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日和尚:白眉大师
慧日简介
元末明初之际,杭州有位慧日和尚,号东溟,俗姓贾,是浙江天台人。
当贾似道受命率军与元军作战时,慧日还是个少年,却执着一念,坚决要求出家。于是,就来到本县的广严寺,削发剃度,跟随平山和尚诵佛念经。
这样过去了几年,当他长大到二十二岁的时候,听说柏子庭法师在赤城(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设坛讲授天台宗。于是,慧日和尚就爬山涉水,不辞辛劳,来到赤城,听柏子庭法师说法。没过多久,他就能凭借自己的聪慧明晓了天台宗教义的要点,令其他僧众自叹弗如。柏子庭法师听说后,不禁大为感慨,说:“即使是从陡峭的山坡上滚石头,其速度之快,也不足以形容慧日机心的畅达。迅疾啊!看来,我的学说要靠他来继承,并发扬光大了啊!”
经柏子庭法师这样一称赞,慧日和尚的血液抓的更紧了,而他的名声,也日渐鹊起,渐渐地名重一时。
一天晚上,慧日和尚不知不觉中打了一个盹儿。迷梦之中恍惚看见几根青青翠竹横倒在地下,而在竹竿之上,却又粘满了白花花的米粥。于是,慧日和尚他就趴在地上,有滋有味地舔吃起这些白米粥来……
过了一会儿,慧日和尚从睡梦中醒了过来,梦中所见,历历在目。法师一听,沉吟半晌,然后对他说:“竹与粥同音,你能够吃到竹竿上的白米粥,是不是暗示着你的佛缘是在上、下天竺寺呢?你不妨到那儿去游走一番,看看究竟。”
听完柏子庭法师的释楚,慧日和尚将信将疑。最终,他还是辞别了柏子庭法师,渡过钱塘江,来到上天竺寺拜谒竹屋净法师。
慧日和尚来到上天竺之后,寺院里给他安排的住处十分阴暗、低湿,于是,他就写了一手诗,来讽喻自己的生活遭际和上天竺寺里的僧众对他的态度。
竹屋净法师看过他的讽喻诗之后,对别的僧人们说:“慧日的诗流露出来的气慨非同反响,日后他一定会成为你们所有人中的佼佼者。你们千万不要因为他现在年纪小,为人还不老成而轻视了他。”
听修为高迈的竹屋净法师都这样赞赏慧日和尚,大家便全不敢对他稍有懈怠,视他为贵宾,礼敬有加。没过多久,竹屋净法师就让他执掌全寺上下的迎宾送客的重任;过后不久,又干脆自己完全退居修习,而把住持全寺大小事务的职任一并全交给了慧日和尚。
不久,竹屋净法师坐脱亡化,由湛堂澄法师继承衣钵。慧日和尚就主动地迁居寺院后堂偏屋,而把寺院住持职任转交湛堂澄法师担任。
这样过了一年多时间,慧日和尚出主吴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圣水寺住持。到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 1344 年),又调任荐福寺住持。这样又过去了三年,下天竺寺突然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火灾,雕梁画栋,房舍屋宇,佛像神龛,几乎全部化为一片灰烬。元朝大臣高纳麟经过认真而仔细地挑选,最后决定劳请慧日大师前往负责修缮、重建工作。
经过慧日大师呕心沥血的艰苦奋斗,几年之后,下天竺寺终于重建完工,继续闪耀出佛光灵宝,再现昔日繁荣景象。无论是僧侣,还是俗众,见了无不欢欣鼓舞;名士王瑨特地为它的重建而写下了一篇详细的序记,借以彰示慧日大师的功德、记录寺院的辉煌。
这之后又过了几年,慧日大师调任上天竺寺住持。因为以前柏子庭法师替他释梦时说过,他的佛缘可能在上、下天竺寺。因此,当慧日大师来到上天竺寺之后,夙兴夜寐,不敢稍有懈怠,凡是寺院中的律令制度,他都一一辑录成册,颁告大家严格遵守、执行。
后来,慧日大师这种种善行慧施,传闻到元顺帝的耳朵里去了,皇帝就特别恩赐他“慈光妙应普济”的法号,昭示天下,表彰他的佛行;同时,皇帝又钦命赏赐他并金、襕衣等物,以示优宠。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 1356 年),慧日大师来到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退隐山林,过着与世俗世界完全隔绝的生活,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即使有人偶然不期而遇见了大师,却又不知道眼前这位布衣遮身、形如樵夫的黄发老者,竟然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佛学大师慧日和尚!
后来,元朝丞相达斯帖穆尔四处派遣使臣,多方搜求、找寻,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在绵延千里、高耸入云的会稽山的深山沟壑之中将他寻到。这样,万不得已,慧日大师又一次住持上天竺寺,前后历时二十五年。
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公元1369 年),皇帝钦命慧日大师前往蒋山(即钟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参加规模盛大的佛学大会;又命礼部负责供给慧日大师的饮食吃喝;紧接着,皇帝又在奉天殿里召见当时的佛学大师,朝廷里的权势显要,全都参加了召见。召见时,只听黄门郎一声长喝,众多的僧侣便首尾相连,鱼贯而入。就在这长长的参见皇帝的队伍之中,慧日大师年岁最大,朱颜白眉,道貌风骨,高标风致,不同凡响,紧步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吸引了满朝的文武大臣,无不为之侧目;就是太祖自己,也不禁心有所动,对他青眼有加。
于是,太祖就垂躬下问慧日大师飞升度济、魂沉冥界等等有关佛教的道理与学说,大师一一恭谨奏对,十分称达皇帝的心意。于是龙颜大悦,回过头来,对其他僧侣们说:“近来学佛的人,只知饱餐终日,优悠闲适,无所事事,荒芜掉美好的时月。其实,像《金刚经》、《楞伽经》等,无不是佛教经典中的重要经籍,为什么不用心去参研他们所包含着的微言大义?如果偶尔有些地方参悟不通,不是可以向眼前这位学识渊博、贯达古今的白眉法师请教吗?”
打这之后,只要是太祖召见慧日大师,无不尊称为“白眉法师”,白眉法师的大名由此远扬,而他的法号,反而不被人提及了。
后来,白眉法师和其他几位佛学大师,像别峰同法师、金碧峰禅师等等,一齐在皇宫大内享受到御赐华宴。在他们领赏服食的时候,趁机向明太祖提出说:“瓦棺寺是隋朝时代的著名佛学大师智者设坛讲演《法华经》的佛门宝地,不应该轻易地使它废弃,荒芜了,而应改妥善、完好地将它保存才是啊!”
太祖听他们说得在理,频频点头称是,并下令有司另择佛光灵宝之地,重建寺庙,保存智者大师说法遗址,以使后代僧、俗人能够瞻仰遗迹。
就在新寺落成之后,太祖又诏令白眉法师开山说法。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的初春,白眉法师奉旨在钟山建设水路大斋,演说《毗尼戒》。不仅远近各地的僧俗众人前来听讲,而且太祖自己也率领文武百臣,御驾亲至,聆听法音。规模之宏大,听法之人众,为当时所少有,成为一时的盛事。
这之后,白眉法师便向皇帝请辞,回到了上天竺寺。此后,他又辞去了寺院里的杂碎琐事,退隐后堂,整日参修《弥陀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至境。
到了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公元 1379 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白眉法师突然梦见方池之中凭空长出满池子的青莲花,芬芳袭人。醒来之后,白眉法师告诉大家说:“我佛国净土的祥瑞已经呈现出来了,看来,我的凡尘生涯,不多久就该结束了!”
四天之后,白眉法师合掌跌坐,冥然仙逝。寿年八十九岁,而僧侣生涯则长达七十三年。
白眉法师圆寂之后,尘身被宝藏在上天竺寺的西峰妙应塔院之内。
白眉法师活着的时候,身躯修长,眉长寸许,双眼炯炯有神。只要他一旦下山进城,凡有见者,无不亲切而尊敬地问候他说:“白眉法师,您进城来了!”白眉法师则微微含笑,点头应答。于是路上的人纷纷争相往他头上撒洒香花。人们对他的敬爱之情,由此可略见一斑。
白眉法师平日却威严冷面,从不轻易多说一句妄言,尤其是对王公贵戚,更是从不软语求告,而是一身正气,溢于言表。可是,当他设坛说法时,却又和蔼如春,让人内心感到暖融融的,所以,大家都愿意听他说法。
白眉大师的门徒弟子们,多得难以数记。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思济、行枢、允鉴、允忠、良谨、普智、文会、元秀、景梵等等若干人。
-----------------------------------------------------------------------------------------------------------------
慧日佛学内容推荐
-----------------------------------------------------------------------------------------------------------------
慧日相关链接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