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汉族多元信仰源流解析——曹兴
汉族多元信仰的现实
世界上大约有2000个民族,绝大多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是虔诚的、专一的和一元的,而我国汉族的宗教信仰则是多元的。
信仰基督教的各民族奉上帝耶和华为唯一神,对上帝的信仰是虔诚和专一的,绝不允许人们在信仰上帝的同时还信仰其他神灵。早期信仰基督教的民族对本民族和其他民族信仰其他神灵的信众进行过残酷的惩罚。历史上,意大利自然科学家乔尔丹诺·布鲁诺为了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基督教廷施火刑烧死,成为基督教与科学冲突最著名的历史事件。西方现代社会的政教关系模式虽然从政教合一走向政教分离,宗教信仰有了很宽松的环境,但在基督教一神信仰的影响下,信仰基督教的人对和自己持不同信仰的人还是有根深蒂固的排他性。从古代到现代,在基督教的传教过程中,上帝耶和华为唯一神的主张从来没有改变过。
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同样具有最虔诚的一神信仰,他们信仰的唯一神是真主,伊斯兰教最后传教布道的先知是穆罕默德。历史上,伊斯兰教在传教过程中依靠军事武力而迅速扩张。伊斯兰教占领了北非地带、中亚地带,以及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这些最终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带在世界地图上,犹如一把圆月弯刀,为世界各宗教地区划了界限。在这把圆月弯刀的四周,分别是非洲原始宗教、西方基督教、南亚印度教和佛教、中国儒释道。
与这些信仰一神教的民族相比,汉族的宗教信仰很是奇特。汉族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由此就造成了从古至今,大多数汉族人见庙就进、见神就拜的奇特景观。甚至有的人在自己膜拜的神龛上一同供奉着老子、关帝、孔子、佛祖、耶稣的神像,而这些神像无论谁摆在第一都无所谓。可以说,汉族在信仰上的姿态是多神、宽容和实用的,是兼容并蓄的。一个汉族人,可能信仰一点佛教、一点道教,同时还保持着儒家风范。因此,汉族是世界上对宗教信仰最不执著的民族,因而也是对宗教信仰最宽容的民族。在汉族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大的宗教战争。
汉族多神信仰的独特文化景观常常容易造成这样的误解:大多数汉族人是没有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的。甚至许多汉族人也认为自己没有宗教信仰,我国有些学者也持此看法。
汉族到底有没有宗教信仰?笔者以为,对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汉族的宗教信仰是复杂的;另一方面,汉族的宗教信仰经历了不断淡化的过程。
其实,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宗教信仰,汉族也不例外,也有自己的民族性宗教信仰。
首先,儒家和道教是汉族的民族信仰文化之根。这种土生土长的汉族信仰价值体系,是没人能够怀疑的。儒家是仕途追求的价值理念,而道教则是个人在修身养性方面不可或缺的信仰体系。
其次,外来宗教对汉族的影响很大。第一次“西学东渐”,佛教传入我国。与第二次“西学东渐”相比,佛教作为近邻我国的印度宗教,不妨可以称之为“小西学”。佛教从汉代传到我国,经过大约800多年的历史,在汉族信众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即便历经了许多次政治运动的洗刷,还是阻挡不了很多汉族人对佛教的信仰。由此,在学界才形成了有别于印度佛教的“汉地佛教”或“汉传佛教”之说。
此外,尽管清代的“礼仪之争”把基督教挡在了国门之外,但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基督教在我国得以广泛流传。与佛教舶来印度相比,不妨可以将基督教的传入称为第二次“西学东渐”。基督教传入后还未得到很好的消化,经过1949年以后无神论的洗礼,它又暂时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其后,随着改革开放,基督教再次得以在汉族人群中传播。
最后,如果说儒释道只是部分汉族人的信仰,那么,汉族还有一种民族性宗教信仰。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宗法制宗教,这是一种全民族性的宗教情结。祭祖之风,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次次宗教淡化的洗礼运动,虽然淡化了汉族宗教信仰的核心,但是祭祖之风依然流行甚广。汉族从上到下、至下而上,虽然不信仰一个具体的神灵,但是“祖灵”与“天命”,却是最令人敬畏和不能不信仰的。在现代汉族人群中,年龄越小者,天命观念越淡薄,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天命观的信仰会逐渐加深,于是中年以后,天命观也厚实起来了。
汉族为什么会出现宗教信仰如此多元、如此淡化的奇观呢?
汉族多元信仰的原因
首先,追根溯源,汉族宗教信仰淡化最深远的历史根源源自五帝时代。汉族的祭祖之风应该追溯到五帝时代的第二帝王颛顼“绝地通天”的“宗教改革”。这场改革给中华民族制定了一个根本的祭祀规范——“皇权齐天”,即只有帝王才能祭天。这场宗教信仰运动一直发展到清代。北京的天坛就是皇帝祭天的文化标志。臣民不能祭天,就只能祭祖。于是,祭祖之风盛行。这是我国历史上对百姓宗教信仰的第一次淡化运动,至今至少已有6000年了,它对后来汉族的宗教信仰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我国原始神话创始说的空白和弱化,导致了外来宗教的不断进入。华夏民族原始神话的一个最大不足就是缺少创始说。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是汉代以后才编造出来的创始故事。春秋战国时,我国没有创始说,最好的证明就是屈原的《天问》:“女娲无足,谁以匠之?”上帝观念的不完整,必然不可能推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这就进一步导致了我国古代缺乏平等精神,而出现了崇尚忠孝宗法的“不平等”精神。正是因为东周时代我国还没有创始说,孔子才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应该说,孔子不是有神论者,也不是无神论者,而是远神论者,他更多的是用哲学情怀包容宗教情怀。更准确地说,他是用一种伦理、道德情怀包容宗教情怀。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孔圣人的宗教情怀是不足的。试想,如果孔圣人能到西亚、欧洲去“周游列国”,恐怕他绝对不会缺少宗教的终极关怀。由于中华民族原始神话创始说的空白,对全能者想象的不足,造就了先秦诸子百家不能从原始神话中汲取营养,而只能用哲学领悟来弥补,使得中华文明成为早熟的民族文明。
再次,儒家运动的洗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远神论”。虽然五帝时代“绝地通天”的“宗教改革”对我国百姓的宗教信仰有所限制,但发展到后来的夏商周时代,宗教信仰十分盛行,帝王祭天、百姓祭祖,不亦乐乎。在那个时代,华夏人是百分之百的宗教信仰者。儒家既不是虔诚的有神论,也不是绝对的无神论,而是敬神的远神论。在历经2000多年的儒家文化“下乡运动”中,远神论的思想不断深入士大夫和民间,对汉族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造成汉族宗教信仰淡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无神论运动。汉族经过不能祭天只能祭祖和远神论的两次洗礼之后,在近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又经历了一场无神论的洗礼,宗教信仰又一次打了折扣。虽然汉族的宗教信仰经过一次次的“打折”,逐渐淡化,但是关乎生老病死、鬼神的问题,毕竟是人的一种特殊精神需要。于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近年来,我国百姓的民间宗教信仰发展迅猛。
汉族多元信仰的世界贡献
凡事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因而也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汉族宗教信仰虽然存在着多元性和不虔诚性的缺陷,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恰恰彰显了汉族宗教信仰的独特优点,展示了汉族宗教信仰的光明出路。笔者认为,汉族宗教信仰的理性和文明性将为人类文明作出较大的贡献。
汉族的宗教信仰既是分散的也是集中的。汉族宗教信仰的分散性是指不同的汉族人可以归顺或皈依不同的宗教,有的皈依了佛教,有的皈依了基督教,还有很多人出于婚嫁的考虑皈依了伊斯兰教。当然,更多的汉族人还在信奉儒家或道教。然而,无论汉族人皈依了哪种宗教、信仰了哪个神灵,他们往往在信仰自己所皈依的宗教的同时,兼具汉族传统民族性宗教信仰的特点,那就是“敬天法祖”。慎终追远这一中国文化传统从根本上而言是不变的。
世界上大约有2000个民族,其中唯有汉族的宗教信仰是最宽容的。汉族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承继了儒家“合而不同”、“崇文”、“贵和”、“和谐”等积极思想,必将成为调解世界上各种宗教冲突的有效良方。其实,“上帝”就像是“宇宙大象”,不同的宗教只是触摸到了“宇宙大象”的不同侧面而已,印度“盲人摸象”的寓言可谓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人类的出路,用佛教的一个原理来说,就是“破除法执和破除我执”,走向世界大同。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