道。率性就是开发人人本具之心性。性虽本有,但因人人迷
昧而不自知,所以圣人教人率性。率性成功即是本性开发完成,即能成圣成佛。如此则世间
生老病死问题即能圆满解决。就佛法说,率性率到断尽无明,就是了脱分段生死,变易生死
丶而证佛果。(待续)
                      第404期 公元2010年5月发行

标签:中庸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