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三十颂研究(一五一)
◎修习位——广释行义.释名门第六
《述记》十本以十三门,广释修习位菩萨,修学十种胜行(即十种波罗蜜多)之义。前
之五门,即第一明数门,第二出体门,第三明相门,第四不增减门,第五次第门,皆已略释
讫,今续说第六「释名门」,即解释十种胜行之总别名也。
甲丶释题
《论》九云:「释总别名,如馀处说。」解释「波罗蜜多」之总名,及「施」等之别名
,如《瑜伽师地论》丶《摄大乘论》丶《对法论》丶《大智度论》等馀处所说。
甲子丶释总名
子一丶问
《瑜伽》七十八云:「何因缘故,波罗蜜多,说名波罗蜜多?」施等十种波罗蜜多,以
何因缘,名为波罗蜜多?
子二丶答
一丶标章举数
曰:「五因缘故」由五种因缘(或谓五种意义故),说名波罗蜜多。
二丶依数列名
曰:「一者无染着故,二者无顾恋故三者无罪过故,四者无分别故,五者正回向故。」
三丶次第别释
(一)无染着
《瑜伽》七十八云:「无染着者,谓不染着波罗蜜多诸相违事。」即对於违背六波罗蜜
多之事,如悭吝丶毁犯丶憎恚丶懈怠丶散乱丶恶慧等六蔽(又名「六种相违障」),不起耽
染执着,方可名为「波罗蜜多」。
所谓「波罗蜜多,诸相违事」,《瑜伽》七十八说,略有六种:
「一者,於喜乐欲,财富自在,诸欲乐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第一种谓耽染执着
於财富(多蓄财宝)丶五欲(色声香味触之五境)丶自在(於上二事,受用自在);於上三
事中,固执地认为,大有功德及其利益,而未见其过患与恶果,不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从贪欲起」之圣言,因此悭贪吝啬之心生,而与「布施度」相违矣!
「二者,於随所乐,纵身语意,而现行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第二种谓随心所欲
,放纵自己身语意,造作杀盗淫等十恶业,於此十恶业之现行法中,固执地认为大有功德及
利益(如《众经撰杂譬喻》卷下载:昔有一屠儿,不明因果,自谓:往昔以屠羊故,得生天
上人间六返故,今特诣阿霨世王所,乞求於节会之际,赐予屠杀之事),而未见其过患与恶
果(即此屠儿,不知他毕此身後,当入地狱受屠羊之罪,地狱罪毕,当生羊中,一一偿之)
。由此邪见,遂放纵三业,多所毁犯,而与「持戒度」相违矣!
「三者,於他轻锼不堪忍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第三种谓对於他人之轻慢锼视,不能
忍受,反而以牙还牙丶以眼还眼,并且深见其功德及其胜利,不明了「以怨报怨,怨终不除
,唯有无怨,而除怨耳」之正理,由此便与「忍辱度」相违矣!
「四者,於不勤修,着欲乐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第四种谓对於懈怠放逸,自身耽
着沉迷於五欲六尘中,固执地认为大有功德及其利益,而未见其过患与恶果,不但不知「懈
怠丶放逸」,以「滋长染法,增恶损善」为其作用,更不知:「修行则勤劳暂时,安乐永劫
;懈怠则偷安一世,受苦多生」之圣言,由此便与「精进度」相违矣!
「五者,於处愦闹,世杂乱行,深见功德,及与胜利」第五种谓对於混乱喧闹之处,及
世间种种散乱,如《辩中边论》下卷载有「六种散乱」;何等为六?
○1出定——谓五识身,不守自性,随逐外境,於内静定,无功能故,此即是「自性散
乱」也。
○2外境流——谓正修善时,於五妙境,其心驰散,处妙欲中,此即是「外散乱」也。
○3味沈掉——谓修定位中,发起昏沉(昏昧沉重),掉举(心思躁动)及味着「等持
」(心安住於一境而平等维持),因此退失静定,此即是「内散乱」也。
○4矫示——矫者,诈也。谓欲令他人信己有德,诈现修善之相,由此因缘,所修善法
,渐更退失,此即是「相散乱」也。
○5我执——谓依我丶我所执,及我慢品,重力故,所修善品,永不清净,此即是「
重散乱」也。
○6心下劣——於广大甚深教,不能胜解,依下劣乘(指声闻丶缘觉「下劣乘」也,如
耕夫无帝王之念,织妇绝皇后之窥,志愿狭小也),作意修习,不得寂静,此即是「作意散
乱」也(《梁摄论》称之为「思惟散乱」)。
若有行者,对於上面所言之愦闹处丶杂乱行,固执地认为其大有功德及利益,而不知其
实为行者:失坏正道丶误入歧途丶求升反堕之因(《摄论本》卷中,称之为「失坏因」),
如此即与「禅定度」相违矣!
「六者,於见闻觉知,言说戏论,深见功德及与胜利」《梁摄论》九云:「第六障者,
於见闻觉知,计为如实;於世间戏论,勤心修学;於不了义经,如文判义。」第六种谓对於
所见之色丶所闻之声丶所觉之香丶味丶触,所知之一切诸法,执着以为实有;又对於世间无
意义之言论,譬如:王论丶贼论;战论丶食论丶衣论丶淫论丶诸外道论等,汲汲修学;又对
於声闻乘之不了义经,依文解义,执为究竟。
若於上三事,固执地认为其有大功德及利益,名为「深安住自见取」,执劣为胜,亦属
於「失坏因」之一,以其能令诸行者,轻毁丶退失佛陀之正教故(见《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卷一可知),而与「般若度」相违矣!
若於上述六种与诸波罗蜜多相违之事,无所染着,此即施等波罗蜜多,说名波罗蜜多之
五种因缘之一。
(二)无顾恋
《瑜伽》七十八云:「无顾恋者,谓於一切波罗蜜多,诸果异熟,及报恩中,心无系缚
。」
《相续解脱经》亦云:「无顾者,谓於波罗蜜果报及现世利,心不系缚。」
综上经论可知,所谓「无顾恋」是指:
第一,菩萨对於修行菩萨道,六波罗蜜多,所获得之种种殊胜异熟果,不起眷恋心。
或问:「何等是诸波罗蜜多之异熟果?」
答曰:「当知此亦略有六种。」
何等为六?
《瑜伽》七十八云:
一者得大财富——即由施力故,感得大财富之果报。
二者往生善趣——即由持戒故,感得往生善趣之果报。
三者无怨无坏,多诸喜乐——即由忍辱故,感得无怨敌,无恼坏,多诸欢喜之果报。
四者为众生主——即由勤精进故,感得大尊贵,为众生主,有情中尊之果报。
五者身无恼害——即由静虑故,伏除烦恼故,能感得身无恼害,轻安自在之果报。
六者有大宗叶——即由般若故,广解五明(即声明丶工巧明丶医方明丶因明丶内明,此
即古印度之五种学术领域,能生人明慧故),能感得广大宗族,丰饶财宝,多诸眷属,恒受
快乐之果报。
上来略说菩萨对於修诸波罗蜜多,所招感得之六种异熟果,无所顾恋。
第二,菩萨修施等诸波罗蜜多,於现法中,以慈悲心,摄受一切众生,却不希求众生报
答恩德。菩萨心中,始终无牵无挂,清净自在,通达无碍!
具此上二义,於「果报」及「报恩」,皆不眷恋,无所系缚,此即施等波罗蜜多,说名
为「波罗蜜多」,五种因缘之二。
当知「波罗蜜多」之名,须具五因缘,今已略说其二,其馀三种,下回再说。
第392期 公元2009年2丶3月发行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