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门龙象>> 当代法师>>正文内容

释济群法师专页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3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济群法师

济群法师简介

  济群法师,1962年生,福建福安人。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多年来,济群法师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万字。

  济群法师教学之余积极致力于佛法弘扬,时常应邀于高等院校及信众团体演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港台及欧洲、澳洲等地。此外,济群法师出版并发表各类著述、论文百余万字,如《真理与谬论》、《菩提心与道次第》、《人生佛教丛书》等。继承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希望人们摆脱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走入生活。近年来,济群法师更将弘法重点转向道次第、菩提心和皈依,着重佛法基础建设,引领佛弟子在菩提道上稳步前进。

----------------------------------------------------------------------------------------------------------------

济群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济群法师文集

济群法师佛教问答

济群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济群法师佛学视频在线播放及下载

-----------------------------------------------------------------------------------------------------------------

济群法师相关链接

西园寺—戒幢佛学教育网

济群法师新浪博客

济群法师新浪微博

-----------------------------------------------------------------------------------------------------------------

济群法师自述

  童真入道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童真入道的确是很关键的因素。也就是说,在我尚未被世俗染污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出家的生活,而佛法的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另一个角度说,童真入道又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受佛法的教育,从而对我的成长和人格形成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童真入道有利有弊,弊端是有些人出家时年纪太小,对社会缺乏了解,往往缺乏免疫能力,且多半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不利于将来对佛法的深入研究。但这也是优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年龄小可以有更多时间来修学佛法;一是有利僧格的养成,一张白纸更容易接受佛法熏陶。

  寺院生活是清净自在的,而非大家以为的寂寥。当然,如果还有世俗需求,便很难享受这份清福。就像很多来到寺院的人,虽然也喜欢这种清凉之境,但呆上几天后,却宁愿回到红尘中打拼。因为他们还需要到社会上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来获取自己向往的一切。我的出家虽然比较感性,但随着修学深入,却更坚定了这一选择。尤其是因弘法而对社会有更多了解之后,越发认识到世俗生活的荒谬。相比之下,我觉得追求真理、智慧、解脱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

  说“高僧”

  现代人,往往将“高僧”和“名僧”混为一谈。这个问题古已有之。早在南北朝时期,慧皎所著《高僧传》中,即对“高而不名”和“名而不高”作了区分。所以,我们不能仅凭名声来作出判断,就像社会上的很多名人,其道德素养未必能作为大众楷模。当然,也有很多既高又名,名至实归的大德。

  我所理解的高僧,是依戒定慧三无漏学修行有成者。首先是持戒,具足清净无染的言行;其次是得定,拥有祥和寂静的心态;第三是具慧,拥有透视人生、超越生死的智慧。除了这些内在学养,还要有济世的悲心,平等关爱社会大众。所以说,是否高僧,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生命品质,而非外在的身份、地位、名声。

  在近现代,我所仰慕的高僧有许多,如太虚大师的博大胸怀、弘一律师的严谨作风、虚云老和尚的苦修精神,都是我深深景仰的。

  作为一个出家人,主业就是内修和外弘。内修,即通过修行完成生命自身的觉醒和解脱;外弘,即帮助大众达到同样的目标。换言之,就是自觉觉他。如何才能抵达这一高尚的人生目标?首先要听闻佛法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念,其次是以佛法观念重新认识人生,然后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消除生命的迷惑与烦恼,从而完成生命的觉醒和解脱。作为出家人,我们不仅要关心自己,还要看到芸芸众生也深陷于迷惑和烦恼中。所以,要在自己自觉的基础上,发起帮助一切众生的愿望,并将之作为尽未来际的使命。

  作为寺院的方丈、高僧,首先是一个出家人,自然也离不开内修和外弘两大任务。当然,应该比普通僧众做得更出色,因为他们还肩负着领众修行的责任。至于在社会上,则应担当精神导师的角色,起到化导社会、净化人心的作用。
 

-----------------------------------------------------------------------------------------------------------------

济群法师著作

戒幢论丛

 《认识与存在》
 《菩提路漫漫》
 《菩提心与道次第》
 《真理与谬论》

佛法修学系列

 《佛法修学次第》
 《普贤行愿品的观修原理》
 《皈依修学手册》
 《认识菩提心》

以戒为师系列

 《比丘资格的取得》
 《出家仪式及沙弥生活》
 《僧伽礼仪及塔像制造》
 《戒律与佛教命脉》
 《认识戒律》

人生佛教系列

 《人生佛教的思考》
 《佛教怎么看世界》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学佛与做人》
 《心灵环保》
 《佛教的财富观》
 《佛教的环保思想》
 《生命的回归》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
 《学佛者的信念》
 《幸福人生的原理》
 《心经的人生智慧》

-----------------------------------------------------------------------------------------------------------------

标签:济群法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