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定上师:温州开示录(4)
清定上师:温州开示录(4)
前面所说,法藏比丘听到世自在王如来介绍二百一十亿尊佛的因地行愿,当中经过修行,最后成就果德。法藏比丘就在佛前发了四十八愿。世自在王如来赞叹他,说你发了愿之后,将来可以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的菩萨。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愿之后,经过无量劫的修行,成就了这个无苦的极乐世界。
何以成就这样一个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的因地法藏比丘以他的妙观察智,同成所作智,修行成就这个世界。成所作智,就是把我们原来的色、受、想、行都转变了。本来色蕴,转成大圆镜智;受蕴,转成平等性智;想蕴,转成妙观察智;再进一步用妙观察智,现前观想的力量,转行蕴成就成所作智,成就了这个极乐世界。
四十八愿里的第十八、十九、二十这三个愿中讲,任何一个人要想往生到极乐世界里,首先要信佛,信法,信僧。信阿弥陀佛因地的发愿,果地的功德。信法,自己的心要一心不乱。怎么一心不乱呢?要观想阿弥陀佛的法身是无量光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阿弥陀佛的报身佛,是无量寿佛,彼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彼佛无量无边的化身,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佛,佛的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阿弥陀佛从发菩提心到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这十劫当中,没有一分钟、一秒钟不想我们法界的一切众生。如母忆子,像母亲想念自己的儿子一样,子若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母亲每天从早到晚在家想我,只要我一念想母亲,两个心念就合拢了。例如我们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从发愿的一天起,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里,就有我们的一朵莲花。当我们临命终时,它就是我们去往生的一个刹土了。
我们这个世界,是有男女的,是靠母亲生育的,到了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不是胎生。忆佛念佛,离佛不远,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众生是自己把心门关起来,心地就不会清净了,我们忆佛念佛,胸襟就打开了,心地发亮了。自己的心光同佛光合在一起,十万亿国土,一刹那就到了。别人不相信,你拿镜子看,这面镜子,我们假使在房顶上面挂起来一照,十里、百里、千里,一刹那就照出来了,一弹指间,都照出来了。
一切法自性空。佛的法身,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在自性空中,一起出现在我们面前,无所谓来去。只要我们一念一念地把心意打开,佛光同心光合拢,刹那间就可以往生。念到一心不乱,能够见到阿弥陀佛的法身光明遍虚空,自己的心光和佛光合二为一,自己的心光同一切众生心光也合拢来,这个时候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使我们现前的心安在阿弥陀佛的法身光明中,安心在极乐世界的无苦世界里边。
我们佛弟子,一切坏事不做,一切好事都做,一切坏心不想,一切好心多想。最要紧的是你要相信佛法,你的动机及出发点在哪里?你在为你自己个人?或是在为一切法界众生?有人说,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来世苦。这是站在个人苦乐的立场上讲的,真正讲修行不是为我们个人。为个人修行的功德比较少,范围小。我们修行为法界的一切众生,是为度一切父母众生而修行的。我们日日这样观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对我们有无量恩德,我们不度他们,谁去度?佛弟子要报四恩、度三有。第一报父母恩,父母扩大了就是众生,怎么度众生?主要是靠三宝加持的力量,所以要报三宝恩。那么,我们在什么地方修行呢?我们生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成人,是靠国土恩。所以我们佛弟子,除了爱教以外,还要爱国,爱国就是报国土恩。今天我们祖国开展四化运动,造益于全国人民。那么,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应该除了为佛法修行外,为这个国家建设四化也应该尽自己的心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佛弟子,第一:要归依三宝,发菩提心,归依佛,从不觉到觉;归依法,从邪到正;归依僧,从染到净,归依佛、法、僧,就是要做到觉、正、净。觉就是处处要做到无我,完全为众生,任何一个事情,起一念为我的心就是私心我执,起一念为众生的心,就是利他大悲心。
观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他们没有一念为自己的,都是为他人。观音菩萨,因地上发了愿说,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法界众生的一切苦难我都给他消除,假如不能消除众生苦难,不成正觉。观世音菩萨很早就成佛了,名叫正法明如来。观世音菩萨在过去的观世音自在王如来面前就发了愿的。虚空无边,世界无边,众生无边,众生苦难无边,菩萨的大慈大悲、拔苦与乐的悲心无边。一切众生,谁有苦难,只要你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就能得感应,消除苦难。他修行悲心成就了,他用三种无生法忍救度众生,特别是第三种无生法忍以无缘大悲种类俱生无能作意生身,在一切时处,对一切种类的众生进行救度。观世音菩萨的法身遍虚空,普陀山过去有一副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观世音菩萨的悲心遍照一切处,任何一个众生,你有信念,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立刻就会得到感应的,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意思。这是表明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又是表示你的信心,有一念信心就得感应。有水的地方就看见月亮,无水的地方就看不见月亮。看你自己的信心,只要做利益众生的事,你有苦难,一念圣号,观世音菩萨马上满你的愿。但是你若想做坏事,要妨碍众生,就不起感应,就不给你满愿。
观世音菩萨是这样的慈悲,文殊菩萨也是这样的。文殊菩萨十大愿大家看过了,应知道佛经上讲,文殊菩萨十大愿每一个愿,不管怎么样的众生,杀我、害我、骂我、打我、坏到极点,都是对我有缘。什么缘?可以教他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成佛的因,成佛是菩提心的果。文殊菩萨在十方诸佛成佛时,文殊菩萨为上首菩萨,帮助佛教化众生。为什么说文殊菩萨称为智慧第一菩萨?因为文殊菩萨圆成诸佛的根本智。他早已成佛,即不动如来,阿閦鞞佛。为了利益众生故,依旧化身为妙吉祥菩萨。同样,普贤菩萨也是早已成了佛的。为利益众生故,现普贤菩萨身。普贤菩萨教我们说:“一切诸佛都以众生起大悲心,以大悲发菩提心,以菩提心成等正觉。”
所以,我们假如不观想无量无数的众生都是我的父亲母亲,大悲心起不来;大悲心起不来,菩提心就不能发。菩提是什么意思?菩提即觉。什么觉?第一是始觉,第二是随份觉,第三是究竟觉。发菩提心也有前后次第不同,我们观想法界一切众生都是我们无量劫来的父亲、母亲,都有佛性,都能成佛,这是第一个始觉;第二个觉是想法界一切众生,都对我们以极大的恩德,我一定要报恩,逐步引导他们趋向成佛,这是随份觉;第三个观想是法界众生对我有无量恩德,我要报恩。应该这样思索,一切众生都在生死流转,特别是地狱、饿鬼、畜生在三恶道受苦,我们应该拔他们的苦。拔苦就是大悲心,那么,怎样把他们拔出三恶道,得到人天的安乐、解脱的安乐、菩提的安乐,就是无上菩提心。一定要成佛才能够度众生圆满。知母、念母、报恩、拔苦、与乐、成佛,诸佛菩萨是这样发愿,我们每个佛弟子都要这样发愿,这样发愿了,就叫菩提心,这也叫发心菩提。
发了心之后,我们的烦恼、业障现行,要消除处处为自己打算的心念,应该做忘我利他的事情。怎样去做呢?就要依佛的教义,依佛的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乃至于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及菩萨戒,以戒的力量,使我们止一切恶,修一切善,利益一切众生。问心有愧的,不应该做的事情不做,不应该说的话不说,身不造杀盗淫,口不造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心不起贪、瞋、痴。防止这十恶,要天天修,时时修,使一切坏念、坏事、坏因缘都减少,这叫伏心菩提。
伏心菩提之后,进一步念恩、报恩,与一切众生拔苦与乐,自己起大悲心,这样修行之后,想念一切众生,为什么他要执着受苦。普贤菩萨说:“能如说修行,利益诸众生,摄受于有情,代众生受苦,勤修诸善根,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如是等供养。”大家念过《普贤行愿品》这部经的都知道,我们应该遵照世尊怎样教我们的修行,随时随地利益一切众生。比如看到有个孩子在车道上跑,车子开来了,就会发生危险,不管这孩子是谁的,都应该把孩子抱上街沿来,把他送回家去。邻居有个女人要生产了,没有人照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知道了,能不管吗?应立刻帮助她,或者送她到医院去,或者叫护士来。凡是一切好事,对利益众生的事,我们样样都要做,凡是对众生不利的事情,我们一样也不做,这叫止恶修善,伏心菩提。
由伏心菩提,继续修行,然后进入明心菩提。伏心菩提做到自然不容易,但是也不难,只要你下决心。比如在夏天,蚊子叮在我们身上,我们讨厌它吗?或是悲悯它吗?蚊子是有情众生,也是我们往劫父亲母亲,它无量劫来的恶业,感受了今天苦果,变成了蚊子,我们这个父母亲,我们不度它,谁度它呢?我们怎么度它?今天它吃到我们的血,我们心里欢喜。我们是一个发菩提心的人,吮了我们的血,它也有了菩提心,蚊子的业障就能消除,下辈子变成人,就能闻到佛法,假使你能这样想,这个蚊子你还会恨它吗?
我们修菩提心,起不起大作用,就看我们能不能够一心照佛的教导去修行,把烦恼心降伏下去,念念不忘师尊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依法修行,念念不忘摄受众生,念念不忘代众生受苦。
一切众生的苦是无量无边的。社会上发生灾难时,我们不怕自己要受苦,而是为一切有情免受苦,在观世音菩萨面前,至诚地发愿,愿菩萨慈悲,把所有的苦难普遍救度,让我来代受一切众生的苦难。我的一切善根,过去的福德,现在的修行,将来乃至成佛的功德,全部布施给众生,愿他们能够离苦得乐,快快成佛。
一般人说:我自造的业苦都受不了,还要代一切众生受苦,怎么受得了?一切应当自受的苦,是过去造的恶业苦果,这是不可避免的。我做菩萨发了心代众生受苦,性质是两样的。只要我们发心,把众生的业苦让我来受,我们修行观察一切众生,一切恶业当体即空,自己没有力量,十方诸佛加持,我们有这样的心,就会发生这样的作用。
(未完)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