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遗言:以戒为师 世尊因此而不朽
智者的遗言:以戒为师 世尊因此而不朽
作者: 李家振
编者按: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现过一位智者,他具有一般人毕生追求的物质生活,权力、荣华。他是一个圣人,不沉缅于其中,却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充满了追求真谛的愿望。他就是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陀是成就了悟透一切智的觉者,他以悲悯之心观照世界,发出“众生难度誓愿度”的宏愿。佛陀80岁时在拘尸那迦城娑罗双树下入大涅槃。临终之际,他告诫弟子要以戒为师。佛陀涅槃了,佛陀定下的戒尚在,世尊因此而不朽。农历二月十五日恭逢释迦牟尼佛涅槃日,我们特别推荐李家振先生这篇文章,以此感恩伟大的佛陀。
有几位老师是我终生难忘的,这几位中有的并没有直接给我上过课,只是因为某句话或某件事让我明白了事理,我在心目中将他们永远尊为师长。我觉得韩愈所说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实在有理。为我解惑、使我明理的,当然是我的老师!
如今年岁徒增,困惑并不见少,为解惑仍然需要老师,可是老师却越来越难找。到了一定的年龄,常犯好为人师的毛病,这是从师的一大障碍。此外,在坎坷的人生途中,有些曾被我视为老师的人,使我失望、寒心,以至于轻易不敢认师。以谁为师呢?这成为我的一大困惑。还是释迦牟尼佛指点了我,“以戒为师”。
佛陀行将涅槃之际,弟子们十分悲痛,最最伤心的是:师尊涅槃了,今后以谁为师呢?!
阿难尊者向佛陀提出了这个问题,佛陀回答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遗教经》)“波罗提木叉”就是戒。
可能有人要说:“我一非比丘,二非居士,又没有受戒,这一种说法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佛陀这段遗教虽是对佛弟子所说,但理解了其实意,对任何人都适用。
戒,这个字广义地看,不仅限于佛门弟子。就以佛教来说,佛陀成道以后,最初数年中并没有戒律,因为初期的佛弟子们出家发心很正、根器也好,用不着戒律来约束。以后出现种种情况,为了保持僧团的清净庄严,使佛弟子们真正得以解脱,这才制定了戒律。
人生在世本应自然而然、坦然无垢地向前发展,只因有了妄念,有了贪嗔痴的污染,才产生了烦恼与困惑,所说“惟真常在,为妄所蒙”便是此意。在生活中,名利、地位、荣誉、恭敬,无不令人眼花缭乱,这便是妄念的客观基础。不公正的现象、腐败……无不使人产生疑问不解,这也是困惑的根源。伦理道德便因此而生,这是为维护人们正常健康的人生目标而必须有的规范,也是广义的戒。社会出现了有碍于大众的人与事,为了保护众人,使社会安定,才产生了法律。法律是维护社会健康发展的戒。
对于根器好、一心向善的人来说,伦理道德、法律法规都不是束缚,而是一种依靠、一种保护、一种解脱。对于一般人来说,道德、法律、戒律是行为规范的准则,是解惑的指南。
不论什么人,能使我断除妄念、自净其意的,都是我的老师,这不仅来自这位老师本身,更来自他提出的规范。
佛陀涅槃了,佛陀定下的戒尚在,世尊因此而不朽。
为人尊敬的领袖去世了,他领导参与制定的法度尚在社会上发挥作用,他便能活在人们心中。
佛不说以某人为师,而说以戒为师,真是大智慧啊!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