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宽见法师:学佛次第入门 第一章 做正信的佛教徒 第四节 “六和敬”——教团生活的准则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3日
来源:   作者:宽见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宽见法师: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一章 做正信的佛教徒 第四节 “六和敬”——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教徒虽有七众弟子的分别,但在团体生活的原则上,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这个标准就叫做“六和敬”,也就是六种规范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能使大家过清一色的、互相敬重、和谐共聚、清净快乐的生活。

  一、身和同住: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合相处, 不发生摩拳擦掌、踢脚打架等粗暴野蛮的举动。

  二、口和无诤: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口业清净,即说话语气,要谦和有礼貌,悦耳可爱;不说人是非,不恶口粗声,以致引人不快,甚至因此发生争吵的事件。

  三、意和同悦: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意业清净,即要有善良的用意,坦白的胸怀。若有值得欢心快乐的事,要大家一起和悦,不要为求个人的欢乐而不顾大众的欢乐,更不可把个人的快乐建立在大众的痛苦之上。

  四、戒和同修:佛教七众,各有戒律,但在每一众中都有着共同遵守并借以修持的戒法。如比丘僧团中,比丘就有共同受持的二百五十条的戒法。大家共同守法,一起修持。

  五、利和同均:利就是大家所获的利益,包括财利和法利。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还是知识上的法利,必须要大家合理分配,共同分享,不应厚此薄彼,使之发生利害冲突;或养成营私肥己的恶习,不能使教财成为私产,以致引起争权夺利的纠纷。如果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教团的声誉。

  六、见和同解:见即是意见,见地或见解。大家同为佛教徒,在见解思想上,必须要相互统一,教团的力量才不会分化;否则,每一分子思想多,意见多,各持成见,自以为胜,那么这个团体一定不能清净,必然精神散漫,不能振作有为了。

  这六和虽有六种,亦可摄为两种,即理和与事和。如见和同解,即指大家所证悟的真如理性,也就是对人生认识的真理,是只有一个,没有两样的。故在思想方面,不消说自然能趋于一致;其他的五和都是属于事相方面的。思想既然统一,行动自然也趋于一律,这也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佛教徒的六和生活,不但可以作为佛教团体的生活准则,也能作普通社会一切团体的生活准则。

  六和僧团的最大好处,是佛陀除在前四和里重视法治精神外,还在后二和中重视经济合理分配与思想和合统一。一个健全的团体,法治精神自然是不能缺少的,但若不重视经济的合理分配和思想的统一,这个集团就容易趋于分化或崩溃。因而小到团体的斗争,大至世界的斗争,其发生原因,多在经济失其平衡支配以及主体思想的不能统一。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拟出团体共同生活的原则、和平共处的要素,可作后世一切团体生活原则的参考,表明他的聪明才智,不可谓不是空前地惊人!

  备注:

  七众弟子———详见第二章第六节构成佛教要素简表。

  优婆塞(在家学佛男居士)

  优婆夷(在家学佛女居士)

  式叉摩那(学法女,须学法二年始受戒。)

  沙弥(未受具足戒之出家男童)

  沙弥尼(未受比丘尼戒之出家女童)

  比丘(出家受具足戒之男)

  比丘尼(出家受具足戒之女)

  问题与思考二

  1. 佛教徒的类型有哪几种?

  2. 人天乘的佛教徒受持什么法,有什么好处?

  3. 声闻乘,缘觉乘的佛教徒修持什么法门?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4. 实行菩萨乘法的佛教徒怎样看待宇宙人生?

  5. 为何说菩萨乘法的佛教徒是模范的佛教徒?

  6. 写出“六和”的名称?

  7. 何谓身和同住?语和无诤?

  8. 意和同悦是何义?

  9. “利和”包括哪两种利?“见和”是什么意义?

  10. 什么是理和与事和?

  11. 佛教教团共同生活的标准是什么?此标准可为社会一般团体取法否?

  12. 六和僧团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对教团组织力量有何利益?

 返回目录

----------------------------------------------------------------------------------------------------------------

更多宽见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