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宽见法师: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声闻乘(一)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3日
来源:   作者:宽见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宽见法师: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声闻乘(一)

 

  一、声闻乘简释佛陀在鹿野苑说四谛法,因为陈如等五人,是听佛说四谛法的音声而悟道的,所以叫做“声闻”,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总称为“声闻乘”。 “乘”是运载的意思,即是把众生从迷岸运送至悟岸的工具,这工具乃指教法,故乘是譬喻,即指四圣谛的教法,由闻四圣谛可到达悟道之彼岸。

  声闻乘的果位——声闻乘修习四谛法而证悟的果位有四:

  A、初果——须陀洹(预流)

  B、二果——斯陀含(一来)

  C、三果——阿那含(不还)

  D、四果——阿罗汉(无生)

  备注:

  1、声闻功夫是最浅的第一果位,梵语叫做须陀洹,汉译“预流”,即预入圣流(进入圣果之位)。

  2、二果梵语斯陀含,汉译叫做“一来”,意思即修到此果位,死后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这世界来一次,就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

  3、三果梵语阿那含,汉译“不还”,即是修到此果位,不来人间受生死,称为“不还”。

  4、阿罗汉是声闻乘中最高果位。梵语阿罗汉有三意:

  A、杀贼——破烦恼之贼。

  B、无生——解脱生死,不受后有。

  C、应供——应受天上人间供养。

  二、四圣谛

  (一)四圣谛简表四圣谛—

  苦谛(迷的果,即苦果)

  集谛(迷的因,即苦因)—世间的因果

  灭谛(悟的果,即乐果)

  道谛(悟的因,即乐因)—出世间的因果

  (二)四圣谛简释

  佛成道后,初转*轮,是在古印度波罗奈国的鹿野苑(SARNATH),为陈如等五人说四圣谛法门。四圣谛的“圣”字是“正”的意思。谛是真理,即是表明苦、集、灭、道的四谛法,是圣智所亲自证验的四种人生正确真理。

  1、苦谛——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生老病死是人人都免不了的痛苦,除此之外还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都是苦的果报。

  2、集谛——集是招聚的意思,集谛是说明人生集起贪嗔痴等许多烦恼的“因”,去造种种的不善业,才会招受种种的苦果,故“集”是“苦”的因。

  3、灭谛——是指修道所证的圣果,即是烦恼灭除,获得无生(解脱生死)的真理。

  4、道谛——道就是正道,道有多种,主要的指修习八正道,就会得到最胜智慧(般若),修善断恶,解脱生死痛苦。

  “集”为“苦”的根本,此二谛是流转于世间的因果;知苦而断集,断集以离苦,这是声闻乘厌离世间的观行。

  “灭”为“道”的收获,此二谛即是超出世间的因果;求证灭而修道,由修道以证灭,是为声闻乘修证涅的行果。

  声闻乘证得涅果,即断集谛所集起之烦恼见思二惑,此见思二惑若广说则有十使:即(1)贪、(2)嗔、(3)痴、(4)慢、(5)疑、(6)身见、(7)边见、(8)邪见、(9)见取见、(10)戒禁取见。修戒定慧三学断此十使,以破我执,可证得我空真如,从而解脱生死。

  当时佛以三转四圣谛开示陈如等五人,令彼等悟道。现将三转四圣谛列表于下:

  三转四圣谛苦谛—苦果初转示相:此是苦,逼迫性

  次转劝修:此是苦,汝应知

  三转作证:此是苦,我已知

  集谛—苦因初转示相:此是集,招感性

  次转劝修:此是集,汝应断

  三转作证:此是集,我已断

  灭谛—乐果初转示相:此是灭,可证性

  次转劝修:此是灭,汝应证

  三转作证:此是灭,我已证

  道谛—乐因初转示相:此是道,可修性

  次转劝修:此是道,汝应修

  三转作证:此是道,我已修又称三转

  十二*轮

  备注:

  1、五阴炽盛苦——身心欲求如火之炽盛,故苦。

  2、转*轮——佛说法,叫做转*轮,轮的意义:①如碾米之轮,能碾破糠秕,喻佛法能破五住烦恼。②如舟车的轮,能通行抵达于目的地,喻佛法能通达四德涅(常、乐、我、净叫做四德涅)。转的意思,谓诸众生能所改转,即转迷为悟,转染为净,转凡成圣。故*轮依第一解,使众生借以破五住烦恼,依第二解,使众生由闻佛法喻如舟车可运载到达四德涅之岸。

  3、五住烦恼——①三界见惑,②欲界思惑,③色界思惑 ④无色界思惑,⑤无明惑。

  4、四谛法中苦集二谛是世间迷妄的因果,灭道二谛是出世间证悟的因果。苦谛是迷惑的苦果,集谛的主力为贪痴等诸烦恼是苦因。灭谛是消灭烦恼,证涅果,道谛是修道的正因。

  5、佛初转*轮说四圣谛三转十二*轮,佛教史上称此次所说的法为《转*轮经》。

  6、佛陀在鹿野苑初转*轮度五比丘,是佛教有僧伽的开始。也是有具足三宝的开始。(最初的具足三宝:佛宝是释迦牟尼佛,法宝是四谛法,僧宝是五比丘。)

  7、五比丘的译名根据巴利文音译与汉音旧译对照列下:

  A、KONDANNA(音 译空达诺)旧译陈如。

  B、VAPPA(音译瓦伯)旧译婆沙波或伐钵。

  C、BHADDIYA(音 译里雅)旧译跋提或婆提和跋陀罗。

  D、MAHANAMA(音译玛哈那嘛)旧译摩诃南或摩诃那摩。

  E、ASSAJI(音译阿沙据)旧译阿说示或阿湿波恃和阿舍波又译马胜比丘。

返回目录

----------------------------------------------------------------------------------------------------------------

更多宽见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