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演法无畏犹狮子吼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演法无畏犹狮子吼

  密教是佛教中秘密教的略称,它是相对于显教而言的。《大智度论》说“佛教有两种:一秘密,一现示”。佛教界一般认为,密宗是依真言陀罗尼的法门,修五相、三密等妙行,达到“即身成佛”目的的大乘宗派。密教起源于大乘佛教中的陀罗尼,它是大乘佛教进一步神秘化、通俗化、世俗化的结果。唐代是中国佛教史密教成熟期。密教法典《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翻译和传播对密教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辽一代,诸帝倡佛,译经讲学,盛极一时,密教尤其兴盛,从皇室贵戚至士庶平民,自僧首大德到一般僧侣无不信奉。《蓟州沽渔山寺碑铭》称“陀罗密言,咸归敬仰”。密教能在唐辽时期昌盛不衰除了统治者的倡导外,更有佛教发展的底层信仰的拥戴。个人认为,任何一种宗教理论的接受能力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需求程度,佛教亦然。深奥繁杂的佛学理论只能供有闲阶级赏识,普通民众的现实主义需要更直接的、促成的成佛之道。《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成功地解决了人性趋吉避凶的存在伦理意义以及人类的彼岸梦想。同时,《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传播创造了中国佛教艺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经幢!

  幢是梵名“驮缚若”的译名,幢原为一种丝帛制成的伞盖状物,顶装如意宝珠,下有长杆,于佛前建之。初唐时期,开始用石刻模拟丝帛的幢。最早实例是陕西富平永昌元年(689年)八月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经幢一般可以分为幢座、幢身、幢顶3部分,都是分别雕刻,雕好后再累建成整体的。幢座多是覆莲状的,下设须弥座。幢身呈柱状,多做八面体,上雕经文或佛像等,有的幢身又分若干段,上面的柱径小于下面的柱径,中间用大于柱身的宝盖相隔。盖上一般刻着模拟丝织品的垂幔、飘带、花绳等图案。幢顶一般刻成仿木构建筑的攒尖顶,顶端托有宝珠。幢体上所刻佛经,主要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也有少数刻心经、楞严经等。

  研究经幢学者认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此段经文,直接影响经幢的建立:

  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

  天帝,若有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与相

  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上尘落在身上,天帝,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

  恶道、地狱、畜生、閰罗王界、饿鬼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众罪

  垢染污。天帝,此等众生,为一切诸佛之所授记,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

  将尊胜陀罗尼书写于高幢上,这仅是宗教上的祈求方法而已,更重要的是透过此祈求的是消弥现世的灾殃,以及免除地狱等恶道之苦。尊胜陀罗尼威力最为神妙之处----“尘沾影覆”,是此经最耸动人心之处,也是促使唐人建立经幢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传世的唐宋辽石雕经幢频频见到“尘沾影覆”之无比的魅力,如:

  口持之中,佛顶为胜,标题柱石,则尘飞累遣,影转殃消。

  若乃轻埃沾处,微影覆时。非惟获果于未来,兼亦除殃于过去者。

  寄影以灭罪,资尘而蒙益。

  辽代建造塔幢成风,凡建塔立碑,都要书刻陀罗尼。历代建造石幢者,以辽朝为最。《全辽文》中记录为数众多的“经幢记”。辽金时期的石经幢是中国佛教艺术史的一部分,以朝阳北塔地宫石经幢和北京戒台寺的辽代大康元年经幢为其代表。经幢作为佛教建筑艺术品,多立于佛殿之前,因而对衬托华丽庄严的佛教建筑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其造型之美与佛塔皆在伯仲之间。尽管辽代建造了无数的石经幢但是由于时光流逝千载,至今能完整保存下来的辽金经幢数量很少,很多是幢座、幢身、幢顶分离,残损严重。收藏和研究遗留的辽代经幢对深入探讨辽佛教史特别是辽密的产生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借此亦可感受辽代佛教艺术的独有的区域性特征。

  题图为鹤舞堂所藏: 辽石经幢之宝盖

  宝盖为八面体,对角最大径64.5cm,厚度19cm。浅米黄色砂岩。宝盖上面平夷下底面中间部位有凹下的榫眼。宝盖侧立面浮雕纹饰,主题图案为口衔佛珠的狮头。狮头造型分两种:一类为耳朵低垂、一类耳朵耸立。狮子颈下装饰飘带。耳朵耸立之狮颈下悬铃。狮子额头饱满,双目圆睁,利齿外露。狮子的颈毛呈勾云状翻起。两狮之间以系在狮颈的绳索相连。宝盖侧立面的最底面用纵横线条模拟丝织品的垂幔。

  此件石雕宝盖发挥中国“线”的艺术,线型的凹凸处理完善灵动性和流动感、营造了宝盖整体的空间深度,对称、反复装饰艺术语言的运用加深了宝盖主题“狮”的印象。驯化温良的“狮子”形象正是佛陀感召力的象征所在。佛教典籍中多处以狮喻佛,《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 苏轼 “当为狮子吼,佛法无南北”。狮子吼:佛教比喻佛祖讲经,声震世界。狮亦作“师”;《大智度论七》:“佛为人中狮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狮子座’。狮原作师。省作“狮座”。明谢晋庭:“凤台成远别,狮座拟高登”。宝盖以狮头做装饰,寓意佛无处不在,佛法无边。

  帖士:

  陀罗尼为梵文dhāranī的音译,亦作陀邻尼、陀怜尼,意译作总持、能持、闻持、能遮等。其原意为忆持不忘,具有记住不再遗忘的能力,由词根dhr的原意保持、受持、留住、护持等转化而来,这就从词源学上表明了陀罗尼最早是一个关于记忆方法的名称。佛教很重视记忆能力的培养和掌握,阿难以其多闻博达的超人记忆能力而被称赞为“总持第一。在原始佛教中,陀罗尼最初的含义仅仅局限在对佛陀教法的语言文句的正确听闻和牢固记忆,强调的是表现佛陀言教的语言形式。随着佛教的发展,陀罗尼除了有记忆佛言的意义外更要掌握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所谓法的含义,“陀罗尼者,于佛法总持不忘”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香具之雅
下一篇:青州佛像考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