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禄迦国
跋禄迦国[1]
[唐] 玄奘
跋禄迦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国大都城周五六里[2]。土宜气序[3],人性风俗,文字法则[4],同屈支国[5],语言少异[6]。细毡细褐[7],邻国所重。伽蓝数十所[8],佛徒千余人,习学小乘教[9],说一切有部[10]。
国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11],至凌山[12],此则葱岭北原[13],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14],寻复结冰[15]。经途险阻,寒风惨栗。多暴龙[16],难陵犯[17]。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18]。微有违犯[19],灾祸目睹[20],暴风奋发,飞沙雨石[21]。遇者丧没,难以全生[22]。
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原注“或名热海,又谓咸海”)[23]。周千余里,东西广,南北狭。四面负山[24],众流交凑[25]。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26],惊波汩〓[27],龙鱼杂处,灵怪兼起[28]。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29],莫敢渔捕。
清池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33]。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31]。土宜糜麦葡萄[32],林树稀疏。气序风寒[33],人衣毡褐[34]。素叶已西[35],数十孤城[36],城皆立长[37]。虽不相禀命[38],然皆役属突厥[39]。
自素叶水城,至羯霜那国[40],地名窣利[41],人亦谓焉[42]。文字语言[43],即随称矣。字源简略[44],本二十余言[45],转而相生[46],其流浸广[47]。粗有书记[48],竖读其文[49],递相传授[50],师资无替。服毡褐,衣皮〓[5l],裳服褊急[52],齐发露顶[53],或总剪剃[54],缯綵络额[55]。形容伟大[56],志性恇怯[57]。风俗浇讹[58],多行诡诈。大抵贪求[59],父子计利[60]。财多为贵[61],良贱无差。虽富巨万,服食粗弊[62]。力田逐利者[63],杂半矣。
素叶城西行四百余里,至千泉[64]。千泉者,地方二百余里[65],南面雪山[66],三垂平陆[67],水土沃润,林树扶疏[68]。暮春之月,杂花若绮[69],泉池千所[70],故以名焉。突厥可汗每来避暑[71]。中有群鹿,多饰铃镮[72],驯狎于人[73],不甚惊走[74]。可汗爱赏,下命群属,敢加杀害,有诛无赦[75],故此鹿群得终其寿[76]。
千泉西行百四五十里,至呾逻私城[77]。城周八九里,诸国商胡杂居也。土宜气序,大同素叶[78]。南行十余里,有小孤城,三百余户。本中国人也,昔为突厥所掠,后遂鸠集同国[79],共保此城,于中宅居[80]。衣服去就[81],遂同突厥;言辞仪范[82],犹存本国。从此南行二百余里,至白水城[83]。城周六七里,土地所产,风气所宜,逾胜呾逻私。西南行二百余里,至恭御城[84]。城周五六里,原隰膏腴[85],树林蓊郁[86]。从此南行四五十里,至笯赤建国[87]。
【注释】
[1]跋禄迦国:唐西域城国名,汉称姑墨,又作亟墨,在今新疆温宿、阿克苏一带,唐代设置姑墨州,属龟兹(qiū cí)都督府管辖。
[2]大都城:首府。周:城的周长。
[3]土宜:土地适宜耕种。气序:气候合乎季节。
[4]文字法则:指“经教律仪”,谓习读佛教经典和法规礼仪。
[5]屈支国:古西域城国名,即龟兹,又作鸠兹、丘兹等,在今新疆库车一带,唐代设置羁縻都督府,属安西都督府管辖。安西府治即在库车。同屈支国:与屈支国相同。《大唐西域记·屈支国》云:屈支国僧徒的“经教律仪,取则印度,其习读者,即本文(谓梵文)矣”。
[6]语言少异:谓口语与屈支国稍有差别。
[7]“细毡”二句:意谓当地纺织的细毛毡、细毛料被周围城国视为贵重物品。“毡(zhān)”,兽毛压成的片状物,可用作炕毡、毡帽、毡靴等。“褐(hè)”,本指粗布,此指作衣服用的毛料织物。
[8]伽蓝:梵语音译,佛寺。
[9]小乘教:佛教的一派,坚持佛教原有教旨,重于“自我解脱”,与新派大乘教相对立。
[10]一切有部:佛教关于万物事理法则的学说,总称为“一切法”,其中又分三种:有为法、无为法、不可说法。“一切有部”即谓一切有为法这一种学说。
[11]度:越过。石碛(qì):沙漠名。
[12]凌山:又称拔达岭,即今新疆乌什西北别迭里山口。《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凌山险峭,峻极于天。自开辟以来,冰雪所聚,积而为凌,春夏不解。登陟艰阻,悬釜而炊,席冰而寝。七日之后,方始出山,徒侣冻馁死者十之三四,牛马尤甚。”
[13]葱岭:古时对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诸山的总称,是古代中西交通的一条山道,唐代在此设置葱岭守捉,属安西都护府。北原:北面平原。
[14]时:有时。消泮(pàn):熔化,解冻。
[15]寻:不久。
[16]暴龙:性情暴烈的龙类。古以为龙能兴风作雨。
[17]难陵犯:谓倘有触犯,龙便发难。
[18]“不得”二句:谓行人不能穿红色囚服拿着水葫芦大声叫喊。“赭(zhě)”,红色。“赭衣”,古时罪犯的囚服。“瓠(hù)”,一种蔓生植物,果实长圆形,俗统称“葫芦”。
[19]微:如果有很小一点。
[20]灾祸目睹:意谓眼看着灾祸临头。
[21]雨石:石子像下雨似刮来。
[22]全生:保全性命。
[23]大清池:湖名,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唐代又称热海、咸海。
[24]负:靠着。
[25]众流交凑:谓许多河流都交相集中地流到大清池。
[26]浩汗:大水的样子。
[27]惊波:形容波涛突起。汩〓(gǔxī):剧烈翻滚的样子。
[28]灵怪兼起:神灵和妖怪一起出现。
[29]水族:水产动物。
[30]素叶水城:古城名,即碎叶城,以北临碎叶水(即今中亚细亚楚河)而得名。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唐代大诗人李白出生此城。唐代在此设军镇。
[31]诸国:指西域诸国。商胡:经商的胡人。
[32]糜:黍的一种,去皮后为黄米。
[33]风寒:谓起风就天寒。
[34]衣:穿。
[35]已:同“以”。
[36]孤城:孤立的城堡。
[37]立:推举。长:首长,领袖。
[38]不相禀命:意谓这些孤城,彼此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互相不通报和命令。
[39]役属突厥:谓受突厥的统治,为突厥服役。“突厥”,中国古代族名。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形成统一政权。唐分东、西突厥。此指西突厥。
[40]羯霜那国:古西域城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沙赫里夏勃兹一带。
[41]窣(sū)利:亦译作修利,古地区名,即指东起素叶水城,西至羯霜那国。唐代曾在此设置濛池都护府,后为安西都护府辖境。
[42]人亦谓焉:意谓这地区人也叫窣利人。
[43]“文字”二句:意谓当地人所用文字语言,随之称为窣利语。窣利语又称粟特语,是古代中亚一带通行的一种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支,字母与回鹘字母形式相似。
[44]字源:此指构成文字的字母。
[45]二十余言:二十多个字母。
[46]转而相生:意谓字母相拼成词汇。
[47]其流浸广:形容拼成许多词汇。“浸广”,逐渐扩大,越来越多。
[48]粗有书记:谓有粗略的文书记载。
[49]竖读其文:谓文字按直行排列阅读。
[50]“递相”二句:承上意谓这些粗略文书是由师父一代代传给弟子,师父不创作新的教材来代替它们。“师资”,师父传授的依据。“无替”,没有替代的书记。
[51]〓(dié):细毛布。
[52]褊急:谓紧贴身体。
[53]齐发露顶:头发短而整齐,露出头顶,不像汉人束发加冠。
[54]总剪剃:剪光头。
[55]缯綵络额:用彩色绸缎缠在头上。
[56]形容伟大:形体容貌魁梧大方。
[57]志性恇(kuāng)怯:思想性格胆小怕事。
[58]浇讹:浅薄不正。
[59]大抵贪求:大概都贪财求利。
[60]父子计利:父亲和子女之间都计较利益。
[61]“财多”二句:意谓无论良民或贱民,都以财产多为贵。
[62]服食粗弊:谓吃穿却很不讲究。
[63]“力田”二句:意谓居民自力耕种和经商求利各半,杂住在一起。
[64]千泉:古地名,又名屏聿,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吉尔吉斯山脉北麓库腊加特河上游一带。唐代属濛池都护府管辖。
[65]地方:谓土地面积。
[66]南面:向南对着。雪山:又称大雪山,古代印度人、中亚南部人对喜马拉雅、兴都库什诸山的总称。
[67]三垂:谓东、西、北三边。“垂”,一作“陲”。平陆:平原。
[68]扶疏:枝叶茂密舒展的样子。
[69]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70]千所:等于说“上千个”。
[71]可汗(kè hán):古代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72]铃镮(huán):铃铛圈。
[73]驯狎(xiá):驯服亲近。
[74]惊走:吃惊逃跑。
[75]诛:杀戮。赦:宽免。
[76]得终其寿:谓能够保全天寿,不遭横祸。
[77]呾逻私城:古城名,又作怛逻斯、多逻斯,故址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江布尔城。
[78]大同素叶:与素叶水城的土地气候大体相同。
[79]鸠集:聚集的意思。
[80]于中宅居:谓在这小孤城中修建住宅,居住下来。
[81]“衣服”二句:意谓穿着的衣服就跟突厥族一样。“去就”,取舍,谓穿什么样的衣服。
[82]言辞仪范:谓语言文章,仪礼规范。
[83]白水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奇姆肯特城东,元代称赛蓝。
[84]恭御城:又名恭敬城。周连宽《大唐西域记史地研究丛稿》以为,地当今塔什干以北。
[85]原隰(xí):谓低湿的草原。膏腴:肥沃丰满。
[86]蓊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87]笯(nú)赤建国:又称小石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
【作者及题解】
玄奘(602—664),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佛教唯识教创始者之一。唐太宗贞观元年(627)从长安经新疆、中亚,赴印度求经,贞观十九年(645)返长安。他新译佛教经论七十五部,又译《老子》等为梵文,撰《大唐西域记》。
本篇选自《大唐西域记》。它记述了古西域国之一跋禄迦国等地的主要城堡、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旅途所经的名胜和险阻,记载具体,文笔朴实。其中关于凌山、大清池、千泉的记述,描写生动,特点鲜明,历来颇为传诵。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