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慧能大师:法宝坛经(观辉居士 白话翻译)自序品第一之四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6日
来源:   作者:慧能大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慧能大师:法宝坛经(观辉居士 白话翻译)自序品第一之四


[经文]

 

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五祖送至九江驿,祖令上船,惠能随即把橹。

 

祖云:合是吾渡汝。

 

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向性自度。

 

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矣。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星云大师译文]

 

我在三更时分领得衣钵后,对五祖说:我原是南方人,向来不熟悉这里的山路,如何才能走到江口呢?

 

五祖说:你不必忧虑,我亲自送你去。

 

五祖一直送我到九江驿,让我上船,五祖自己把櫓搖船。我说:和尚请坐!弟子应该搖櫓。

 

五祖说:应该是我度你。

 

我说:迷的时候由师父度,悟了就要自己度;度的名称虽然一样,但它的用出不一样。我生长在偏远的地方,讲话的语音不正,承蒙师父传授心法,现已开悟,只应自性自度。

 

五祖说:是的!是的!以后佛法要靠你弘传。三年以后,我就要示寂,你要珍重,一直向南走,也不要急于说法,佛法是很难兴盛起来的。

 

[星云大师问题讲解]

 

如何自度和如何师度?

 

 五祖在送六祖惠能离开黄梅的时候,经过一条江、五祖说:我来摆度,度你过去。

 

惠能回答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如何是师度?如何是自度?

 

自度,就是我们要培福、要结缘;要用心、要修慧。所谓福慧双修,行解并重。培福,也就是助人为快乐之本,能够随喜随缘为人服务,就是培福;乃至修桥铺路,做种种的救灾恤贫,这也是培福。

 

所谓“要学佛道,先结人缘”。广结人缘,就是培植无量福德的修行;不肯为人服务,所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是悭吝、是自私、是懒惰。人生的意义在于愿意自我奉献,所以,常听人讲:“我们要做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別人。”这种喜舍的善心,就是培福。

 

我们在世间上,常常称赞人:“某人很伟大” 。要付出多少的辛苦、多少的牺牲,才能给人家称赞一句“伟大”!我们要想自度,有了福慧,有了行解,正如孙中山先生说的“知行合一”,能够知行合一,在我们的生活里,自然就能安心;能够安住身心,就不会被人家的言语、利诱乃至诽谤所动。所以,要能自主,要能安心,一切都要靠自己。

 

在《佛遗教经》里,佛陀说:“我如良医,知病予药;汝若不服,过不在医。”

 

佛陀又说:“我如善导,导人善路,汝若不行,过不在导。”

 

所谓师度,只是找到一份因缘。在佛教里讲“三分师徒,七分道友”。就算遇到良师,我们自己不努力,不用功,也空遇名师。现在的人,“师不师,徒不徒”,老师有时也不自尊自重,学生、徒弟也不知道尊师重道,如此的师道尊严,不禁令人慨叹万分。我们自己如果不争气,不能自度,纵使师父想度,也度不了我们。

 

 

八 点化惠明
 

[经文]

 

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

 

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晒病少恼否?

 

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

 

问:谁人传授?

 

曰:能者得之。

 

众乃知焉。

 

[星云大事译文]

 

我辞別了五祖,动身向南方走,大约经过了两个月的时间,到了大庾岭。

 

五祖回到禅寺,几日不出禅堂。众人心生疑惑,相邀到禅房探望,问:“和尚是不是有点疾病,有点烦恼?”

 

五祖说:“病就没有,衣法已在南方了。”

 

问:传给谁了?

 

答:能者得之。

 

大众一下子都明白了。

 

[经文]

 

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燥,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趋及惠能。

 

惠能掷下衣钵,隐草莽中。

 

有数百人从后面追赶而来,想要夺取衣钵。

 

其中有一位僧人,俗姓陈,名叫惠明,在家时曾经做过四品将军,性情粗魯,参禅求道的心却很积极。他急着要追寻我,比其他人先一步追上了我。

 

我把衣钵扔在石头上,说:这袈裟是代表传法的信物,可以用暴力来争夺吗?说完我就隐避到草丛中。

 

[经文]

 

惠明至,提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

 

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

 

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⑴?

 

惠明言下大悟。

 

【注】

 

⑴ 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进入禅境时,面对在眼前显现的景象,只有当你排除善恶等一切思量的时候,你才有可能照见这个眼前景象的本来面目。当前,惠明面对眼前的惠能,既然是来求法,惠能代表了禅宗顿教的正法,就是明上座。也是只有在排除善恶等一切思量,回复清净的本心本性的时候,才有可能照见正法的本来面目。

 

[星云大师译文]

 

惠明赶到,提拿衣钵不动,于是大声喊道:行者!行者!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夺衣钵而来。

 

于是我从草丛丛中走出来,盘坐在石头上。惠明作礼,说道:希望行者为我说法。

 

我说:既然你是为求法而来,先要屏除心识中的一切缘影,不要使有一念生起,我再为你说法。

 

惠明默然而立。经过许久,我说:不思量善,不思量恶,就在这时,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呢?

 

惠明在此言下忽然契悟。

 

[经文]

 

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

 

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⑴。

 

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

 

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

 

明礼辞。

 

【注】

 

⑴ 汝若返照,密在你边 当以清净心返照自己的本心本性时,便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便能开发无上的智慧,获得无上菩提。这些功夫,靠自己修证。所以说“密在你边”。

 

[星云大师译文]

 

惠明赶到,提拿衣钵不动,于是大声喊道:行者!行者!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夺衣钵而来。

 

于是我从草丛丛中走出来,盘坐在石头上。惠明作礼,说道:希望行者为我说法。

 

我说:既然你是为求法而来,先要屏除心识中的一切缘影,不要使有一念生起,我再为你说法。

 

惠明默然而立。经过许久,我说:不思量善,不思量恶,就在这时,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呢?

 

惠明在此言下忽然契悟。

 

[经文]

 

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星云大师译文]

 

后来我到了曹溪,又被恶人追寻,于是就在四会避难,隐藏在猎人队中十五年。在这期间,我时常随机为猎人说法。猎人常令我守网,每当我看见禽兽落网被捕,便将他们统统放生。每到吃饭的时候,我就以蔬菜寄煮在肉锅中,有人问起,就对他说:我只吃肉边的蔬菜。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