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谕法师:性缘问题之申论 一、作法与无作法
作法与无作法
一切诸法,不外作与无作二种形式。作法为用,无作法为体。正确地说,应该是作法是体之用,无作法是用之体。并非于作以外另有无作,亦非于无作外另有作法。而是作无以自立,依无作而立;无作无以显现,依作法而显现。譬如水与波,水性湿下不可见,依波而见;波相如幻不能自有,因水而有。波无水便不立,水无波则不见。波之与水,二而一,一而二,差别而无差别,无差别而差别。
作法有生灭相,无作则无生无灭。以作无作一而二,二而一故,所以生灭而实无生灭,无生灭而幻现生灭。例如六道轮回,人死为鬼,鬼死生天……然灭法不应更生,若人已「死」,焉能为鬼?既能为鬼,即说明人犹未「死」也。若鬼已死,焉能生天?既能生天,即说明鬼犹未「死」也。所以六道轮回,实无生灭,实无增减,生灭增减者,不过随缘幻现而已。
人死为鬼,鬼死生天,乃至六道轮回,只是随业缘转易,而无生灭增减。于六道中,由本阴而入死阴,由死阴而入中阴,由中阴而入生阴,由生阴再成本阴,亦只有转易而无生灭增减。何以故?本阴空故。本阴空,死阴则空;死阴空,中阴则空;中阴空,生阴则空。空则无生灭增减。
以空故,诸阴随缘乃有转易。如果诸阴决定有而不空,不空则无转易矣。例如本阴定有,则生阴不能转为本阴。生阴定有,则中阴不能转为生阴。中阴定有,则死阴不能转为中阴。死阴定有,当然亦不从本阴来。所以六道定有,便无六道轮回。
以本阴空,生阴随缘乃成本阴。以生阴空,中阴随缘乃成生阴。以中阴空,死阴随缘乃成中阴。以死阴空,本阴随缘乃成死阴。以六道皆空,众生随缘乃轮回六道。故一切法无性能随缘,随缘则无性。无性随缘乃有作法,随缘无性乃有无作法。
譬如临敌则斗心起,敌去则斗心息。然斗心息非是灭,若斗心灭,再临敌时不应更起,以灭法不应更生故。既然非灭,当然亦非生,以生必有灭,灭必有生,今既无灭,故亦无生。无生无灭者,随缘无性也。现生现灭者,无性随缘也。无性随缘谓之作,随缘无性谓之无作。
我们已经知道,作法是无性随缘,无作法是随缘无性。而无性随缘,随缘无性,即是真如法性。一切法以真如为性,故曰真如法性。何故一切法以真如为性?真如随缘起万法,万法无性是真如。是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性,无性随缘乃成万法。以如是故,当知万法作而无性,无性则无作。无性随缘,而有万法之作。
《法华经》云诸法实相。既知诸法实相,当知实相诸法。实相无相,无相即是无性,故无性即是实相。法不孤起,因缘而起,所以诸法即是缘成。缘成无性,故曰诸法实相;无性缘成,故曰实相诸法。诸法实相,故万法森罗,不碍毕竟空寂;实相诸法,故毕竟空寂,不碍万法森罗。犹如波涛沸腾,不碍水性常寂;水性常寂,不碍波涛沸腾。正如僧肇大师所说,江河竞注而不流也。
二乘人只知缘成无性,于是偏空滞寂不起化道,证一切智得慧眼,急取涅槃。菩萨知缘成无性,无性缘成,于是行空不证而起大悲度众生。菩萨知缘成无性,故随缘不变;菩萨知无性缘成,故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故不住生死;不变随缘,故不住涅槃。不住生死,是不住此岸;不住涅槃,是不住彼岸。菩萨证道种智得法眼,无量劫往来生死度众生,无有休息。
佛得一切种智,具足五眼,知生死涅槃俱同幻化。诸法实相,实相诸法。一即无量,无量即一。虽彻证法身,为迷闷众生故,随缘而起报化。虽现报化身,而同一法身。报身者报法身,化身者化法身。
法身无生无灭,以等虚空故。由法现报,报身有生无灭。何以故?以报身有成佛时故有生;既已成佛,还同虚空,故而无灭。化身则有生有灭,如释迦牟尼佛,示现生于释宫,是有生也;双林间入涅槃,是有灭也。
然三身同一法身,故报化二身亦无生灭。何以故?始觉未合本觉前,报身似有生灭;始本合而后,报身实无生灭。化身随缘,似有生灭;然化现十方,无有断绝,无有断绝岂有生灭?故报身者报法身,化身者化法身,依是无性随缘,随缘无性。
无性随缘现于生灭,我们称之有为。随缘无性不生不灭,我们称之无为。有为、无为皆是假立。因为无性随缘,即不可得义故,无性法不可得;随缘即无性,故缘起法亦不可得。以无性随缘立于有为,以随缘无性立于无为,故有为、无为皆不可得,皆是假立。
无为法不可说有,若说有无为,则此无为即是有为。所以无为之名,只是假立,对有为假立无为之名。然有为法幻有非实,缘成无性。有为既不立,对有为而立之无为焉有?故有为、无为,只有名字而无实义。正如无性随缘、随缘无性俱不可得,是同样的道理。
以无性随缘、随缘无性俱不可得故,即是无生法。无性即是无生,当无疑问。无性能随缘,随缘即无性,故随缘即是无生。
无生法本来寂灭,是毕竟空义。灭生谓之灭,灭灭谓之寂灭,寂灭是佛正法。如《华严经》〈性起品〉云:「正法性远离,一切语言道,一切趣非趣,皆悉寂灭性。」
故寂灭性,即甚深无生法。若依《仁王般若经》云,七八九地菩萨证无生忍,十地及妙觉证寂灭忍。而无性随缘、随缘无性,即其因也。
《法华经》云,佛种从缘起。佛种都从缘起,余法当不足论矣。既从缘起,定知无性,以无性方能应缘故。此法圆融无碍,究竟了义。
我们在此不过略说,若广说者,无量无边。总说一切善法恶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皆不出此一原则。因为此原则即是二谛。无性随缘者,世俗谛也;随缘无性者,第一义谛也。无论菩萨、弟子、天、化人,只要说法不违二谛,即顺佛旨。
总之,无性随缘,则理不碍事;随缘无性,则事不碍理。故此法总一切事理,无不包容。若得其旨,则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犹帝网天珠,一切圆融无碍矣。
华严宗虽谓无性随缘旨在大乘初教,是谓其旨在于因地,若论究竟,可贯顿圆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