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不对等 传统宗教有口难言
导语:大众媒体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对传统宗教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发展,给与了愈来愈多的关注,这本来是件好事。无论关心、支持,还是监督、批评,都是现代公民社会的正常现象。但是,由于大众媒体理想化或者功利化地对待和利用传统宗教,忽视了传统宗教现实处境的复杂性,从而严重误导了国内国际舆论,曲解了我国传统宗教的现代形象,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同时极大消解了传统宗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多年积累的成果。因此,建议政府对此进行适度干预。长期听任网络媒体特别是个别主流媒体对传统宗教“施暴”,是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失职。
近年来媒体对传统宗教热议的焦点和材料,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网络,而网络数以百万计的报道和评论,多数又肇端于正规的报刊,恰恰是那些引发疯狂转载的文章报道,绝大多数是大众媒体小报记者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东拼西凑加上合理想象制造出来的。
有人会说,舆论自由,允许你申辩或反驳,对不实或歪曲的报道你可以公开澄清啊!问题是这种说辞完全无视传统宗教现实处境的复杂性:
传统寺庙不具有法人身份,本来无权参与社会事务,但有不少寺庙现实中又被纳入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链条,并被鼓励走向国际交流舞台,在这方面传统宗教寺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传统宗教这一功能和作用,显然超出了现行法律法规,也超出了传统宗教的功能设定和自我规范。对此,是消极拒绝、闭关清修,还是开门应对、与时俱进?这根本就不是适合交给大众媒体去策划和讨论的话题,消极有法律的更有传统的依据——少林寺就确实有必要封山门以修梵行、恢复禅门清净,积极同样又有现实的和传统的道理——把握历史机遇复兴传统文化。面对全球化的逼迫,我们曾采取了一系列非传统的应对手段和策略,比如坚持少林功夫的传承体制,并利用现代手段向全世界推广和交流;比如成立少林寺实业公司,保护知识产权,尤其是实施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比如配合政府旅游和文化产业战略,探索与现代商业社会相容和谐、开放入世的生存发展模式——这一系列的举措和组织设计,多是因为大的法律和制度不完备而采取的变通的过渡性措施,因而不能完全代表我们的未来目标和模式。同时我们更有力地加大了恢复传统、重建传统的步伐:重开中断300余年的戒坛、高扬起以戒为师的大旗;大力培养年轻僧才,先后有40余位从海内外佛学院毕业,多位是硕士博士;僧团坚持每日颂戒、上殿、坐禅等修行功课;对国内外高端人士开办的禅修智慧课程以少林文化丰厚的经典内涵征服了各界精英,目前已经开始风靡欧洲……等等。传统的理想化方案能替代我们因时因地的现实抉择吗?能让公众和媒体来决定传统宗教内部的事务吗?能让国家宗教政策和相关法规拿到国际上去接受评判吗?显然,政府的适度干预和引导,不是限制新闻自由,而是在现实条件下保障传统文化传统宗教自主多元选择、实现现代转型的必要措施。
1、 媒体各取所需,误读曲解传统宗教
媒体本来对宗教的报道有着严格限制,僧人的修行功课和精神传承,媒体没有兴趣。传统宗教入世和改革,受到大众媒体关注,进而把它放在营销中国、营销少林、文化产业、财智报道这类话题中,大肆炒作,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媒体多年来按照自己的趣味和要求选择、传达的传统宗教包括少林寺,从传统宗教立场看来其中不可避免地有着大量曲解和误读,已经不是完整的真实的传统宗教,但却成了读者网民乃至外国人心目中中国传统宗教的现实面貌。
2. 网络以讹传讹,主流媒体推波助澜
网络日益成为诸多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学术研究的案例“事实”的主要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成为“新闻”的二传手、“创造者”。一部分主流媒体和网络从正面高调炒作(比如政府重奖少林寺汽车、手机号码开光拍卖)、到无中生有以讹传讹(比如少林寺投资三亿元制作音乐大典演出、少林寺投资三个亿修建下院、少林寺上市等等),本来跟当事人完全无关,媒体也从没有找当事人采访核实,只是有关方面借少林寺给自己做广告的目的达到了;接下来,少林寺却被媒体再次从反面利用炒作,成为不满现实的网民和评论者的众矢之的和恶搞对象,成为有口难言的受害者。关于谁是佛门正宗百万网民大讨论,就是在这种极不正常的背景下,一步步把大陆宗教设计进去,成为国际性的话题,成为海外宗教的陪衬和垫脚石。
3. 从国内到国外,恶劣影响难以挽回在我国当前现实条件下,不是所有问题和领域都适合公开讨论,比如外交、军事等等,宗教问题不能简单比附外交、军事,但也说小不小,同样牵涉到方方面面甚至影响政治和外交。问题是媒体议论外交、军事、乃至外来宗教有禁区,会自我设限约束,唯独对传统宗教,媒体可以各取所需、畅所欲言、任意褒贬、以致发展到歪曲事实、调侃、恶搞、操纵公众舆论、捧一方打一方……造成事实上对传统宗教权利的粗暴践踏。
传统佛教的现代社会功能的发挥,要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就要如实把握佛教、禅宗、少林在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现实定位、社会作用、历史责任。对传统宗教、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和体制设计不可能关起门来、一厢情愿地自我欣赏,也不应简单照搬外来模式。
不同的传统,不同的现实机缘,可能导致不同的生存发展模式,我们的目的是应机教化、更好地传承佛陀慈悲、智慧、正义、和平的精神理念;万千法门、多元一体,教内和谐,才能切实推动社会的和谐,从而齐心协力打造中国的软实力,因应和谐世界的未来。
至于现实生存发展模式,哪一种会被更多的寺院接受和采纳,应该让事实说话,交给历史去选择和评价,现实中的局内人和局外人脱不开切身的利益和局限,或者根本就是人为在刻意策划,在这种情况下,发动全国公众讨论哪个模式、哪座寺院是佛教的正宗,进而让这种关于正宗的大讨论波及到海外,造成全国人民支持一方声讨另一方的假象,已经造成恶劣后果。严重误导、刻意设计不明真相的社会公众,这不是正常的新闻自由,这是利用公众话语权的不对等,践踏传统宗教的合法权益。长期听任网络媒体特别是个别主流媒体对传统宗教“施暴”,是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失职。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已经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智慧和实践,如今难得社会大环境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不愿抱残守缺、吃老祖宗的家产,但真正的成功成熟的模式,必须假以时日,就像依山就势建设一座大厦,刚打了地基立了立柱,大家就拼命争论为什么没有屋顶、怎么住人一样。让事实说话,让“建筑师”的工程完工了再褒贬批评吧!
二、建议:
佛教讲,任何问题的真正解决,首先来源于如实知。就像医生治病,尽管用了先进仪器检测,但缺少对病人整体情况的如实知、缺少对复杂病因及其表象的整体辨证判断,那就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好心可能办成了坏事。因此,我建议:
1、请有关主管部门对不同寺院的生存发展模式做一个专题调研,对寺院、公众和媒体提供正向引导,同时对媒体尤其是网络歪曲、恶搞、操纵传统宗教的趋势,及时给予干预。
2、尊重多元选择,优化生存环境,积极促进有关宗教法人、慈善组织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等法律、制度的逐步配套和完善,帮助传统文化、传统宗教真正体现普世价值、成功实现现代转型,无负于我们伟大的时代。
3、接受监督,欢迎参与,传统宗教和社会、媒体在良性互动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同心同德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