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第六章】大众部及有部的教义 第二节 阿毘达磨的发达
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第六章】大众部及有部的教义 第二节 阿毘达磨的发达
阿毘达磨的名称
若想介绍小乘佛教,主要的内容,是在阿毘达磨(Abhidharma),甚至日人木村泰贤说:“没有大略学过阿毘达磨,不能理解佛教为何事,此言绝不为过。”(木村泰贤《小乘佛教思想论》二九页总叙第五节)。他又说:“使佛教成为盛大学问者,我想不论何人,都得承认是阿毘达磨的力量。”(同上引书第四节二七页)
阿毘达磨被译为对法、向法、无比法和大法等异名;音译又有阿毘达磨、阿毘昙,简称为毘昙等名。它是无漏净慧,以及得此净慧资粮的有漏诸慧的总称,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论典。阿毘达磨,又被称为优波提舍(Upadesa),或音译为优婆提舍和邬波第铄;义译为说义、广演、章句等,而以“论议”之名为一般所通用。优波提舍是十二分教之一,例如《中阿含经。根本分别品》等,即属此类。它的内容,或为释尊以义解释佛陀自己所说的教法(可知论藏也有佛陀亲说的成分);或由佛陀标出纲要而使大弟子们,为之作释的;或有佛世诸弟子间互相论议而加以组织的。大迦旃延及舍利弗,对此用力特多。
但是,依经立论,解释难句,阐明教意,贯通血脉,扶发宗要者,又称为摩呾理迦Marow.ka p. Ma-tikat或音译为磨窒里迦、磨呾履迦、磨得勒迦、目得迦、磨夷等名,义译则有母、本母、智母、行母等名,此乃从Mat(母)之语根而来。
优波提舍的性质,并未确定,据《大毘婆沙论》说,那是属於论义;《大智度论》的看法,侧重在解义;《瑜伽师地论》又将之作为一切论书的通称。
至於磨呾理迦,从古典说,有两类性质:1.是属毘奈耶(律)的,如《毘尼母经》,以及《十诵律》的<毘尼诵>等,乃是僧伽规制的纲目。2.属於达磨(法)的,如四念处、八正道等有关圣道修持的项目。后来逐渐嬗变,又出现了三类新型的磨理迦:铜 部的磨 理迦,分为论母及经母。论母是三性及三受等一百二十二门,经母是明分法及无明分法等四十二门。经部不信阿 达磨是佛说,而别说磨 理迦;一切契经是佛说的,为了抉择明了佛法的宗要,所以又说契经的磨理迦。3.磨 理迦在大乘瑜伽学者如世亲菩萨等,即是先标举论旨又予以解释的论书。此如世亲的《无量寿经优波提舍》、《转法轮经优波提舍》、《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以及无着的《金刚般若经论》等,均属这种体裁。
再说阿毘达磨,起初只是用作称赞佛的经法的泛称,故在大众部的《磨诃僧祗律》,一再说到:“九部修多罗,是名阿毘昙”(卷一四,《大正藏》二二·三 四○页下),“阿毘昙者,九部经”(卷三四,《大正藏》二二·五○一页下),“阿毘昙者,九部修多罗”(卷三九,《大正藏》二二·五三六页中)。但是,由於不断的发达,阿毘达磨的涵义,就复杂起来,论师们对於“阿毘”的意义,也做了种种解释,其中如铜鍱部的觉音(Buddhaghos.a)的《善见律》卷一(《大正藏》二四·六七六页中)所举,他以五义解释“阿毘”:1.意,是增上义;2.识,是特性义;3.赞叹,是尊敬义;4.断截,是区别义;5.长,是超胜义。其他尚有《大毘婆沙论》举出八种涵义;世友(Vasumirowa)说有六义,胁尊者(Pa-rsva)说有四义。(参考印顺法师的《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三七页)归纳各家所说,阿毘达磨的要意是:1.明了分别,2.觌面相呈。也就是说:佛学中的修证方法和修证次第等,传承下来,成为名和句的分别,即是论书,学佛的人依着它去分别了解,并经过闻、思、修的工夫,进入实证境界--从证出教,再由教趣证,便包括了阿毘达磨的一切。
两大部系的论书
阿毘达磨的发达而今世传流的,是属上座部系,尤其是南传分别说系的铜鍱部及北传罽宾的说一切有部最发达。其他部派的,则虽有而不多,特别是大众部的论书,过去尚未在汉译的释藏中见到,有也仅得一部释经的《分别功德论》。
但是,大众部不是没有论书,例如法显留印期间,在巴连弗邑(pa-t.alipurowa)的大乘寺,得到了《磨诃僧祗阿毘昙》;玄奘留印期间,在南印度的驮那羯磔迦国(Dhanakat.aka。),学习大众部的根本阿毘达磨数月之久,并且在带回中国的梵本中,也有大众部的论书,只是没有译出而已。
大众部的根本论书,据龙树造的《大智度论》卷二(《大正藏》二五·七○页上)说:“磨诃迦旃延,佛在时,解佛语,作勒(勒,秦言箧藏--此系译注),乃至今行於南天竺。”《大智度论》卷一八(《大正藏》二五·一九二页中)又说:“若人入勒门,论议则无穷。”磨诃迦旃延是佛世的十大弟子中的论议第一,由他造的勒成为大众部的根本论书,极有可能,因在缅甸相传大迦旃延造有Pet.akopadesa,但在梵语中的“箧藏”,是Pet.aka,音译便是勒。
再说上座部的论书。由於部派不同而各有其所推重的论书,大致可分三系:
南方传於锡兰的铜 部,有七部阿毘达磨。
北方罽宾的说一切有部,也有七部论书。
犊子部也有根本论书,据《大智度论》卷二(《大正藏》二五·七○页上)说:“佛在时,舍利弗解佛语故,作阿毘昙。后犊子道人等读诵,乃至今,名为《舍利弗阿毘昙》。”由犊子部分出的正量等四部,也以《舍利弗阿毘昙》为根本 论书。甚至可以说,在上座部系之中,除了铜鍱部及说一切有部,各有七论之外,其他各部派,均以《舍利弗阿毘昙》为本论。此论有汉译本,但其已非原始面貌,则可无疑。
现在参考印顺法师的《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见该书<序论>二一页),将两大部系的根本论书及关系,列表如下:
南方七论与北方七论
除了大众部的勒和犊子部系的《舍利弗阿 昙》,重 要的论书研究,是南方的七论和北方的七论。
(一)南方铜部所传的七论是:
1.《法集论》(Dhammasan.gan.i 达磨僧伽)。
2.《分别论》(Vibhan.gappakaran.a 崩伽)。
3.《界论》(Dha-tukatha- 陀兜迦他)。
4.《人施设论》(Pugglapan~n~atti 逼伽罗坋那)。
5.《双论》(Yamaka 耶磨迦)。
6.《发趣论》(Pat.t.ha-na 钵叉)。
7.《论事》(Katha-vatthu 迦他跋偷)。
以上的前六论,据说是佛说的,《论事》一书,相传是阿育王时代,目犍连子帝须依据佛说而造作的。
(二)北方说一切有部所传的七论,又和南方的不同:
1.《法蕴足论》:十二卷,玄奘传为目犍连作;称友的《俱舍论释》所传为舍利弗作。此为六足论中最古的一论,共二十一品,每品释一经。此论与南传的《法集论》同名。
2.《集异门足论》:二十卷,玄奘传以其所释的《长阿含经》之《集异门经》,为舍利弗所集,即以此论为舍利弗作;称友以为是拘絺罗作。此论文义明净,后来大乘《瑜伽师地论》的闻所成地之内明,即由此而演成。
3.《施设足论》:七卷,玄奘传为迦旃延造;《大智度论》及称友均以为目犍连造。《大智度论》传为从《长阿含经》之《楼炭经》(即《起世因本经》,又作《起世经》)出,巴利藏的《长部》没有《起世经》,疑其为出於阿育王之后的经典。
4.《识身足论》:十六卷,提婆设磨造,以其内容考察其时代背景,当为佛灭后三世纪所出。
5.《品类足论》:十八卷,共八品,四品为世友作,四品为迦湿弥罗论师作。世友是佛灭后五世纪时人,可知本论出世很晚了。
6.《界身足论》:三卷,玄奘传为世友作;称友《俱舍论释》谓圆满造。
7.《发智论》:二十卷,佛灭三世纪时,北印那仆底地方的迦旃延尼子作。
或有以为《发智论》为中心的本论,六足论为其辅翼,统称为六足发智的七论,是一切有部的基础论典,六分(足)为《发智论》所宗。实则,以时代而论,六足论未必均出於《发智论》之前。唯因《发智论》乃於旧有诸说,加以裁正,故由於《发智论》的出现,有部的思想,即大为进展。
此外汉译毘昙部中,尚有属於正量部的《三弥底部论》三卷,《舍利弗阿 昙》三十卷,传说《舍利弗阿毘昙》是属於犊子部或正量部,但据研究,此论在诸上座部论中最有古意,最古的《法蕴足论》,亦取此论而与此论的问分非问分大同,原本的《舍利弗阿昙》虽已不存,最早的上座部必有一共尊的《舍利弗阿 昙》,故在原则上,上座系是属於舍利弗 昙系。(见印顺法师《印度之佛教》第七章第二节)
阿毘达磨的分期
木村泰贤把阿毘达磨的发达经过,分为四个时期:
(一)契经形态的时期:当时经论未分,论书性质的圣典,也被置於经的名位。从内容看,例如被摄於《长部》(《长阿含经》)的《众集经》,被摄於《中部》(《中阿含经》)的〈磨诃吠陀罗斯他〉、〈俱拉越陀罗斯他〉等,乃是其最显着的。
(二)经之解释的时期:此在担负经说的定义、分类、分别的工作,在阿毘达磨未出现之前,它担任了从契经形态过渡到论典独立阶段的职务。例如南方圣典中,被收於《小部》的〈无碍道论〉、〈尼律沙〉(义释)等是;四《阿含经》以外的《小部》(杂藏),也均可代表此一地位。汉译六足论中的《法蕴足论》、《集异门足论》,似也近於这时期的性质。
(三)论的独立时期:离开了经,有了独立性的论书,以各经为主题,绵密分类,并含有其特有的一种主张,这便是随各部派而生的阿毘达磨。其年代恐在佛灭后百五十年起;真正发挥其意义的,则在西洋纪元前后,为其顶点。如南方的七论,有部诸论(六足、发智、婆沙)、《舍利弗阿毘昙》,多属这一期。
(四)纲要论的时期:代表各派的主要论书已告完成,为得其简要,便出现了纲要书。由有部而出的:有法胜的《阿毘昙心论》,法救(音译达摩多罗,佛元七世纪人)增补《阿毘昙心论》而出《杂阿毘昙心论》,世亲依《杂阿毘昙心论》而作《阿毘达磨俱舍论》。在南方则有觉音作的《清净道论》(《论事》),阿楼驮作的《阿毘达磨法要论》
阿达磨的三流
据印顺法师《印度之佛教》第七章第二节,认为在《法蕴足论》之后,阿毘达磨演为三大流:
(一)迦旃延尼子之流:作《发智论》扬三世实有之宗义,分别论究法之自相,极於微茫。以色、心、心所、心不相应,辨其摄受、相应、成就,极繁衍之能事。共有八蕴(章)四十四纳息(节),次第杂乱而不以组织见长。继之而起的是世友之继婆须密的《集论》(全名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而作《品类足论》。
(二)瞿沙(意译妙音)尊者之流:妙音源於《舍利弗阿毘昙》而作《甘露味毘昙》。《大唐西域记》传妙音与阿育王同世人。又有吐火罗国的法胜,依《甘露味毘昙》而作《阿毘昙心论》,共十品,以组织见长;《大毘婆沙论》所指的西方尊者及外国诸师,即是此论的学者。古人以《阿毘昙心论》为《大毘婆沙论》的纲要,实则《大毘婆沙论》属於有部东方的发智论系,《阿毘昙心论》自为有部西方的甘露味毘昙系。《大毘婆沙论》则独尊《发智论》。
(三)鸠摩罗陀(音译童受)之流:此为与迦旃延及妙音相先后的人,是犍陀罗地方的经量部譬喻师,作《喻须论》,对《发智论》站在批判对抗的立场,主张“无为无体”、“过未无体”、“不相应行无实”、“梦影像化无实”。又有大德及觉天尊者,承其馀绪,加以发挥。
以上的三系均属有部的分化,唯其第一系自以有部正统为立足,二、三两系属经量部,第三系则受大众系及分别说系的影响而出现。
论争的统一
根据传说(见《望月佛教大辞典》九○三页下),正因有部思想的分歧,当佛灭四百年顷,迦腻色迦王为求其一致,遂请胁比丘及世友为上首,集合了五百罗汉,在迦湿弥罗进行了第四次的三藏结集。这次的成果,便是集体撰作了一部二百卷的《大毘婆沙论》。此论虽以统一的目的为出发,却是站在那仆底(北印之东方)《发智论》的立场,对妙音的见解尚有所取舍,对犍陀罗(北印之西方)譬喻师的见解,则完全加以破斥。
因此,《大毘婆沙论》的出现,更加地加深了有部东西两系的分化。到了佛灭七世纪顷,遂有妙音系下法胜之《阿毘昙心论》的学者法救(达摩罗多),既不以譬喻师的离叛有宗为然,亦不以《大毘婆沙论》的繁广琐碎为然,乃取《大毘婆沙论》的精义,增补法胜的《阿毘昙心论》,作成《杂阿毘昙心论》,沟通了有部东西两系的思想,而存有部之真。
此时,大乘思想日渐抬头,故有室利逻多着《经部毘婆沙》,由於进步之经部思想日盛,便暴露了保守之有部学说的弱点。
世亲论师乃依《杂阿毘昙心论》而着了一部三十卷的《阿毘达磨俱舍论》,虽宗本有部,却取经部的态度来修正有部的弱点。正由於世亲的有部观点带有开明的经部色彩,致有与他同时代的有部的众贤论师,着了一部八十卷的《俱舍雹论》(后被世亲改为《阿毘达磨顺正理论》),又着了一部四十卷的《阿毘达磨显宗论》,与世亲辩难。以上三论均由玄奘三藏译成汉文,《阿毘达磨俱舍论》则另有陈真谛旧译的二十二卷本。《阿毘达磨俱舍论》是由小乘至大乘过程中最后的代表作,在佛教史上,它有崇高的地位。它的论主世亲,着此论后不久,即回小向大,成了大乘菩萨,成了唯识学系最伟大的论师。
----------------------------------------------------------------------------------------------------------------
相关链接
----------------------------------------------------------------------------------------------------------------
圣严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