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走近郭明义:“能帮一个是一个”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2日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李春红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他职务不高,是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的一名业务主管,但15年来他坚持早晨5点前出门,步行对采场作业路面进行检查,15年走过的采场公路里程达5万多公里,相当于“长征”里程的4倍;他权力不大,但却是那些觊觎矿产资源的商人们“攻关”的对象;他并不富有,一年四季都穿着工作服,一家人住在40平方米的旧房子里,家用电器寥寥无几,存款时常归零,但10多年来他却累计为身边工友、特困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学生;他形体单薄,乍一看他那清瘦黝黑的脸就像是一个“老农”,却在数年间把自己血管里相当于自身总血量10倍的鲜血,无偿捐献给那些需要的人们……

  他就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郭明义,是鞍钢一名普通的管理人员。

  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做出批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如今,在神州大地,在老工业基地辽宁,在祖国的钢都鞍山,在钢花飞舞的厂区,在矿区密布的群山之间,到处都传颂着郭明义的感人事迹。

  他是怎样一个人呢?有人说,他是新时期的活雷锋;有人说,他是一个大好人。那么,除此之外,他有哪些让我们感动,值得我们学习的事迹和精神呢?让我们走近郭明义。

博爱之家

“我们都想知道,你家并不富裕,那你为什么还去资助别人呢? ”

“我确实不富裕,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看到别人有困难,我不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拿出300元就可以资助一名学生继续念书,这些我能够做到,为什么我不做呢?既然能做,为什么不做好一点呢? ”

2010年11月9日下午,记者同郭明义乘坐同一辆车前往沈阳看望他资助的白血病患儿小涵宝。在车上,记者和郭明义近距离地聊天。通过郭明义的讲述,你会发现,眼前这个长相普通、不善言辞的人,总会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一些深奥的道理。

他是别人眼中的“郭傻子”

走进郭明义的家,那间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水泥地面,女儿睡在4平方米的过道……再看看与郭明义发生过的一连串数字,你会顷刻间发现,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巨人。

郭明义曾先后荣获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道德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全国公益志愿者之星等荣誉称号。

有人叫他“郭傻子”,就连78岁的老母亲都说,自己有个“傻儿子”。

与这个“傻”字连在一起的是一连串的数字:1990年起,他无偿献血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2002年,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曾经单位三次福利分房,郭明义都让给了别人。

仁爱之家成就了他的善良

郭明义的父亲郭洪俊是矿里有名的先进典型、辽宁省劳动模范,曾因勇救落井青年而作为英雄集体代表到北京做过事迹报告。母亲会一手推拿功夫,经常无偿为矿区百姓治病疗伤。

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孕育了郭明义的善良温厚。

郭明义的妻子孙秀英在鞍山市第四医院病案统计室工作,同样也是一个品格非常高尚的人。这些年来,她全力支持和理解郭明义。每天清早,她4点多就起床,为郭明义做早饭;6点多,为上学的孩子热饭,把家里的事情操办得非常好。而且,她还和郭明义一起参加了捐献造血干细胞、遗体(器官)等爱心活动,在工作岗位上,各方面表现也都非常优秀。

1994年开始捐资助学之路

从电视里看到那双“大眼睛”时,郭明义的心都碎了。

那是1994年夏天,“希望工程”在鞍山市刚起步。

女儿郭瑞雪上小学了。郭明义想,别的孩子也能像女儿一样有机会读书的话,该多好啊!月工资仅有400元的他,捐出了自己的第一笔助学款——200元。

16年来,郭明义捐款10多万元,资助了180多个孩子。

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到“希望工程”办公室查看贫困生的档案,从中挑选最需要帮助的孩子。他会久久凝视着那些笑脸绽放的照片,最后对工作人员说:“我再使把劲儿挤出300元,多帮一个吧! ”

140张汇款单和200封感谢信

郭明义的抽屉里有140张汇款单,那是他从1994年开始,寄给100多个孩子的学费。

家住鞍山市铁西区八家子社区、就读于四十二中学初三年级的女孩杨斯雯,出生不到3个月时,父母就离婚并各自离家出走,她与靠低保金维持生活、体弱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杨斯雯一周岁多的时候,奶奶感到实在力不从心,就狠下心把她送给了别人收养。到了第三天,奶奶实在忍受不住内心的煎熬,又跑到收养人家中,哀求着把孙女抱了回来。小斯雯读到小学四年级时,由于供她上学太吃力,加上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奶奶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从那时起,郭明义便开始资助杨斯雯。原来打算初中毕业就打工养家的杨斯雯说:“郭伯伯给了我新的力量,我一定继续好好学习,将来争取考上大学。 ”

多数的孩子没有见过郭明义,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封感谢信里出现了“伯伯”、“叔叔”、“大爷”、“哥哥”多个称呼。他资助的孩子中,有的现在都快大学毕业了。“我学您,瞒着爸妈,已经义务献血三次啦! ”“我长大后也要资助和我一样上不起学的人。”

看着孩子们的话,郭明义相信,“爱心是可以传递的”。

十几年来,只要是孩子需要的东西,郭明义都毫不犹豫地捐献。当得知海城有个孩子每天要走4公里路上学时,他立刻把自己的自行车送了过去。此后,妻子又为他买了一辆。可不久,他听说汤岗子小学的一个贫困学生需要一辆自行车上学后,他又把这辆自行车擦得锃亮送给了这个孩子。

4000多元的月薪不算少了,但对老郭一家来说,1000元是生活费,1000元给女儿上学,除去捐款,老郭说:“说不剩太假,肯定能剩,但不多。但是我不困难,我和爱人都赚钱。”老郭坚信——“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

4台电视机和28元的“钻戒”

已经记不清是哪年的事情了,但这却是老郭的爱人孙秀英印象最深的桥段:下班回家,一进屋,电视没了,女儿哇哇直哭。原来,老郭把电视捐给一个家里很困难的工友了。“别人家的孩子没电视看,我们家的孩子不是孩子啊? ”孙秀英第一次发了火。老郭赶紧安慰,接着又跑到还在抽泣的女儿身边:“你正是学习紧的时候,看电视耽误学习……”

等女儿上大学走了,有一天孙秀英又发现新买的台灯没了,不用说,又捐了。

有工友调侃地说:“老郭,从里到外,能捐的都捐了。”

就说电视吧,捐了三台。 2008年,鞍山团市委听说他捐了3台电视,自己家却连电视都不舍得买,就又给他买了一台送过去,并明确表示:“这是市里的固定资产,不准捐。”

“今天穿一身新衣服一双新鞋出去,晚上回来就剩下一双鞋,衣服没了。”孙秀英说。

2007年,手机普及已有年头儿了,矿里奖励他一部,老郭才算有了手机。不过,有人要换他的新手机,说换就换。“我有个用的就行,他要,说明他更需要。”

公司答应老郭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可以直接到公司工作,老郭还是准备拒绝。“孩子让她自由发展,不给公司添麻烦。”

这么多年给媳妇买过啥?老郭在抽屉里掏出一枚“钻戒”。“这是一次去井冈山给老伴儿买的,28块钱的‘钻戒’,很有纪念意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